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31年中国碳交易市场研究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
- 【报告名称】2025-2031年中国碳交易市场研究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
- 【关 键 字】碳交易 碳交易市场分析
- 【价 格】纸介版:9800元 电子版:9800元 纸介+电子:10000元
- 【订购电话】400-700-9383(免长话费) 010-80993936
- 【邮 箱】sales@chyxx.com
- 下载订购协议 2025-2031年中国碳交易市场研究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pdf
碳排放权交易是通过建立合法的温室气体排放权利和总量控制目标,并允许这种权利像商品一样买入和卖出来进行排放控制。它能够发挥市场机制对环境容量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调动企业控制排放的积极性,灵活地调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使社会整体治理成本趋向最低化。
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报告》显示,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79亿吨,累计成交额76.61亿元,市场运行平稳有序,交易价格稳中有升。全国碳市场运行框架基本建立,价格发现机制作用初步显现,企业减排意识和能力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实现了预期目标。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从2024年1月1日开始至12月31日,共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年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约45亿吨二氧化碳,是全球覆盖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在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间开展碳排放配额现货交易,847家重点排放单位存在配额缺口,缺口总量为1.88亿吨,累计使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约3273万吨用于配额清缴抵消。
2024年5月,生态环境部印发《碳排放权登记管理规则(试行)》《碳排放权交易管理规则(试行)》和《碳排放权结算管理规则(试行)》,意在进一步规范全国碳排放权登记、交易、结算活动,保护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各参与方合法权益。2024年3月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完善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政策,发展绿色金融,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产业研究报告网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碳交易市场研究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共十四章。首先介绍了碳排放交易的内涵、市场结构及国外碳交易市场的发展情况;然后报告深入分析了中国碳交易的发展环境及现状,并对中国碳交易价格机制、碳金融、清洁发展机制(CDM)、林业碳汇市场、碳资产管理等碳交易市场细分领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随后,报告重点介绍了碳交易试点城市——北京和上海碳交易市场及碳交易市场排控行业的发展情况;最后,报告重点分析了中国碳交易市场的投资情况,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科学的预测。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生态环境部、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产业研究报告网、产业研究报告网市场调查中心以及国内外重点刊物等渠道,数据权威、详实、丰富,同时通过专业的分析预测模型,对行业核心发展指标进行科学地预测。您或贵单位若想对碳交易市场有个系统深入的了解、或者想投资碳交易相关产业,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工具。
报告目录:
第一章 碳交易相关概念及市场构成分析
1.1 碳交易定义及分类
1.1.1 碳交易相关定义
1.1.2 碳交易市场分类
1.2 碳交易市场构成
1.2.1 碳交易市场主体
