2018-2024年中国新能源电动汽车市场调查与市场供需预测报告新能源电动汽车 新能源电动汽车市场分析2018-2024年中国新能源电动汽车市场调查与市场供需预测报告,首先介绍了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相关概念及发展环境,接着分析了中国新能源电动汽车行业规模及消费需求,然后对中国新能源电动汽车行业市场运行态势进行了重点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新能源电动汽车行业面临的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定制服务 | 订购流程 |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热门搜索:汽车 行业研究 市场研究 市场发展 食品 塑料 电力 工业控制 空调 乳制品 橡胶

当前位置: 主页 > 研究报告 > 机械设备 > 汽车 >  2018-2024年中国新能源电动汽车市场调查与市场供需预测报告

2018-2024年中国新能源电动汽车市场调查与市场供需预测报告

Tag:新能源电动汽车  
    新能源电动汽车,英文:(Newenergyelectricvehicles)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组成包括: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驱动力传动等机械系统、完成既定任务的工作装置等。
    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是电动汽车的核心,也是区别于内燃机汽车的最大不同点。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由驱动电动机、电源和电动机的调速控制装置等组成。电动汽车的其他装置基本与内燃机汽车相同。
    电动汽车的研究表明,其能源效率已超过汽油机汽车。特别是在城市运行,汽车走走停停,行驶速度不高,电动汽车更加适宜。电动汽车停止时不消耗电量,在制动过程中,电动机可自动转化为发电机,实现制动减速时能量的再利用。有些研究表明,同样的原油经过粗炼,送至电厂发电,经充入电池,再由电池驱动汽车,其能量利用效率比经过精炼变为汽油,再经汽油机驱动汽车高,因此有利于节约能源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量。
    另一方面,电动汽车的应用可有效地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可将有限的石油用于更重要的方面。向蓄电池充电的电力可以由煤炭、天然气、水力、核能、太阳能、风力、潮汐等能源转化。除此之外,如果夜间向蓄电池充电,还可以避开用电高峰,有利于电网均衡负荷,减少费用。
    传统燃油汽车的发展受限于能源:1)据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统计,我国目前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60%,并且每年新增石油消费量70%以上为汽车;2)截至2015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1.72亿辆,千人汽车保有量125辆,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158),远低于发达国家(美国798、日本602),仍存较大增长空间,并且近年来中国汽车产销量稳居世界第,一,未来汽车保有量每年增量或超两千万辆。长期来看,燃油汽车的发展将会加剧我国石油危机,电动汽车成为必然选择。
    结合主要跨国公司未来的市场预期,我们判断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接近400万辆(2016年95万辆),2025年接近800-1000万辆。新能源整车市场竞争格局可能较传统汽油和柴油车市场发生较大变化,从确定性的角度,我们看好新能源汽车上游零部件和材料公司的投资机会,部分中资上游公司有望切实参与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分工,并获得持续增长的市场规模和盈利。
全球汽车市场规模(单位:万辆)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整理
    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发布的《2018-2024年中国新能源电动汽车市场调查与市场供需预测报告》共十三章。首先介绍了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相关概念及发展环境,接着分析了中国新能源电动汽车行业规模及消费需求,然后对中国新能源电动汽车行业市场运行态势进行了重点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新能源电动汽车行业面临的机遇及发展前景。您若想对中国新能源电动汽车行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该行业,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报告目录:
,一章 新能源电动汽车相关概述
1.1 汽车行业简介
1.1.1 行业定义
1.1.2 汽车分类
1.1.3 汽车性能
1.1.4 行业意义
1.1.5 主要技术
1.2 新能源电动汽车简介
1.2.1 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定义
1.2.2 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结构
1.2.3 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分类
1.2.4 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利弊
1.3 新能源电动汽车与内燃机汽车的比较分析
1.3.1 污染较低
1.3.2 节能高效
1.3.3 操作简单
1.3.4 成本较高
 
