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五年油气勘探科技工作综述(06年的)
地震队在复杂地形进行物探作业。
一位著名的石油地质家讲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他说,当年我们在新疆开发依奇柯里克油田时,就断定库车地区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可那时的地震技术实在太落后,因而不得不放弃。仅仅过了几十年,山地地震和叠前偏移处理技术的进步,让我们有机会印证当年的判断,并在库车地区发现了克拉2等大油气田。
相似的故事还有很多。
例如,经过30年勘探,一直没有取得重大突破的冀东油田,近几年借助精细三维地震技术,竟然在原地找到了储量可观的大油田。
再如,经过70多年开采开始走“下坡路”的玉门油田,在新的勘探理论指导下,通过新技术应用,在逆掩推覆体下发现了青西油田,从根本上扭转了被动局面。
经历了几上几下的长庆油田,在“三个重新认识”思想的指导下,通过采用地质结合研究和砂体精细刻画,终于在黄土塬和沙漠地带找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成为中国陆上成长性最好的油田。
回顾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走过的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样一条规律:每一次地质理论的深入和发展都为勘探工作打开了一扇希望之窗,每一项新技术的诞生和应用,都是找到新的油气发现的助推器。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中国陆上油气勘探已转向岩性地层油气藏、碳酸盐岩、前陆盆地等复杂地质领域。在越来越复杂的勘探对象面前,勘探工作者的唯一选择是迎难而上,因为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需要更多的油和气。为此,中国石油为勘探系统制定“先进实用、经济有效、系统配套、超前研发、规模应用”的原则,确定了“推广成熟技术、攻关瓶颈技术、研发储备技术、引进先进技术”的科技发展思路,并逐年加大油气勘探领域的科技投入,使这一领域的新技术应用与世界几乎保持同步,地质理论发展也走在同行前列。
而今,经过广大勘探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中国石油已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合我国现阶段油气勘探的地质理论。例如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理论、前陆冲断带油气勘探理论、叠合盆地中下组合油气勘探理论、老区精细油气勘探理论以及天然气勘探理论等。这些理论和认识在实践中得到印证,并受到世界同行承认,也为推动中国油气发现和储量增长提供了依据。
“十五”期间,按照新的地质理论和认识,中国石油在陆上和滩海的油气勘探中,打开了许多久攻不克的困难领域。
油气勘探是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地质体系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人类必须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去逼近它。为了寻找更多的油气资源,勘探系统一直把工程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并形成了适应复杂地质条件勘探的配套技术。近年来,通过大力推广应用精细三维地震采集、处理等配套技术,极大改善了资源品质,提高了在复杂构造和地层岩性圈闭的勘探成功率;通过推广应用以快速钻井、水平井和欠平衡钻井等为主体的先进钻井技术,提高了低压、复杂岩性、水敏性、裂缝性等储层的油气发现和保护水平;通过开展测井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了低阻油藏、低孔低渗油气藏和火山岩气藏评价、识别精度,为更多油气藏的发现提供了技术支持。
在不断创新的地质勘探理论和工程技术引领之下,大地向勘探工作者发出了回声:渤海湾盆地冀东滩海勘探取得重大战略性突破,被视为近些年来最为激动人心的规模优质储量发现,对“东部硬稳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勘探取得重大战略性成果,对东北天然气管网布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鄂尔多斯盆地姬塬、西峰地区形成多个亿吨级的战略接替区,天然气勘探找到了千亿立方米的规模储量区,对中国石油股份公司原油产量箭头向上和天然气快速发展意义重大。
一系列勘探理论和主导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加快了勘探进程。“十五”期间,中国石油在松辽、渤海湾、鄂尔多斯、四川、准噶尔、塔里木等盆地新发现油田26个、气田21个,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完成规划的112%。特别是2004和2005年,新增探明储量连续两年超越5亿吨,石油储量替换率实现了大于1的目标。新增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在历史上5次超过3000亿立方米的年份中,“十五”期间就有4次。
科学是力量,技术是支撑,科学和技术将推动中国石油勘探事业走向新的辉煌。
一位著名的石油地质家讲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他说,当年我们在新疆开发依奇柯里克油田时,就断定库车地区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可那时的地震技术实在太落后,因而不得不放弃。仅仅过了几十年,山地地震和叠前偏移处理技术的进步,让我们有机会印证当年的判断,并在库车地区发现了克拉2等大油气田。
相似的故事还有很多。
例如,经过30年勘探,一直没有取得重大突破的冀东油田,近几年借助精细三维地震技术,竟然在原地找到了储量可观的大油田。
再如,经过70多年开采开始走“下坡路”的玉门油田,在新的勘探理论指导下,通过新技术应用,在逆掩推覆体下发现了青西油田,从根本上扭转了被动局面。