1.2.2 碳交易市场结构
1.2.3 碳交易市场价格
第二章 2020-2024年全球碳交易市场发展分析
2.1 全球碳交易市场发展综述
2.1.1 全球碳排放情况
2.1.2 国际碳市场历史
2.1.3 碳交易市场分布
2.1.4 碳市场关键指标
2.1.5 碳市场稳定机制
2.2 2020-2024年全球碳交易市场运行状况
2.2.1 碳交易市场回顾
2.2.2 碳交易市场价值
2.2.3 碳交易市场建设
2.2.4 碳交易市场进展
2.2.5 碳市场价格走势
2.2.6 碳市场拍卖收入
2.3 欧盟碳交易市场发展分析
2.3.1 碳排放情况分析
2.3.2 碳交易市场概况
2.3.3 碳交易市场体系
2.3.4 碳交易市场进展
2.3.5 碳交易所发展分析
2.3.6 碳交易发展经验
2.4 全球其他碳交易市场发展分析
2.4.1 韩国碳交易市场
2.4.2 日本碳交易市场
2.4.3 新西兰碳交易市场
2.4.4 墨西哥碳交易市场
2.4.5 乌克兰碳交易市场
2.5 全球碳交易市场发展展望
2.5.1 全球碳交易市场前景展望
2.5.2 全球碳交易市场经验借鉴
第三章 2020-2024年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环境分析
3.1 宏观经济环境
3.1.1 宏观经济概况
3.1.2 对外经济分析
3.1.3 工业经济运行
3.1.4 固定资产投资
3.1.5 宏观经济展望
3.2 政策环境
3.2.1 政策发展历程
3.2.2 政策发展意义
3.2.3 政策体系建设
3.2.4 技术规范体系
3.2.5 重点政策解读
3.2.6 制度建设进展
3.2.7 政策趋势分析
3.3 社会环境
3.3.1 中国碳排放情况
3.3.2 节能减排形势
3.3.3 能源消费状况
3.3.4 低碳经济发展
3.4 技术环境
3.4.1 绿色技术推广目录
3.4.2 低碳技术发展概况
3.4.3 技术进步推动低碳发展
3.4.4 低碳技术发展制约因素
3.4.5 低碳技术发展建议
3.4.6 低碳技术发展方向
第四章 2020-2024年中国碳交易市场总体分析
4.1 2020-2024年中国碳交易试点市场发展现状
4.1.1 市场分布状况
4.1.2 市场成交规模
4.1.3 市场成交价格
4.1.4 市场活跃程度
4.1.5 市场履约情况
4.2 中国碳交易市场建设分析
4.2.1 市场建设历程
4.2.2 市场体系建设
4.2.3 市场建设进展
4.2.4 市场覆盖范围
4.2.5 配额交易情况
4.2.6 市场履约情况
4.2.7 市场成交价格
4.2.8 市场交易方式
4.2.9 市场发展热点
4.3 中国碳交易试点与非试点市场发展对比分析
4.3.1 各碳排放交易所发展状况
4.3.2 各碳排放交易所对比分析
4.3.3 非试点碳交易市场对比分析
4.3.4 全国碳市场与试点碳市场比较
4.3.5 疫情对碳交易试点市场的影响
4.4 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问题分析
4.4.1 配额发放标准有待更新
4.4.2 控排企业碳交易能力不足
4.4.3 碳市场主体和交易品种单一
4.4.4 CCER相关政策仍未明朗
4.4.5 全国碳市场信息不透明
4.4.6 未履约控排企业违法成本低
4.5 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路径探析
4.5.1 强化碳市场的法律保障
4.5.2 强化碳排放信息核查和披露
4.5.3 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
4.5.4 增加全国碳市场交易和金融产品
第五章 2020-2024年中国碳交易价格机制分析
5.1 碳交易价格形成机制分析
5.1.1 政府定价机制
5.1.2 市场定价机制
5.1.3 混合定价机制
5.1.4 机制改革方向
5.2 碳交易定价制度及发展现状
5.2.1 碳交易定价系统
5.2.2 碳交易定价制度
5.2.3 碳定价发展历程
5.2.4 碳定价发展现状
5.2.5 全球碳定价走势
5.3 碳交易价格形成影响因素分析
5.3.1 碳价影响因素
5.3.2 影响程度衡量
5.4 碳交易定价机制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5.4.1 存在问题分析
5.4.2 发展政策建议
第六章 2020-2024年中国碳金融发展分析
6.1 碳金融相关概述
6.1.1 碳金融定义
6.1.2 功能与作用
6.1.3 碳金融工具
6.2 中国碳金融发展现状
6.2.1 碳金融市场现状分析
6.2.2 碳金融市场发展特点
6.2.3 碳金融产品创新模式
6.2.4 碳金融产品存在问题
6.2.5 碳金融产品创新情况
6.2.6 碳金融促进绿色建筑
6.3 中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分析
6.3.1 碳金融业务发展情况
6.3.2 碳金融业务发展模式
6.3.3 碳金融业务发展优势
6.3.4 碳金融业务发展风险
6.3.5 碳金融业务发展对策
6.3.6 碳金融业务发展前景
6.4 中国碳金融其他细分领域发展分析
6.4.1 个人碳金融
6.4.2 互联网碳金融
6.4.3 PPP碳金融
6.5 中国碳金融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