第二章 2014-2017年全球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分析
2.1 全球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2.1.1 全球市场现状
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单位:万辆)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整理
2.1.2 财政激励比较
2.1.3 技术路线比较
2.1.4 测试评价技术
2.1.5 行业技术专利
2.2 美国
2.2.1 市场规模现状
2.2.2 市场竞争情况
2.2.3 进军中国市场
2.2.4 特斯拉开放专利
2.3 挪威
2.3.1 全球发展地位
2.3.2 市场规模现状
2.3.3 优惠政策解读
2.3.4 发展压力分析
2.4 德国
2.4.1 市场规模现状
2.4.2 市场影响因素
2.4.3 行业发展模式
2.4.4 政府提供补贴
2.4.5 发展前景分析
2.5 其他国家
2.5.1 日本
2.5.2 法国
2.5.3 英国
2.5.4 荷兰
 
第三章 2014-2017年中国新能源电动汽车发展环境分析
3.1 宏观经济环境
3.1.1 国内生产总值
3.1.2 对外贸易总额
3.1.3 固定资产投资
3.1.4 社会融资规模
3.2 国内消费环境
3.2.1 城乡居民收入
3.2.2 居民消费水平
3.2.3 消费市场特点
3.3 汽车工业
3.3.1 行业发展势头
3.3.2 市场产销规模
3.3.3 外贸市场规模
3.3.4 发展前景展望
3.4 能源危机
3.4.1 能源供给紧张
3.4.2 能源消耗因素
3.4.3 可再生能源发展途径
3.4.4 可再生能源发展障碍
3.5 汽车环保
3.5.1 环境污染影响
3.5.2 污染现状分析
3.5.3 监督与管理
3.5.4 环保解决对策
 
第四章 2014-2017年中国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分析
4.1 中国新能源电动汽车发展概述
4.1.1 节能产业方向
4.1.2 发展重要意义
4.1.3 发展劣势分析
4.1.4 发展优势分析
4.2 2014-2017年中国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规模
4.2.1 市场规模现状
4.2.2 企业销量分析
4.2.3 基础设施现状
4.2.4 市场竞争分析
4.2.5 廉价新能源电动汽车
4.3 中国新能源电动汽车标准现状分析
4.3.1 纯新能源电动汽车标准
4.3.2 混合动力新能源电动汽车标准
4.3.3 燃料电池新能源电动汽车标准
4.3.4 基础设施技术标准
4.3.5 标准制定建议
4.4 中国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链主要环节分析
4.4.1 电池材料
4.4.2 动力电池
4.4.3 驱动电机
4.4.4 整车产品
4.4.5 充电设施
4.5 2014-2017年重点新能源电动汽车企业发展分析
4.5.1 大众
4.5.2 通用
4.5.3 福特
4.5.4 现代
4.5.5 北汽新能源
4.5.6 比亚迪公司
4.5.7 奇瑞新能源汽车
4.6 2014-2017年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重点区域分析
4.6.1 北京市
4.6.2 深圳市
4.6.3 南京市
4.6.4 杭州市
4.6.5 武汉市
4.7 中国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4.7.1 产业发展较慢
4.7.2 产业链不完整
4.7.3 产业秩序混乱
4.7.4 困境原因分析
4.8 中国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对策分析
4.8.1 提升竞争力
4.8.2 调整产业链
4.8.3 规范产业秩序
 
第五章 2014-2017年纯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分析
5.1 纯新能源电动汽车概述
5.1.1 纯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定义
5.1.2 纯新能源电动汽车的优势
5.1.3 纯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
5.2 2014-2017年世界纯新能源电动汽车发展分析
5.2.1 发展历史沿革
5.2.2 全球市场规模
5.2.3 技术区域格局
5.2.4 欧盟销量规模
5.2.5 北美市场规模
5.3 2014-2017年中国纯新能源电动汽车发展分析
5.3.1 行业应用优势
5.3.2 市场产销规模
5.3.3 行业准入政策
5.3.4 项目建设动态
5.3.5 龙头企业动态
5.3.6 市场推广难点
5.4 纯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技术发展动态
5.4.1 行业核心技术
5.4.2 标准化体系建立
5.4.3 超快速充电技术
5.4.4 电池电容结合技术
5.4.5 纯电动车技术成熟
5.5 中国纯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5.5.1 产业化缓慢
5.5.2 电能生产污染
5.5.3 废弃电池污染
5.5.4 降低成本路径
5.5.5 解决电池污染
5.5.6 合建充电设施
 