经历了几上几下的长庆油田,在“三个重新认识”思想的指导下,通过采用地质结合研究和砂体精细刻画,终于在黄土塬和沙漠地带找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成为中国陆上成长性最好的油田。
回顾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走过的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样一条规律:每一次地质理论的深入和发展都为勘探工作打开了一扇希望之窗,每一项新技术的诞生和应用,都是找到新的油气发现的助推器。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中国陆上油气勘探已转向岩性地层油气藏、碳酸盐岩、前陆盆地等复杂地质领域。在越来越复杂的勘探对象面前,勘探工作者的唯一选择是迎难而上,因为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需要更多的油和气。为此,中国石油为勘探系统制定“先进实用、经济有效、系统配套、超前研发、规模应用”的原则,确定了“推广成熟技术、攻关瓶颈技术、研发储备技术、引进先进技术”的科技发展思路,并逐年加大油气勘探领域的科技投入,使这一领域的新技术应用与世界几乎保持同步,地质理论发展也走在同行前列。
而今,经过广大勘探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中国石油已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合我国现阶段油气勘探的地质理论。例如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理论、前陆冲断带油气勘探理论、叠合盆地中下组合油气勘探理论、老区精细油气勘探理论以及天然气勘探理论等。这些理论和认识在实践中得到印证,并受到世界同行承认,也为推动中国油气发现和储量增长提供了依据。
“十五”期间,按照新的地质理论和认识,中国石油在陆上和滩海的油气勘探中,打开了许多久攻不克的困难领域。
油气勘探是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地质体系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人类必须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去逼近它。为了寻找更多的油气资源,勘探系统一直把工程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并形成了适应复杂地质条件勘探的配套技术。近年来,通过大力推广应用精细三维地震采集、处理等配套技术,极大改善了资源品质,提高了在复杂构造和地层岩性圈闭的勘探成功率;通过推广应用以快速钻井、水平井和欠平衡钻井等为主体的先进钻井技术,提高了低压、复杂岩性、水敏性、裂缝性等储层的油气发现和保护水平;通过开展测井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了低阻油藏、低孔低渗油气藏和火山岩气藏评价、识别精度,为更多油气藏的发现提供了技术支持。
在不断创新的地质勘探理论和工程技术引领之下,大地向勘探工作者发出了回声:渤海湾盆地冀东滩海勘探取得重大战略性突破,被视为近些年来最为激动人心的规模优质储量发现,对“东部硬稳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勘探取得重大战略性成果,对东北天然气管网布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鄂尔多斯盆地姬塬、西峰地区形成多个亿吨级的战略接替区,天然气勘探找到了千亿立方米的规模储量区,对中国石油股份公司原油产量箭头向上和天然气快速发展意义重大。
一系列勘探理论和主导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加快了勘探进程。“十五”期间,中国石油在松辽、渤海湾、鄂尔多斯、四川、准噶尔、塔里木等盆地新发现油田26个、气田21个,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完成规划的112%。特别是2004和2005年,新增探明储量连续两年超越5亿吨,石油储量替换率实现了大于1的目标。新增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在历史上5次超过3000亿立方米的年份中,“十五”期间就有4次。
科学是力量,技术是支撑,科学和技术将推动中国石油勘探事业走向新的辉煌。
最新行业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医用腹膜透析机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趋势研究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股票配资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心电监护系统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旋臂起重机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决策咨询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助力机械手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搬运型机器人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策略咨询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码垛机器人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酪蛋白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单甘酯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机遇预测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氨基磺酸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机遇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