6.5.1 碳金融发展问题
6.5.2 碳金融发展对策
第七章 2020-2024年中国清洁发展机制(CDM)发展及投资分析
7.1 清洁发展机制(CDM)发展综述
7.1.1 CDM发展背景介绍
7.1.2 CDM项目开发流程
7.1.3 CDM项目发展状况
7.1.4 CDM基金发展分析
7.2 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7.2.1 盈利能力计算方法
7.2.2 盈利能力影响因素
7.2.3 提升盈利能力策略
7.3 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投资风险分析
7.3.1 操作风险
7.3.2 政策风险
7.4 清洁发展机制(CDM)发展困境及路径分析
7.4.1 CDM发展困境分析
7.4.2 CDM发展路径探析
第八章 2020-2024年中国林业碳汇市场发展及投资分析
8.1 林业碳汇相关概念
8.1.1 林业碳汇定义
8.1.2 林业碳汇作用
8.1.3 林业碳汇产品
8.1.4 林业碳汇定价
8.2 中国林业碳汇市场发展分析
8.2.1 全球林业碳汇发展状况
8.2.2 中国林业碳汇发展历程
8.2.3 林业碳汇交易发展成果
8.2.4 林业碳汇交易项目发展
8.2.5 林业碳汇经营模式分析
8.3 中国林业碳汇CCER项目发展分析
8.3.1 项目开发交易流程
8.3.2 项目开发基本条件
8.3.3 项目碳汇监测计量
8.3.4 项目开发政策利好
8.3.5 典型项目案例分析
8.4 中国林业碳汇市场发展问题分析
8.4.1 法律政策体系建设相对滞后
8.4.2 林业碳汇市场交易不够活跃
8.4.3 价格被长期低估且波动较大
8.4.4 林业项目补贴机制不健全
8.4.5 林业碳汇项目融资较困难
8.5 中国林业碳汇市场发展对策建议
8.5.1 健全完善法律政策体系
8.5.2 激发国内国际市场需求
8.5.3 创新国家财税支持政策
8.5.4 推动林业碳汇金融创新
8.6 中国林业碳汇市场投资建议发展前景展望
8.6.1 市场投资建议
8.6.2 行业发展前景
第九章 2020-2024年中国碳资产管理市场发展及投资分析
9.1 碳资产管理相关概述
9.1.1 碳资产相关概念
9.1.2 碳资产管理定义
9.2 中国碳资产管理发展分析
9.2.1 碳资产管理现状
9.2.2 碳资产管理功能
9.2.3 碳资产管理业务
9.2.4 碳资产管理模式
9.2.5 碳资产管理前景
9.2.6 碳资产管理案例
9.3 中国碳资产管理投资风险分析
9.3.1 信用风险
9.3.2 政策风险
9.3.3 市场风险
9.3.4 风险应对措施
9.4 中国碳资产管理策略分析
9.4.1 组织碳盘查
9.4.2 编制碳预算
9.4.3 实施碳减排
9.4.4 进行碳核算
第十章 2020-2024年中国碳交易试点城市分析——北京
10.1 北京碳交易市场发展综述
10.1.1 开户流程介绍
10.1.2 市场相关政策
10.1.3 市场发展特色
10.1.4 行业发展问题
10.1.5 行业发展对策
10.1.6 未来发展展望
10.2 北京碳交易市场建设分析
10.2.1 市场体系建设
10.2.2 市场能力建设
10.2.3 交易系统建设
10.2.4 绿色金融进展
10.3 北京碳交易规则分析
10.3.1 市场交易主体
10.3.2 市场交易产品
10.3.3 市场交易方式
10.4 北京碳交易市场表现分析
10.4.1 配额市场
10.4.2 抵消市场
10.4.3 自愿市场
10.4.4 碳普惠市场
10.5 北京碳交易市场履约状况
10.5.1 市场履约相关规定
10.5.2 市场履约进展分析
10.6 北京碳交易市场监管分析
10.6.1 市场交易机构监管
10.6.2 市场交易行为监管
10.7 北京碳交易市场风险管理及预警
10.7.1 交易风险管理
10.7.2 市场风险预警
第十一章 2020-2024年中国碳交易试点城市分析——上海
11.1 上海碳交易市场发展综述
11.1.1 市场相关政策
11.1.2 市场管理框架
11.1.3 市场服务机构
11.1.4 市场能力建设
11.1.5 市场发展展望
11.2 上海碳交易市场总体运行状况
11.2.1 基本情况介绍
11.2.2 现货产品市场
11.2.3 远期产品状况
11.2.4 产品交易情况
11.3 上海碳交易市场交易状况分析
11.3.1 整体交易状况
11.3.2 配额现货交易
11.3.3 CCER现货交易
11.3.4 市场主体情况
11.3.5 有偿竞价交易
11.3.6 配额远期交易
11.4 上海碳交易市场履约状况分析
11.4.1 市场履约整体现状
11.4.2 市场履约进展分析
11.5 上海碳交易市场监管及保障措施
11.5.1 市场监督管理
11.5.2 市场保障措施
第十二章 2020-2024年中国碳交易市场排控行业发展分析
12.1 电力行业
12.1.1 电力行业碳排放情况
12.1.2 碳交易与电力行业的关系
12.1.3 电力行业碳交易市场建设进展
12.1.4 大型发电集团参与碳交易分析
12.1.5 电力行业参与碳交易的机遇
12.1.6 电力企业参与碳交易的挑战
12.1.7 电力行业碳交易市场发展前景
12.2 石化行业
12.2.1 石化行业碳排放情况
12.2.2 碳交易对石化行业的影响
12.2.3 石化行业参与碳交易实践
12.2.4 典型石化企业参与碳交易
