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定制服务 | 订购流程 |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热门搜索:汽车 行业研究 市场研究 市场发展 食品 塑料 电力 工业控制 空调 乳制品 橡胶

当前位置: 主页 > 产业观察 > 石油化工 >  聚碳酸酯上游产品产能发展现状

聚碳酸酯上游产品产能发展现状

Tag:聚碳酸酯  
中国产业研究网讯
碳酸二甲酯的下游产品聚碳酸酯制成阳光板具有抗冲击、隔热、隔音、透光、防紫外线、阻燃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公用、民用建筑的采光、挡雨的屋面材料,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碳酸二甲酯(DMC)1992年在欧洲被定义为绿色化学品。1996年我国建成了首套年产300吨碳酸二甲酯装置。伴随着本世纪以来绿色经济热潮的兴起,近几年中国碳酸二甲酯产能连年翻番:2006年碳酸二甲酯总产能约6万吨,2007年产能猛增到12万吨,到2008年产能突破了24万吨。如此快速的扩张,正是因为业界看好碳酸二甲酯巨大的市场潜力。但现实情况却是,潜在市场并没有如期转化成实实在在的市场需求。现如今——    
    生产成本倒挂大部分企业半停产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本世纪以来,随着国内关注环保和实现清洁生产的呼声越来越高,碳酸二甲酯作为一个绿色化学品显示了巨大的市场潜力。这极大地促进了企业进军碳酸二甲酯行业的热情。唐山好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屈强好介绍说,继2002年河北新朝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5000吨/年、湖北兴发化工集团4000吨/年、安徽铜陵金泰化工有限公司6000吨/年碳酸二甲酯装置建成或改造投产后,从2003年开始,山东石大胜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东营市海科新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安徽铜陵金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油锦西炼油化工总厂与唐山朝阳化工集团等企业先后新建、改扩建的1万吨/年碳酸二甲酯装置又相继投产。2006年碳酸二甲酯全行业产能约6万吨,2007年产能达到12万吨,而2008年全行业产能已达到24万吨。中国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碳酸二甲酯生产国,不仅把原来被跨国公司占领的市场抢了回来,而且产品大量出口海外。其中山东地区扩产最为迅猛,形成了“世界碳酸二甲酯看中国,中国碳酸二甲酯看山东”的局面。
    2008年以前行业发展红红火火,但金融危机爆发后,碳酸二甲酯行业的阶段性产能过剩问题越来越突出。山东德普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卢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中国碳酸二甲酯行业产能已经出现阶段性过剩,全行业处于亏损状态。现在只有极少数企业维持满负荷生产,大部分企业开工不足,惨淡经营。因为按目前原料环氧丙烷价格13000元/吨计算,产品碳酸二甲酯价格应该维持7000元/吨、丙二醇应该维持10000元/吨,行业才有较合理的盈利水平,才是比较健康的。但是现在碳酸二甲酯市场价格约6000元/吨,丙二醇售价8000多元/吨,造成了行业大面积的生产成本倒挂。”
    屈强好也告诉记者:“目前大部分碳酸二甲酯生产企业处于间断开车或半停车状态,除了极少数成本非常低的企业能赚一点之外,大部分企业都赔得够呛,行业亏损压力非常大,整个行业面临生存危机。”
    东营市海科新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研发中心主任张云烽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公司碳酸二甲酯装置2003年开始建设,2004年建成投产,2005年开始盈利。2006年、2007年、2008年这套装置效益都很可观。当时整个行业的生产装置都保持满负荷运行。但金融危机爆发后,装置效益急转直下。现在碳酸二甲酯生产基本无利可图,只是为了保持诚信对部分老客户维持供货,我们才部分开车。”
    一个新兴的绿色化工产品,短短几年,为何就会出现产能过剩?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
    潜在市场尚未变成现实的消费需求    
    无疑,吸引企业进入碳酸二甲酯行业的是其巨大的市场潜力。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在《2020年中国精细化工科技发展长远规划》中提出,要利用酯交换法争取在2020年形成400万吨/年的碳酸二甲酯生产能力,联产336万吨/年丙二醇。这样,可将近200万吨二氧化碳气体转化成1300多万吨绿色高新精细化工产品和功能新材料。同时,也有助于我国二氧化碳的减排。因此,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变废为宝的绿色工程。   