第六章 2014-2017年燃料电池汽车行业发展分析
6.1 燃料电池汽车概述
6.1.1 燃料电池汽车的定义
6.1.2 燃料电池汽车的优点
6.1.3 燃料电池汽车技术正快速发展
6.2 2014-2017年全球动力电池汽车行业概况
据统计,动力电池成本在过去10年间由1280美元/kWh下降到365美元/kWh,未来还将持续走低。至2020年,预计动力电池成本将降低至250美元/kWh。届时,纯电动汽车的成本将与传统燃油汽车相当,而成本的降低又将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我们看好新能源汽车上游零部件和材料公司的投资机会,包括电极、隔膜、锂材等。
动力电池成本预测(美元/kWh)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整理
6.2.1 全球市场发展机遇
6.2.2 车企市场布局动态
6.2.3 相关技术专利开发
6.2.4 美国市场发展动态
6.2.5 英国力推行业发展
6.2.6 日本政企集中发力
6.2.7 未来市场规模预测
6.3 2014-2017年中国燃料电池汽车行业现状
6.3.1 汽车厂商发展动态
6.3.2 中外技术水平对比
6.3.3 行业利好政策支持
6.3.4 行业的商业化进程
6.3.5 行业发展障碍及对策
6.4 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市场前景展望
6.4.1 市场需求预测
6.4.2 产业商业化前景
6.4.3 “十三五”前景
 
第七章 2014-2017年混合动力新能源电动汽车行业发展分析
7.1 混合动力新能源电动汽车概述
7.1.1 混合动力汽车的定义
7.1.2 混合动力汽车的分类
7.1.3 混合动力汽车的缺点
7.1.4 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历程
7.2 2014-2017年世界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
7.2.1 全球产业发展综述
7.2.2 世界市场销售规模
7.2.3 美国市场发展分析
7.2.4 欧洲市场发展分析
7.2.5 日本市场发展分析
7.2.6 韩国市场发展分析
7.3 2014-2017年中国混合动力车的发展
7.3.1 市场产销规模
7.3.2 消费市场格局
7.3.3 区域消费分布
7.3.4 厂商布局动态
7.3.5 行业产业化进程
7.4 中国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研究
7.4.1 整车系统匹配技术
7.4.2 行业核心技术及难题
7.4.3 控制技术策略研究
7.4.4 行业技术研发阶段
7.5 混合动力汽车行业的问题及策略
7.5.1 成本和价格偏高
7.5.2 关键技术含量低
7.5.3 产业链缺乏支撑
7.5.4 本土企业发展建议
7.6 混合动力车行业前景展望
7.6.1 行业发展前景
7.6.2 市场潜力分析
7.6.3 全球市场预测
7.6.4 欧洲市场前景
 
第八章 中国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分析
8.1 标准经济条件下的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化标准框架构建
8.1.1 标准经济的内涵与作用
8.1.2 标准经济与电动车产业化
8.1.3 中国新能源电动汽车标准简述
8.1.4 新能源电动汽车标准框架构思
8.2 中国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化中心城市的建设
8.2.1 发展现实意义
8.2.2 区位因子分析
8.2.3 评价选择模型
8.2.4 战略措施选择
8.3 基于钻石体系的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化制约因素分析
8.3.1 生产要素
8.3.2 需求要素
8.3.3 政府和机会
8.3.4 关联产业表现
8.3.5 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
8.3.6 各制约因素间的互动作用分析
8.4 中国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化的途径分析
8.4.1 依靠市场拉动
8.4.2 依靠政府主导力量
8.4.3 顺应传统汽车产业发展规律
8.4.4 促进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化的建议
 