12.2.5 石化行业参与碳交易的挑战
12.2.6 石化行业碳资产管理体系建设
12.2.7 石化行业参与碳交易发展对策
12.3 钢铁行业
12.3.1 钢铁行业碳排放情况
12.3.2 钢铁行业低碳发展政策要求
12.3.3 钢铁企业参与碳交易市场
12.3.4 碳交易对钢铁行业的影响
12.3.5 钢铁行业参与碳交易的挑战
12.3.6 钢铁行业参与碳交易的机遇
12.3.7 钢铁行业碳交易市场构建路径
12.3.8 钢铁行业参与碳市场交易策略
12.4 水泥行业
12.4.1 水泥行业碳排放情况
12.4.2 碳交易对水泥行业的影响
12.4.3 水泥企业参与碳交易过程
12.4.4 水泥企业参与碳交易情况
12.4.5 水泥行业碳市场试点实践
12.4.6 水泥企业碳交易战略合作
12.4.7 水泥行业参与碳交易策略
12.4.8 水泥行业参与碳交易前景
12.5 建筑行业
12.5.1 建筑行业碳排放情况
12.5.2 建筑碳排放相关标准
12.5.3 建筑行业碳交易实践
12.5.4 建筑行业碳交易作用机理
12.5.5 建筑行业参与碳交易实践
12.5.6 建筑行业碳交易发展困境
12.5.7 建筑行业参与碳交易策略
第十三章 2020-2024年中国碳交易市场投资分析
13.1 碳交易市场投资模式
13.1.1 直接投资现货市场
13.1.2 投资碳基金
13.1.3 自行设立碳基金
13.1.4 经营CDM项目咨询顾问公司
13.1.5 直接开发CDM项目
13.2 中国碳交易市场投资风险预警
13.2.1 政策风险
13.2.2 履约风险
13.2.3 交易风险
13.2.4 风险防范
13.3 中国碳交易市场投资机会分析
13.3.1 市场潜力分析
13.3.2 投资领域分析
13.3.3 企业投资建议
13.4 个人参与碳交易市场投资分析
13.4.1 投资机会分析
13.4.2 投资壁垒分析
13.4.3 投资风险分析
13.4.4 个人投资建议
第十四章 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前景预测
14.1 中国碳交易市场建设展望
14.1.1 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机遇
14.1.2 碳交易市场建设基本目标
14.1.3 碳交易市场建设阶段目标
14.1.4 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趋势
14.1.5 碳交易市场“十四五”发展展望
14.2 对2025-2031年中国碳交易市场预测分析
14.2.1 2025-2031年中国碳交易市场影响因素分析
14.2.2 2025-2031年中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预测
14.2.3 2025-2031年中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额预测
图表目录
图表1 国际碳交易市场总体架构
图表2 配额碳交易市场
图表3 配额市场碳交易机理
图表4 自愿碳交易市场
图表5 2020-2024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及增速
图表6 2024年全球碳排放总量按地区分布
图表7 世界碳市场发展历程
图表8 2024年全球碳交易市场体系行业覆盖范围
图表9 2024年全球六个碳交易市场关键指标比较
图表10 全球碳交易市场稳定机制
图表11 2020-2024年全球碳市场交易总额
图表12 全球碳市场运行及计划情况(美洲部分)
图表13 全球碳市场运行及计划情况(欧洲、亚洲及澳洲部分)
图表14 2020-2024年全球碳市场增长情况
图表15 2020-2024年全球碳市场增长情况
图表16 2020-2024年全球主要碳交易市场价格走势
图表17 2024年全球主要碳交易市场价格走势
图表18 2020-2024年全球碳市场配额拍卖收入
图表19 2024年欧盟碳交易系统(ETS)前十排放国
图表20 2020-2024年欧盟碳交易系统(ETS)电力部门排放量
图表21 欧盟碳交易体系各个阶段
图表22 欧盟碳交易所纳入和未纳入行业
图表23 欧洲主要碳交易平台
图表24 2020-2024年韩国碳市场配额拍卖价格
图表25 2020-2024年新西兰碳市场配额价格
图表26 2020-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27 2020-2024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图表28 2024年一季度GDP初步核算数据
图表29 2020-2024年GDP同比增长速度
图表30 2020-2024年货物进出口总额
