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业未来发展重点分析报告
内容提示:中小企业也应当与高技术相连接, 同样有广阔的技术应用空间, 同样可以承载高新技术。另外, 要积极促进工程建设各个环节间的整合和融合。
“十二五”时期我国建筑业的发展重点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重点问题之一: 建设的标准化和建筑品质的提升。过去因为经济实力的关系, 我国的建设规模大多品质低。今后, 建筑行业的规划水平、设计水平、材料水平都要有所提高。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们在建筑中使用的水泥钢筋在强度和标号上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随着经济的发展, 我们应当积极推广使用高强钢筋和高性能混凝土, 提高建筑品质。
重点问题之二: 规范建筑市场秩序: 要严格约束政府行为; 完善交易机制, 保证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打破省市地域和公路、铁路、民航、港口、水利、房建不同子行业的市场分割垄断, 都是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重点问题之三: 产业结构调整。其一: 适应新的市场需求结构。未来随着我们对建筑质量需求的提高, 建筑功能要求的增多以及不同区域对建筑的不同要求, 建筑业必须要适应区域性和多样性及个性化的市场需求。其二, 发展工程总承包, 形成龙头企业, 支持一批大型建筑业企业向多产业、综合承包, 建筑开发一体化、资本实业运营一体化的高端运营方向发展。改变建筑业大小企业都在一个平台上竞争发展的格局, 要建设工程承包的立交桥, 要形成一个有高有低、有总包有分包的立体的结构。其三: 发展中小型建筑业企业。要改变高资质企业承包低素质企业干活, 层层分包成本和利润层层扒皮的现状, 鼓励中小企业走专业化高效率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不因为采用总分包增加成本, 而是要降低成本, 中小企业也应当与高技术相连接, 同样有广阔的技术应用空间, 同样可以承载高新技术。另外, 要积极促进工程建设各个环节间的整合和融合。
重点问题之四: 推动建筑业节能减排。
重点问题之五: 推动行业建造技术进步和工业化。建造工业化的问题提了很多年, 未来通过世构技术、预制拼装在房地产、地铁、市政领域的推广积极推进建筑业工业化。
重点问题之六:开拓国际市场。可以预计我国未来的建筑市场稳定繁荣, 但是建筑业的增速并不乐观, 绝对规模在增长, 但还要保持当前的增速会有些困堆。所以建筑业要拓展新兴市场空间。重点问题之七: 解决行业人才瓶颈问题。
建筑业在人才方面面临大瓶颈: 不仅是高端的综合性、复合型人才紧缺, 而且普通农民工也短缺。现在的建筑业人才全面告急。新生代农民工大多不愿从事建筑行业, 当前建筑工人这种低收入、长时间大体力劳动、体制外没有福利的状态是难以维持下去的。学习欧美, 建筑工人的职业化应当是行业的趋势和潮流。
方式转变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市场机制和环境的建设状况、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国家和企业发展实力等方面综合考虑,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刻不容缓。从国家层面来讲, 是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升级调整, 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刨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落实到建筑业, 主要任务可以具体化为: 提升建筑产品品质, 实现传统产业与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的紧密结合, 提高建筑行业效益,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开拓国际承包市场, 提高国际竞争力, 简括为 提品质, 融科技, 增效益, 减排放, 拓市场。