第九章 2014-2017年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的发展分析
9.1 汽车动力电池路线图
9.1.1 动力电池发展概述
9.1.2 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技术
9.1.3 铅酸电池发展介绍
9.1.4 镍氢电池发展介绍
9.1.5 大容量锂离子电池
9.1.6 其他种类电池介绍
9.2 车用锂电池
9.2.1 锂电池的优劣势
9.2.2 锂电池技术参数
9.2.3 锂电池产业成本
9.2.4 锂电池市场规模
9.2.5 锂电池项目动态
9.2.6 锂电池发展前景
9.3 车用燃料电池
9.3.1 燃料电池概述
9.3.2 产品的优劣势
9.3.3 技术研发动态
9.3.4 行业标准体系
9.3.5 行业商业化进程
9.3.6 市场发展前景
9.4 车用镍氢电池
9.4.1 产品的优越性
9.4.2 市场需求规模
9.4.3 知识产权体系
9.4.4 项目建设动态
9.4.5 行业发展机遇
 
第十章 中国新能源电动汽车市场推广的策略分析
10.1 新能源电动汽车推广的条件分析
10.1.1 社会条件
10.1.2 技术条件
10.1.3 经济条件
10.1.4 基础设施条件
10.2 新能源电动汽车市场推广应解决的技术性能问题
10.2.1 充电机技术水平
10.2.2 控制与管理系统
10.2.3 电池及其管理系统
10.2.4 整车技术发展水平
10.3 新能源电动汽车市场推广应解决的性价比问题
10.3.1 新能源电动汽车价格偏高
10.3.2 新能源电动汽车研制费用
10.3.3 生产成本及电池费用
10.3.4 新能源电动汽车经济效益
10.4 新能源电动汽车市场推广的措施
10.4.1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10.4.2 发挥企业带头作用
10.4.3 发挥官产学研作用
10.4.4 加强行业人员培训
10.4.5 制订优惠产业政策
10.5 新能源电动汽车市场推广的方法
10.5.1 创造条件落实推广工作
10.5.2 优选发达城市为突破口
10.5.3 选择合适的地区和车型
 
第十一章 中国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投资分析
11.1 新能源电动汽车投资机遇分析
11.1.1 投资潜力巨大
11.1.2 新能源公交体系
11.1.3 低速电动车机遇
11.1.4 充电桩PPP模式机遇
11.2 中国新能源电动汽车行业投资现状
11.2.1 企业投资
11.2.2 政府投资
11.2.3 投资热点
11.3 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市场投资分析
11.3.1 铅酸电池和镍氢电池
11.3.2 锂离子电池市场投资机会
11.3.3 锂离子电池投资价值分析
11.3.4 锂离子电池投资机会分析
11.4 新能源电动汽车行业壁垒分析
11.4.1 经济规模壁垒
11.4.2 必要资本量壁垒
11.4.3 核心技术壁垒
11.4.4 消费品牌壁垒
11.5 新能源电动汽车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11.5.1 企业经营风险
11.5.2 行业竞争风险
11.5.3 替代技术和产品风险
 
第十二章 2014-2017年中国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相关政策解读
12.1 2014-2017年中国汽车工业政策法规分析
12.1.1 2014年汽车工业政策法规
12.1.2 2017年汽车工业政策动态
12.1.3 2017年汽车工业政策动态
12.2 国家规划纲要对汽车产业的指导
12.2.1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12.2.2 加强企业技术改造
12.2.3 引导企业兼并重组
12.2.4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12.2.5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12.2.6 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12.2.7 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12.2.8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12.3 2014-201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政策法规分析
12.3.1 2014年新能源汽车政策分析
12.3.2 2017年新能源汽车政策动态
12.3.3 2017年新能源汽车政策动向
12.4 中国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化政策分析
12.4.1 战略规划
12.4.2 鼓励政策
12.4.3 约束政策
12.4.4 保障政策
12.5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至2020年)》
12.5.1 现状及形势
12.5.2 指导思想原则
12.5.3 发展目标
12.5.4 主要任务
12.5.5 保障措施
12.6 中国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12.6.1 制定准入标准
12.6.2 消费购置补贴
12.6.3 加强部门间协调
12.6.4 加大研发支持力度
12.6.5 组建技术创新联盟
12.6.6 中长期发展建设规划
 