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报告》显示,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79亿吨,累计成交额76.61亿元,市场运行平稳有序,交易价格稳中有升。全国碳市场运行框架基本建立,价格发现机制作用初步显现,企业减排意识和能力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实现了预期目标。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从2024年1月1日开始至12月31日,共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年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约45亿吨二氧化碳,是全球覆盖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在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间开展碳排放配额现货交易,847家重点排放单位存在配额缺口,缺口总量为1.88亿吨,累计使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约3273万吨用于配额清缴抵消。
2024年5月,生态环境部印发《碳排放权登记管理规则(试行)》《碳排放权交易管理规则(试行)》和《碳排放权结算管理规则(试行)》,意在进一步规范全国碳排放权登记、交易、结算活动,保护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各参与方合法权益。2024年3月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完善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政策,发展绿色金融,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产业研究报告网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碳交易市场研究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共十四章。首先介绍了碳排放交易的内涵、市场结构及国外碳交易市场的发展情况;然后报告深入分析了中国碳交易的发展环境及现状,并对中国碳交易价格机制、碳金融、清洁发展机制(CDM)、林业碳汇市场、碳资产管理等碳交易市场细分领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随后,报告重点介绍了碳交易试点城市——北京和上海碳交易市场及碳交易市场排控行业的发展情况;最后,报告重点分析了中国碳交易市场的投资情况,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科学的预测。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生态环境部、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产业研究报告网、产业研究报告网市场调查中心以及国内外重点刊物等渠道,数据权威、详实、丰富,同时通过专业的分析预测模型,对行业核心发展指标进行科学地预测。您或贵单位若想对碳交易市场有个系统深入的了解、或者想投资碳交易相关产业,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工具。
报告目录:
第一章 碳交易相关概念及市场构成分析
1.1 碳交易定义及分类
1.1.1 碳交易相关定义
1.1.2 碳交易市场分类
1.2 碳交易市场构成
1.2.1 碳交易市场主体
1.2.2 碳交易市场结构
1.2.3 碳交易市场价格
第二章 2020-2024年全球碳交易市场发展分析
2.1 全球碳交易市场发展综述
2.1.1 全球碳排放情况
2.1.2 国际碳市场历史
2.1.3 碳交易市场分布
2.1.4 碳市场关键指标
2.1.5 碳市场稳定机制
2.2 2020-2024年全球碳交易市场运行状况
2.2.1 碳交易市场回顾
2.2.2 碳交易市场价值
2.2.3 碳交易市场建设
2.2.4 碳交易市场进展
2.2.5 碳市场价格走势
2.2.6 碳市场拍卖收入
2.3 欧盟碳交易市场发展分析
2.3.1 碳排放情况分析
2.3.2 碳交易市场概况
2.3.3 碳交易市场体系
2.3.4 碳交易市场进展
2.3.5 碳交易所发展分析
2.3.6 碳交易发展经验
2.4 全球其他碳交易市场发展分析
2.4.1 韩国碳交易市场
2.4.2 日本碳交易市场
2.4.3 新西兰碳交易市场
2.4.4 墨西哥碳交易市场
2.4.5 乌克兰碳交易市场
2.5 全球碳交易市场发展展望
2.5.1 全球碳交易市场前景展望
2.5.2 全球碳交易市场经验借鉴
第三章 2020-2024年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环境分析
3.1 宏观经济环境
3.1.1 宏观经济概况
3.1.2 对外经济分析
3.1.3 工业经济运行
3.1.4 固定资产投资
3.1.5 宏观经济展望
3.2 政策环境
3.2.1 政策发展历程
3.2.2 政策发展意义
3.2.3 政策体系建设
3.2.4 技术规范体系
3.2.5 重点政策解读
3.2.6 制度建设进展
3.2.7 政策趋势分析
3.3 社会环境
3.3.1 中国碳排放情况
3.3.2 节能减排形势
3.3.3 能源消费状况
3.3.4 低碳经济发展
3.4 技术环境
3.4.1 绿色技术推广目录
3.4.2 低碳技术发展概况
3.4.3 技术进步推动低碳发展
