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制乙二醇热前先需冷思考
生意社5月18日讯 5月7日,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与江苏丹化集团、上海金煤化工新技术公司合作开发的煤制乙二醇成套技术通过成果鉴定。资料显示,煤制乙二醇万吨级装置在2007年12月顺利开车打通全流程,经过一年多的实际运行检验,证明全球首套万吨级煤制乙二醇技术已完全取得成功。目前,通辽金煤公司以褐煤为原料,正在内蒙古通辽市建设全球首套年产20万吨煤制乙二醇示范装置,预计2009年年底前可建成投产,并计划未来5年内达到120万吨生产规模。然而一些业内人士却指出,考虑到产品的市场容量和成本竞争力两个因素,对煤制乙二醇的大规模推广前还需冷思考。
近年来我国聚酯产业的迅猛发展大大提升了对主要原料精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的需求。2006年,我国乙二醇的消费量为564万吨,2008年增长至714万吨。但同时期乙二醇的产量没有太大的增长,2006年为158万吨,2008年195万吨,占全球乙二醇的产量不足10%。由于我国对于乙二醇需求增长较快,乙二醇生产远远不能满足国内聚酯产业的需求,需大量进口。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进口乙二醇480万吨,2008年进口522万吨。
专门从事煤基能源化工研究的亚化咨询认为,有两个原因导致中国乙二醇的产量没有大幅增加。原因之一是乙二醇原料的运输制约。传统石化路线乙二醇的核心原料是环氧乙烷,由于环氧乙烷受运输制约的原因,乙二醇装置要依托乙烯工厂建设,因此乙二醇生产能力主要集中在大型石化企业。另一个原因是生产成本的竞争力不够。中东生产企业用廉价的乙烷裂解原料制造乙二醇,由于生产成本足够低廉,将产品通过海运方式输送到亚洲市场,成本仍然具备充分的竞争力。因此,虽然国内乙二醇的供需缺口引发了对业界煤制乙二醇投资的关注,但考虑到产品的市场容量和成本竞争力两个因素,对煤制乙二醇的大规模推广仍需谨慎。
一方面,从市场容量来看,国内目前乙二醇总消费量在700万吨左右,以目前的市场价格估算,总市场规模为350亿元左右。产品市场容量的绝对值仍然不高,因此,就对石油和天然气替代的战略意义而言,煤制乙二醇明显不如煤制油、煤制烯烃以及煤制合成天然气。
另一方面,我国煤制乙二醇的竞争对手不仅是国内的一体化石化企业,更应当是以乙烷为原料的中东生产企业。建设的20万吨用褐煤生产乙二醇工厂,投资约21亿元,项目达产后每年的营业收入约15.3亿元,利润总额约8.94亿元,总投资收益率为40.89%。以此推算,即使按通辽特供低价煤130元/吨计算,成本也达到2650元/吨,与中东产品相比,也不具备任何优势。据估算,中东乙烷裂解制乙烯的生产现金成本仅为250~300美元/吨,大大低于国内的煤制乙二醇成本。随着中东企业的乙烯产能急剧增长,极具成本竞争力的聚乙烯和乙二醇产品将出口到中国市场,这对我国石油化工和煤化工产业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近两年来,煤制乙二醇产业化实验的成功引发了煤化工产业界甚至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但客观来看,煤制乙二醇项目能否成功大规模商业运营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尚需时日验证。
最新行业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医用腹膜透析机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趋势研究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股票配资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心电监护系统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旋臂起重机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决策咨询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助力机械手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搬运型机器人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策略咨询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码垛机器人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酪蛋白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单甘酯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机遇预测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氨基磺酸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机遇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