第十三章(ZY ZF) 中国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前景趋势预测
13.1 中国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的前景展望
13.1.1 产业发展潜力
13.1.2 政策高度重视
13.1.3 发展空间广阔
13.1.4 机遇挑战并存
13.2 中国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
13.2.1 加快产业化进程
13.2.2 产业协调发展
13.2.3 关键零部件发展
13.2.4 市场行情趋势
13.3 新能源电动汽车行业“十三五”发展方向
13.3.1 总体目标
13.3.2 发展重点
13.3.3 配套设施
 
附录:
附录一:汽车产业发展政策
附录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附录三: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
附录四: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
附录五: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
附录六: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
附录七: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
附录八:2018-2024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
附录九: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
附录十:中国新能源电动汽车标准列表
 
图表目录:
图表1 新能源电动汽车与内燃机汽车性能和用途比较
图表2 2017年全球主要国家电动乘用车销售量
图表3 2009-2017年全球新能源电动汽车销售趋势
图表4 2017年新能源电动汽车在不同国家的市场份额
图表5 美国2014-2017年插电式汽车销量
图表6 2017年美国新能源汽车月度销售比例
图表7 2017年美国新能源车企月度销量排行榜
图表8 2014-2017年挪威新能源电动汽车销售量
更多图表见正文……

微信客服

    专业客服全面为您提供专业周到的服务,及时解决您的需求!

关于产业研究报告网

    产业研究报告网是由北京智研科信咨询有限公司开通运营的一家大型行业研究咨询网站,主要致力于为各行业提供最全最新的深度研究报告,提供客观、理性、简便的决策参考,提供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的有效工具,也是一个帮助咨询行业人员交流成果、交流报告、交流观点、交流经验的平台。依托于各行业协会、政府机构独特的资源优势,致力于发展中国机械电子、电力家电、能源矿产、钢铁冶金、服装纺织、食品烟酒、医药保健、石油化工、建筑房产、建材家具、轻工纸业、出版传媒、交通物流、IT通讯、零售服务等行业信息咨询、市场研究的专业服务机构。
    品质保障
    产业研究报告网成立于2008年,具有15年产业咨询经验。
    客户好评
    产业研究报告网目前累计服务客户上万家,客户覆盖全球,得到客户一致好评。
    精益求精
    产业研究报告网精益求精的完善研究方法,用专业和科学的研究模型和调研方法,不断追求数据和观点的客观准确。
    引用广泛
    产业研究报告网观点和数据被媒体、机构、券商广泛引用和转载,具有广泛的品牌知名度。

购买流程

  1. 选择报告
    ① 按行业浏览
    ② 按名称或内容关键字查询
  2. 订购方式
    ① 电话购买
    拔打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客服电话:
    400-700-9383 010-80993936
    ② 在线订购
    点击“在线订购”进行报告订购,我们的客服人员将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
    ③ 邮件订购
    发送邮件到sales@chyxx.com,我们的客服人员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3. 签订协议
    您可以从网上下载“报告订购协议”或我们传真或者邮寄报告订购协议给您;
  4. 付款方式
    通过银行转账、网上银行、邮局汇款的形式支付报告购买款,我们见到汇款底单或转账底单后,1-3个工作日内;
  5. 汇款信息
    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西潞园分理处
    帐户名:北京智研科信咨询有限公司
    帐 号:02000 26509 20009 4268

典型客户

中国石油 华为 阿里巴巴 腾讯 阿里云 中国移动 长城汽车 鞍钢集团 米其林 中国汽研 索尼 西门子 三星 TCL 三一重工 中国交建 中国建设银行 蒂森克虏伯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三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