3.4.4 低碳技术发展制约因素
3.4.5 低碳技术发展建议
3.4.6 低碳技术发展方向
第四章 2020-2024年中国碳交易市场总体分析
4.1 2020-2024年中国碳交易试点市场发展现状
4.1.1 市场分布状况
4.1.2 市场成交规模
4.1.3 市场成交价格
4.1.4 市场活跃程度
4.1.5 市场履约情况
4.2 中国碳交易市场建设分析
4.2.1 市场建设历程
4.2.2 市场体系建设
4.2.3 市场建设进展
4.2.4 市场覆盖范围
4.2.5 配额交易情况
4.2.6 市场履约情况
4.2.7 市场成交价格
4.2.8 市场交易方式
4.2.9 市场发展热点
4.3 中国碳交易试点与非试点市场发展对比分析
4.3.1 各碳排放交易所发展状况
4.3.2 各碳排放交易所对比分析
4.3.3 非试点碳交易市场对比分析
4.3.4 全国碳市场与试点碳市场比较
4.3.5 疫情对碳交易试点市场的影响
4.4 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问题分析
4.4.1 配额发放标准有待更新
4.4.2 控排企业碳交易能力不足
4.4.3 碳市场主体和交易品种单一
4.4.4 CCER相关政策仍未明朗
4.4.5 全国碳市场信息不透明
4.4.6 未履约控排企业违法成本低
4.5 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路径探析
4.5.1 强化碳市场的法律保障
4.5.2 强化碳排放信息核查和披露
4.5.3 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
4.5.4 增加全国碳市场交易和金融产品
第五章 2020-2024年中国碳交易价格机制分析
5.1 碳交易价格形成机制分析
5.1.1 政府定价机制
5.1.2 市场定价机制
5.1.3 混合定价机制
5.1.4 机制改革方向
5.2 碳交易定价制度及发展现状
5.2.1 碳交易定价系统
5.2.2 碳交易定价制度
5.2.3 碳定价发展历程
5.2.4 碳定价发展现状
5.2.5 全球碳定价走势
5.3 碳交易价格形成影响因素分析
5.3.1 碳价影响因素
5.3.2 影响程度衡量
5.4 碳交易定价机制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5.4.1 存在问题分析
5.4.2 发展政策建议
第六章 2020-2024年中国碳金融发展分析
6.1 碳金融相关概述
6.1.1 碳金融定义
6.1.2 功能与作用
6.1.3 碳金融工具
6.2 中国碳金融发展现状
6.2.1 碳金融市场现状分析
6.2.2 碳金融市场发展特点
6.2.3 碳金融产品创新模式
6.2.4 碳金融产品存在问题
6.2.5 碳金融产品创新情况
6.2.6 碳金融促进绿色建筑
6.3 中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分析
6.3.1 碳金融业务发展情况
6.3.2 碳金融业务发展模式
6.3.3 碳金融业务发展优势
6.3.4 碳金融业务发展风险
6.3.5 碳金融业务发展对策
6.3.6 碳金融业务发展前景
6.4 中国碳金融其他细分领域发展分析
6.4.1 个人碳金融
6.4.2 互联网碳金融
6.4.3 PPP碳金融
6.5 中国碳金融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
6.5.1 碳金融发展问题
6.5.2 碳金融发展对策
第七章 2020-2024年中国清洁发展机制(CDM)发展及投资分析
7.1 清洁发展机制(CDM)发展综述
7.1.1 CDM发展背景介绍
7.1.2 CDM项目开发流程
7.1.3 CDM项目发展状况
7.1.4 CDM基金发展分析
7.2 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7.2.1 盈利能力计算方法
7.2.2 盈利能力影响因素
7.2.3 提升盈利能力策略
7.3 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投资风险分析
7.3.1 操作风险
7.3.2 政策风险
7.4 清洁发展机制(CDM)发展困境及路径分析
7.4.1 CDM发展困境分析
7.4.2 CDM发展路径探析
第八章 2020-2024年中国林业碳汇市场发展及投资分析
8.1 林业碳汇相关概念
8.1.1 林业碳汇定义
8.1.2 林业碳汇作用
8.1.3 林业碳汇产品
8.1.4 林业碳汇定价
8.2 中国林业碳汇市场发展分析
8.2.1 全球林业碳汇发展状况
8.2.2 中国林业碳汇发展历程
8.2.3 林业碳汇交易发展成果
8.2.4 林业碳汇交易项目发展
8.2.5 林业碳汇经营模式分析
8.3 中国林业碳汇CCER项目发展分析
8.3.1 项目开发交易流程
8.3.2 项目开发基本条件
8.3.3 项目碳汇监测计量
8.3.4 项目开发政策利好
8.3.5 典型项目案例分析
8.4 中国林业碳汇市场发展问题分析
8.4.1 法律政策体系建设相对滞后
8.4.2 林业碳汇市场交易不够活跃
8.4.3 价格被长期低估且波动较大
8.4.4 林业项目补贴机制不健全
8.4.5 林业碳汇项目融资较困难
8.5 中国林业碳汇市场发展对策建议
8.5.1 健全完善法律政策体系
8.5.2 激发国内国际市场需求
