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印刷油墨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讯:
内容提示:水性油墨的PH值主要依靠胺类化合物维持,印刷过程中胺类物质的挥发,使PH值下降,从而引起油墨粘度上升,转移性差,干燥加快,堵塞网纹辊,出现糊版故障。
在彩色印刷(四色印刷)中,由于油墨不纯(主要是青色油墨),很难得到理想的蓝、紫、绿色。并且,墨量在印刷中是受到限制的,比如,你要印刷黑色的页底,你可能会想:CMYK都用100%浓度印刷,一定很好。然而,答案是:错!四个100%的色版印上去,纸张是承受不了的,油墨不能正常干燥,会使纸张粘在一起,或油墨溅出滚筒,结果不但得不到理想的黑,反而一片糊。从经验值上来说,四色油墨总量应少于300,除非你与输出、印刷部门有密切的合作。
四色印刷中油墨使用诀窍
从经验值上来说,四色油墨总量应少于300,除非你与输出、印刷部门有密切的合作。不信?那好,请打开Photoshop,要一个New文件,转成CMYK格式,再填充上最黑的黑色,总之,尽你所能吧!然后,打开info显示板,将鼠标放到画面上,看看info的CMYK显示,将这四个百分量加起来,得多少?266!远不到300。你必须注意这点,太多的四色总量,绝对是坏事儿。好了,言归正传。由于墨量限制,分色时黑色相对于其它颜色所占的比率就有所提高,图象就不易明亮。如何是好?(印刷时总墨量既然受到限制,当增加黑色时,必然降低其它三色的比例。)
了解《2010-2012年中国印刷油墨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点击进入更多内容及委托项目研究,请致电:010-80993936/63或发邮件:chinairr@sina.com,我们的客服将为您服务。
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尽可能地管理黑色通道。在将图象转换为CMYK色彩空间时,精确地建立黑色通道,有助于在阴影和对比度发生变化的区域更好地描述细节。增加细节量及加大对比度都可以加强图象的色彩饱和度,这会使你的眼睛觉得图象的色彩好象比实际色彩更明亮。
我们知道,用CMY三色油墨进行图象分色会缺乏对比度,出现模糊不清的现象,特别是在色调变化区域和阴暗区域。加上黑色通道,则图象会显得更清晰,色彩会更生动。因为黑色增强了外观轮廓效果,也就是说,对画面起到了强调作用。
然而,简单地增加黑色油墨并不能保证产生完美的色彩。对于专业人员来说,必须关心加多少黑色、在什么地方加、以及怎样在各通道之间建立最佳的油墨分布平衡。我们已在几篇文章中提到’分色参数’这一名词,后面我们会专门讲解,请看第二篇《掌握黑色通道----分色参数》,但现在,还是请将下面部分看完吧,它们都是有关联的。
黑色油墨总量决定了图象中黑色相对于其它三色印版的总量。对于大多数类型的图象,更适宜设置浅黑色,这相当与传统印刷中所指的轮廓黑,即只使用适当的黑色来增加轮廓并增强对比度及细节。如果在色彩校正时,需要增加图象的黑色量,可以从增加轮廓黑开始,这样有利于保持图象的清晰度。
同一般印刷油墨组成一样,水性油墨通常也有着色剂,连结料,辅助剂等成分组成。着色剂是水性油墨的呈色物质,给油墨一特定颜色。在柔印中为使印迹色彩艳丽,其着色剂一般选用化学稳定性好,着色力高的颜料;连结料由水,树脂,胺类化合物及其他有机溶剂组成。树脂为水性油墨中最重要的成分,通常使用水溶性丙烯酸树脂,连结料成分直接影响油墨的附着功能,干燥速度,防粘脏性能等,同时也影响油墨光泽及传墨性,胺类化合物主要维持水性油墨的碱性PH值,使丙烯酸树脂提供更好的印刷效果,水或其它有机溶剂主要是溶解树脂,调节油墨的粘度及干燥速度;辅助剂主要包括有:消泡剂,阻滞剂,稳定剂,冲淡剂等几种。
水性油墨的PH值
水性油墨的PH值直接关系到水性油墨的粘度,干燥性等印刷适性。实验表明,水性油墨的粘度随PH值的下降而线性升高,其干燥性随PH值的逐渐升高而线性降低。水性油墨的PH值主要依靠胺类化合物维持,印刷过程中胺类物质的挥发,使PH值下降,从而引起油墨粘度上升,转移性差,干燥加快,堵塞网纹辊,出现糊版故障。因此要保持水性油墨PH值稳定,一方面要尽量避免胺类物质外泄。
水性油墨使用中的问题水性油墨在干燥之前可与水混合?