     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大全说:“碳酸二甲酯单单作为绿色溶剂就有上千万吨的潜在市场需求。碳酸二甲酯用作汽油添加剂、代替光气生产市场缺口很大的聚碳酸酯和异氰酸酯,这些产品的市场需求都有上百万吨。碳酸二甲酯还可用作农药、医药、表面活性剂和香料的中间体等等。这个绿色化学品肯定具有生命力。”然而,潜在市场并不是实实在在的消费市场。          张云烽说:“碳酸二甲酯是个新兴产品,如果把其潜在市场都打开,目前这点产能肯定不够。但现在的问题是需求没有明显增长。一方面是上游的碳酸二甲酯扩能快马加鞭,另一方面却是应用市场步履蹒跚。尽管碳酸二甲酯是绿色环保产品,有优异的使用性能,但现在其身份只是‘替补队员’。当石油价格高涨,‘三苯’溶剂价格高时,碳酸二甲酯有用武之地。但目前传统溶剂价格低廉,使得碳酸二甲酯市场空间有限,价格也难以回升,企业抗不住高成本生产、低价格出售,所以只能选择停产,行业就表现为产能阶段性过剩。”          碳酸二甲酯为替代溶剂,应用研究不够也是一大原因。中科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研究员刘绍英说:“对于碳酸二甲酯的下游用户来讲,如果之前使用的是‘三苯’溶剂,现在要换用碳酸二甲酯,那就需要有新的配方,比如碳酸二甲酯替代比例多大、在什么环节添加、应用工艺有什么要求等,这些都需要实验研究和探索。可是这些工作由谁来做,是碳酸二甲酯生产企业还是应用企业?单由哪一方来做可能都会力不从心。所以应用研究滞后也制约了碳酸二甲酯开拓市场的步伐。”         而当慢热的下游市场又意外地遭遇到国际金融危机,国内外市场急剧萎缩,致出口量大幅度减少时,以上造成产品供大于求的因素就都“发酵”了。
    尽管碳酸二甲酯行业目前面临困境,但在采访中,记者常常听到“现在的困难是暂时的”这句话。关键要——    上游提高核心竞争力下游开拓应用技术    
    业内正在积极探索走出困境的良策。   
第一,力争碳酸二甲酯产业升级。屈强好说:“在前几年行情好的时候,成本高一样地卖,一样有市场。但是危机来了,就得比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了。一方面可通过对现有酯交换法老工艺进行节能降耗技术挖潜和改造,每吨碳酸二甲酯生产成本可降低1000元以上;另一方面,开发和完善其他低成本生产工艺。例如前些年做了大量工作的甲醇液相氧化羰基化法和尿素一步醇解法等,都已经取得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如果进一步打通流程、完善工艺、降低成本,也将会有巨大的竞争力。”          刘绍英认为:“用尿素醇解法对现有酯交换法工艺进行改造,可在现有酯交换法装置不动的情况下,在前面另加一套用尿素和丙二醇生产碳酸丙烯酯的装置,酯交换出来的丙二醇再作原料循环使用,这样可以避开因市场波动导致丙二醇和环氧丙烷价格倒挂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该工艺已经进行了中试,放大到工业生产已是时机。”        在练好内功方面,山东德普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已经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该公司是2007年创立的科技型民营企业,也是碳酸二甲酯行业的“新兵”。该公司董事长卢伟欣慰地说:“我们公司一期碳酸二甲酯产能12000吨/年,规模不算大,但成本可能是行业最低的。经过多次的节能降耗和工艺设备改造,将碳酸二甲酯生产成本降低了1000多元/吨。相对于目前碳酸二甲酯6000元/吨左右的销售价格而言,这是很可观的。所以我们维持了满负荷运行。我们还打算创新工艺技术,进行二期扩产,形成规模效应,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第二,开拓下游应用技术,推动下游市场。王大全说:“只要大力开拓下游应用市场,碳酸二甲酯需求很有可能形成‘开闸’效应。我国碳酸二甲酯生产从无到有,短短10年时间发展到24万吨产能,这只是第一个发展周期。其下游市场也是一点点慢慢发展的。前面碳酸二甲酯产能一下子上得猛,市场还没跟上来,所以现在需要赶快做市场。原来的‘坐商’已经行不通,碳酸二甲酯生产企业要主动地开拓下游,推动潜在市场变成实实在在的需求。例如碳酸二甲酯在锂电池电解液领域、在环保型建筑胶黏剂中的应用就是很好的突破口。只要碳酸二甲酯在任何一个潜在市场应用领域打开局面,那就将是上百万吨的需求,消化目前的产能根本不在话下。”
     刘绍英提出建议:“做应用研究应该借鉴外企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因为碳酸二甲酯在涂料、油漆、胶黏剂、汽油添加剂等方面的应用都不一样。所以企业应该不仅仅是单纯地卖产品给用户,更要为用户提供产品和应用技术的整体化解决方案,这就对路了。”
    卢伟已经对德普化工公司发展有了明确的思路:做精碳酸二甲酯产业链,除了生产碳酸二甲酯产品之外,还打算在碳酸二苯酯与聚碳酸酯、异氰酸酯与聚氨酯等方面,根据技术成熟度与市场情况再选一个点,在五六年内把这段链做好,永不掉链,走在行业前面。
     第三,加强行业产业化和应用研究协作。卢伟说:“从实验室到产业化是一个克服困难的过程,需要院企之间精诚团结,合作共赢。合作可以从‘娃娃’抓起,从实验室的小试、中试,直至工业放大都有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全程参与。在坦诚互信的基础上建立一个长效合作机制,约定合作各方的责任与义务,把碳酸二甲酯的生产和应用搞上去。”
背景链接
国内碳酸二甲酯生产企业及产能
企业生产能力(吨/年)生产方法
唐山朝阳化工集团30000酯交换法
山东德普化工科技有限公司10000酯交换法
中石油锦西炼油化工总厂10000酯交换法
山东泰丰矿业集团中科化工有限公司10000(20000在建)酯交换法
山东维尔斯化工有限公司25000酯交换法
山东石大胜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60000酯交换法
东营市海科新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40000酯交换法
安徽铜陵金泰化工有限公司精细化工厂40000酯交换法
盘锦辽河油田大力集团有限公司16000酯交换法
锦西天然气化工有限公司10000酯交换法
湖北兴山兴利华化工有限公司4000液相氧化羰基化
黑龙江黑化集团公司12000液相氧化羰基化
合计287000
实际产能241000酯交换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