8.5.3 创新国家财税支持政策
8.5.4 推动林业碳汇金融创新
8.6 中国林业碳汇市场投资建议发展前景展望
8.6.1 市场投资建议
8.6.2 行业发展前景
第九章 2020-2024年中国碳资产管理市场发展及投资分析
9.1 碳资产管理相关概述
9.1.1 碳资产相关概念
9.1.2 碳资产管理定义
9.2 中国碳资产管理发展分析
9.2.1 碳资产管理现状
9.2.2 碳资产管理功能
9.2.3 碳资产管理业务
9.2.4 碳资产管理模式
9.2.5 碳资产管理前景
9.2.6 碳资产管理案例
9.3 中国碳资产管理投资风险分析
9.3.1 信用风险
9.3.2 政策风险
9.3.3 市场风险
9.3.4 风险应对措施
9.4 中国碳资产管理策略分析
9.4.1 组织碳盘查
9.4.2 编制碳预算
9.4.3 实施碳减排
9.4.4 进行碳核算
第十章 2020-2024年中国碳交易试点城市分析——北京
10.1 北京碳交易市场发展综述
10.1.1 开户流程介绍
10.1.2 市场相关政策
10.1.3 市场发展特色
10.1.4 行业发展问题
10.1.5 行业发展对策
10.1.6 未来发展展望
10.2 北京碳交易市场建设分析
10.2.1 市场体系建设
10.2.2 市场能力建设
10.2.3 交易系统建设
10.2.4 绿色金融进展
10.3 北京碳交易规则分析
10.3.1 市场交易主体
10.3.2 市场交易产品
10.3.3 市场交易方式
10.4 北京碳交易市场表现分析
10.4.1 配额市场
10.4.2 抵消市场
10.4.3 自愿市场
10.4.4 碳普惠市场
10.5 北京碳交易市场履约状况
10.5.1 市场履约相关规定
10.5.2 市场履约进展分析
10.6 北京碳交易市场监管分析
10.6.1 市场交易机构监管
10.6.2 市场交易行为监管
10.7 北京碳交易市场风险管理及预警
10.7.1 交易风险管理
10.7.2 市场风险预警
第十一章 2020-2024年中国碳交易试点城市分析——上海
11.1 上海碳交易市场发展综述
11.1.1 市场相关政策
11.1.2 市场管理框架
11.1.3 市场服务机构
11.1.4 市场能力建设
11.1.5 市场发展展望
11.2 上海碳交易市场总体运行状况
11.2.1 基本情况介绍
11.2.2 现货产品市场
11.2.3 远期产品状况
11.2.4 产品交易情况
11.3 上海碳交易市场交易状况分析
11.3.1 整体交易状况
11.3.2 配额现货交易
11.3.3 CCER现货交易
11.3.4 市场主体情况
11.3.5 有偿竞价交易
11.3.6 配额远期交易
11.4 上海碳交易市场履约状况分析
11.4.1 市场履约整体现状
11.4.2 市场履约进展分析
11.5 上海碳交易市场监管及保障措施
11.5.1 市场监督管理
11.5.2 市场保障措施
第十二章 2020-2024年中国碳交易市场排控行业发展分析
12.1 电力行业
12.1.1 电力行业碳排放情况
12.1.2 碳交易与电力行业的关系
12.1.3 电力行业碳交易市场建设进展
12.1.4 大型发电集团参与碳交易分析
12.1.5 电力行业参与碳交易的机遇
12.1.6 电力企业参与碳交易的挑战
12.1.7 电力行业碳交易市场发展前景
12.2 石化行业
12.2.1 石化行业碳排放情况
12.2.2 碳交易对石化行业的影响
12.2.3 石化行业参与碳交易实践
12.2.4 典型石化企业参与碳交易
12.2.5 石化行业参与碳交易的挑战
12.2.6 石化行业碳资产管理体系建设
12.2.7 石化行业参与碳交易发展对策
12.3 钢铁行业
12.3.1 钢铁行业碳排放情况
12.3.2 钢铁行业低碳发展政策要求
12.3.3 钢铁企业参与碳交易市场
12.3.4 碳交易对钢铁行业的影响
12.3.5 钢铁行业参与碳交易的挑战
12.3.6 钢铁行业参与碳交易的机遇
12.3.7 钢铁行业碳交易市场构建路径
12.3.8 钢铁行业参与碳市场交易策略
12.4 水泥行业
12.4.1 水泥行业碳排放情况
12.4.2 碳交易对水泥行业的影响
12.4.3 水泥企业参与碳交易过程
12.4.4 水泥企业参与碳交易情况
12.4.5 水泥行业碳市场试点实践
12.4.6 水泥企业碳交易战略合作
12.4.7 水泥行业参与碳交易策略
12.4.8 水泥行业参与碳交易前景
12.5 建筑行业
12.5.1 建筑行业碳排放情况
12.5.2 建筑碳排放相关标准
12.5.3 建筑行业碳交易实践
12.5.4 建筑行业碳交易作用机理
12.5.5 建筑行业参与碳交易实践
12.5.6 建筑行业碳交易发展困境
12.5.7 建筑行业参与碳交易策略
第十三章 2020-2024年中国碳交易市场投资分析
13.1 碳交易市场投资模式
13.1.1 直接投资现货市场
13.1.2 投资碳基金
13.1.3 自行设立碳基金
13.1.4 经营CDM项目咨询顾问公司
13.1.5 直接开发CDM项目
13.2 中国碳交易市场投资风险预警
13.2.1 政策风险
13.2.2 履约风险
13.2.3 交易风险
13.2.4 风险防范
13.3 中国碳交易市场投资机会分析
13.3.1 市场潜力分析
13.3.2 投资领域分析
13.3.3 企业投资建议
13.4 个人参与碳交易市场投资分析
13.4.1 投资机会分析
13.4.2 投资壁垒分析
13.4.3 投资风险分析
13.4.4 个人投资建议