一旦油墨干固后,则不再溶于水和油墨。所以使用前水性油墨须充分搅拌,保持油墨成分均匀。加墨时,墨槽中余墨如含有杂质应先行过滤掉,再配以新墨使用。印刷时切勿让油墨干固在网纹辊上,以免堵塞着墨孔。阻碍油墨的定量传输造成印刷不稳定。在印刷过程中柔性版要始终保持被油墨润湿,避免油墨干燥后堵塞印版上的文字图案。另外发现水性油墨粘稠度稍大时,不宜随便加水,以免影响油墨的稳定性,可以加入适量的稳定剂来调节。
内容提示:水性油墨的PH值主要依靠胺类化合物维持,印刷过程中胺类物质的挥发,使PH值下降,从而引起油墨粘度上升,转移性差,干燥加快,堵塞网纹辊,出现糊版故障。
在彩色印刷(四色印刷)中,由于油墨不纯(主要是青色油墨),很难得到理想的蓝、紫、绿色。并且,墨量在印刷中是受到限制的,比如,你要印刷黑色的页底,你可能会想:CMYK都用100%浓度印刷,一定很好。然而,答案是:错!四个100%的色版印上去,纸张是承受不了的,油墨不能正常干燥,会使纸张粘在一起,或油墨溅出滚筒,结果不但得不到理想的黑,反而一片糊。从经验值上来说,四色油墨总量应少于300,除非你与输出、印刷部门有密切的合作。
四色印刷中油墨使用诀窍
从经验值上来说,四色油墨总量应少于300,除非你与输出、印刷部门有密切的合作。不信?那好,请打开Photoshop,要一个New文件,转成CMYK格式,再填充上最黑的黑色,总之,尽你所能吧!然后,打开info显示板,将鼠标放到画面上,看看info的CMYK显示,将这四个百分量加起来,得多少?266!远不到300。你必须注意这点,太多的四色总量,绝对是坏事儿。好了,言归正传。由于墨量限制,分色时黑色相对于其它颜色所占的比率就有所提高,图象就不易明亮。如何是好?(印刷时总墨量既然受到限制,当增加黑色时,必然降低其它三色的比例。)
了解《2010-2012年中国印刷油墨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点击进入更多内容及委托项目研究,请致电:010-80993936/63或发邮件:chinairr@sina.com,我们的客服将为您服务。
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尽可能地管理黑色通道。在将图象转换为CMYK色彩空间时,精确地建立黑色通道,有助于在阴影和对比度发生变化的区域更好地描述细节。增加细节量及加大对比度都可以加强图象的色彩饱和度,这会使你的眼睛觉得图象的色彩好象比实际色彩更明亮。
我们知道,用CMY三色油墨进行图象分色会缺乏对比度,出现模糊不清的现象,特别是在色调变化区域和阴暗区域。加上黑色通道,则图象会显得更清晰,色彩会更生动。因为黑色增强了外观轮廓效果,也就是说,对画面起到了强调作用。
然而,简单地增加黑色油墨并不能保证产生完美的色彩。对于专业人员来说,必须关心加多少黑色、在什么地方加、以及怎样在各通道之间建立最佳的油墨分布平衡。我们已在几篇文章中提到’分色参数’这一名词,后面我们会专门讲解,请看第二篇《掌握黑色通道----分色参数》,但现在,还是请将下面部分看完吧,它们都是有关联的。
黑色油墨总量决定了图象中黑色相对于其它三色印版的总量。对于大多数类型的图象,更适宜设置浅黑色,这相当与传统印刷中所指的轮廓黑,即只使用适当的黑色来增加轮廓并增强对比度及细节。如果在色彩校正时,需要增加图象的黑色量,可以从增加轮廓黑开始,这样有利于保持图象的清晰度。
同一般印刷油墨组成一样,水性油墨通常也有着色剂,连结料,辅助剂等成分组成。着色剂是水性油墨的呈色物质,给油墨一特定颜色。在柔印中为使印迹色彩艳丽,其着色剂一般选用化学稳定性好,着色力高的颜料;连结料由水,树脂,胺类化合物及其他有机溶剂组成。树脂为水性油墨中最重要的成分,通常使用水溶性丙烯酸树脂,连结料成分直接影响油墨的附着功能,干燥速度,防粘脏性能等,同时也影响油墨光泽及传墨性,胺类化合物主要维持水性油墨的碱性PH值,使丙烯酸树脂提供更好的印刷效果,水或其它有机溶剂主要是溶解树脂,调节油墨的粘度及干燥速度;辅助剂主要包括有:消泡剂,阻滞剂,稳定剂,冲淡剂等几种。
水性油墨的PH值
水性油墨的PH值直接关系到水性油墨的粘度,干燥性等印刷适性。实验表明,水性油墨的粘度随PH值的下降而线性升高,其干燥性随PH值的逐渐升高而线性降低。水性油墨的PH值主要依靠胺类化合物维持,印刷过程中胺类物质的挥发,使PH值下降,从而引起油墨粘度上升,转移性差,干燥加快,堵塞网纹辊,出现糊版故障。因此要保持水性油墨PH值稳定,一方面要尽量避免胺类物质外泄。
水性油墨使用中的问题水性油墨在干燥之前可与水混合?
一旦油墨干固后,则不再溶于水和油墨。所以使用前水性油墨须充分搅拌,保持油墨成分均匀。加墨时,墨槽中余墨如含有杂质应先行过滤掉,再配以新墨使用。印刷时切勿让油墨干固在网纹辊上,以免堵塞着墨孔。阻碍油墨的定量传输造成印刷不稳定。在印刷过程中柔性版要始终保持被油墨润湿,避免油墨干燥后堵塞印版上的文字图案。另外发现水性油墨粘稠度稍大时,不宜随便加水,以免影响油墨的稳定性,可以加入适量的稳定剂来调节。
最新行业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医用腹膜透析机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趋势研究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股票配资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心电监护系统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旋臂起重机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决策咨询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助力机械手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搬运型机器人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策略咨询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码垛机器人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酪蛋白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单甘酯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机遇预测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氨基磺酸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机遇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