第十四章 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前景预测
14.1 中国碳交易市场建设展望
14.1.1 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机遇
14.1.2 碳交易市场建设基本目标
14.1.3 碳交易市场建设阶段目标
14.1.4 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趋势
14.1.5 碳交易市场“十四五”发展展望
14.2 对2025-2031年中国碳交易市场预测分析
14.2.1 2025-2031年中国碳交易市场影响因素分析
14.2.2 2025-2031年中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预测
14.2.3 2025-2031年中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额预测
图表目录
图表1 国际碳交易市场总体架构
图表2 配额碳交易市场
图表3 配额市场碳交易机理
图表4 自愿碳交易市场
图表5 2020-2024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及增速
图表6 2024年全球碳排放总量按地区分布
图表7 世界碳市场发展历程
图表8 2024年全球碳交易市场体系行业覆盖范围
图表9 2024年全球六个碳交易市场关键指标比较
图表10 全球碳交易市场稳定机制
图表11 2020-2024年全球碳市场交易总额
图表12 全球碳市场运行及计划情况(美洲部分)
图表13 全球碳市场运行及计划情况(欧洲、亚洲及澳洲部分)
图表14 2020-2024年全球碳市场增长情况
图表15 2020-2024年全球碳市场增长情况
图表16 2020-2024年全球主要碳交易市场价格走势
图表17 2024年全球主要碳交易市场价格走势
图表18 2020-2024年全球碳市场配额拍卖收入
图表19 2024年欧盟碳交易系统(ETS)前十排放国
图表20 2020-2024年欧盟碳交易系统(ETS)电力部门排放量
图表21 欧盟碳交易体系各个阶段
图表22 欧盟碳交易所纳入和未纳入行业
图表23 欧洲主要碳交易平台
图表24 2020-2024年韩国碳市场配额拍卖价格
图表25 2020-2024年新西兰碳市场配额价格
图表26 2020-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27 2020-2024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图表28 2024年一季度GDP初步核算数据
图表29 2020-2024年GDP同比增长速度
图表30 2020-2024年货物进出口总额
微信客服
专业客服全面为您提供专业周到的服务,及时解决您的需求!
关于产业研究报告网
-
产业研究报告网是由北京智研科信咨询有限公司开通运营的一家大型行业研究咨询网站,主要致力于为各行业提供最全最新的深度研究报告,提供客观、理性、简便的决策参考,提供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的有效工具,也是一个帮助咨询行业人员交流成果、交流报告、交流观点、交流经验的平台。依托于各行业协会、政府机构独特的资源优势,致力于发展中国机械电子、电力家电、能源矿产、钢铁冶金、服装纺织、食品烟酒、医药保健、石油化工、建筑房产、建材家具、轻工纸业、出版传媒、交通物流、IT通讯、零售服务等行业信息咨询、市场研究的专业服务机构。
品质保障
产业研究报告网成立于2008年,具有15年产业咨询经验。
客户好评
产业研究报告网目前累计服务客户上万家,客户覆盖全球,得到客户一致好评。
精益求精
产业研究报告网精益求精的完善研究方法,用专业和科学的研究模型和调研方法,不断追求数据和观点的客观准确。
引用广泛
产业研究报告网观点和数据被媒体、机构、券商广泛引用和转载,具有广泛的品牌知名度。
购买流程
-
选择报告
- ① 按行业浏览
- ② 按名称或内容关键字查询
-
订购方式
- ① 电话购买
- 拔打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客服电话:
400-700-9383 010-80993936 - ② 在线订购
- 点击“在线订购”进行报告订购,我们的客服人员将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
- ③ 邮件订购
- 发送邮件到sales@chyxx.com,我们的客服人员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
签订协议
- 您可以从网上下载“报告订购协议”或我们传真或者邮寄报告订购协议给您;
-
付款方式
- 通过银行转账、网上银行、邮局汇款的形式支付报告购买款,我们见到汇款底单或转账底单后,1-3个工作日内;
-
汇款信息
- 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西潞园分理处
- 帐户名:北京智研科信咨询有限公司
- 帐 号:02000 26509 20009 4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