以需求为导向, 积极开拓市场。充足的市场空间、良好的市场环境是建筑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条件。企业只有坚持不懈地关注国内外建设形势, 研究建设产品需求结构、地域结构, 发现并主动迎合新的市场需求, 抓住市场机遇, 刨新自己出业务内容和模式, 才能拥有市场, 任务充足。不同规模, 不同类型企业拓展市场的方式各不相同, 但总结企业市场拓展途径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前瞻性拓展。即认识和确定未来需求旺盛的市场尽早介入, 进行项目跟踪、技术储备、市场准入资格获取, 业绩积累、内部外部资源整合等, 以尽早形成生产能力, 获取市场份额。二是综合性拓展: 在市场存在需求, 企业有能力的情况下, 在现有业务的基础上, 扩大承包范围或者延伸产业链, 由单一业务向多项业务, 由一个点向多个点, 向一个面或者一个链, 甚至点、面、链结合的拓展。三是跨地域拓展。扩大企业活动地域是拓展市场空间的有效手段。有条件的企业应当打破只在 家门口活动的传统经营模式, 适应不同地域建筑市场此消彼长的不平衡发展规律, 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充分发挥企业经营优势。四是跨领域拓展。即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发现相关的市场需求和盈利机会, 进行相关机械设备研发制造, 发展设计--制造-- 装配的新型设计建造模式, 参与金融、物流、信息、生物、文化等产业发展。四是创新性拓展。发现潜在市场需求, 通过业务模式创新, 形成新的服务产品。如发展融资建设类业务、勘察设计企、施工企业、监理企业承接多种形式的项目管理业务, 或者代理业主进行相关的专业咨询和管理工作等。五是品牌拓展。各种类型、专业的大、中、小企业, 依靠优秀的质量、安全、技术、服务, 形成良好的市场口碑, 建设和维护好企业品牌, 依靠品牌经营和开拓市场。
与资本联姻, 提升产业活动平台。传统建筑业一旦与资本结合, 整个产业的活动平台就能能显著提升。设计建造与资本结合, 就意味着由被动承包走向主动开发, 由承包商向开发建设商甚至业主身份转变, 就能够部分或者完全享有建筑物的自身升值和经营增值, 可以有效改变建筑业附加值低, 盈利水平低, 市场地位低的状态。建筑业与资本结合, 还可以在市场中占据主动地位, 承揽到更大规模和更高盈利水平的工程。建筑业已经摆脱了政策限制, 可以通过上市, 与资本拥有方建立战咯合作关系、联营等方式解决与资本结合的问题。建筑业与资本结合, 还利于进行技术研发和积累, 引进优秀人才, 提高管理水平, 整体地提升建筑业经营的内涵和层次。另一个提升产业活动平台是延伸产业链、整合建设环节。继续克服传统计划体制在建设工程建造全过程的环节分割, 克服由此造成的资源浪费和低效率。
逐步尝试在适合的工程建设项目上, 围绕最终产品, 以成本、工期、品质为核心, 组成更加综合的项目管理机构或专业咨询服务班子, 采用设计、施工、采购、运营等环节一体化的建设组织方式, 加强不同环节的协调和互动, 实现不同环节的相互参与、深度融合、协同推进、整体优化。
优化管理手段, 保障质量, 创立品牌。由于建筑产品流动、项目具体、组织弹性, 提高管理水平存在较大难度, 长期以来, 我国建筑企业和项目管理总体管理水平低。企业和项目管理已经成为我国建筑承包商与国际著名承包商存在较大差距的领域, 也是转变发展方式最有潜力的领域之一。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是企业竞争力和品牌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建筑企业发展经验表明, 先进的企业和项目管理成果可以独立创造价值。针对我国建筑业在企业和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和项目管理应当向着如下几个方向努力: 一是标准化。总结形成适合企业自身特点、凝聚企业管理精华、充分采用国际先进管理方法、既具体适用又根据项目特点能够具体化的企业管理手册, 成为区别本企业与其他企业的显著标识。二是规范化。企业管理, 业务流程,信息传递, 事务处理都有制度、规则, 全体人员严格遵守规则, 形成企业良好的工作秩序和人员的行为规范。三是精细化。在资金、成本、材料、设备、工期、人力调配等方面, 对于信息流、物流, 从时间、空间上进行更加细致的管理, 落实管理职责, 任务分配明确, 完成任务到位,不留失控环节、领域、死角, 是精细管理的主要内涵。四是信息化。在企业管理、项目管理、专业事务管理工作中, 积极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 将不可能管理的事情变为可能, 将复杂变简单, 将低效变为高效, 让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实现管理水平的跃升。五是重文化。在企业管理中更加重视建立先进的企业文化, 用先进文化凝聚人, 激励人, 用更高尚的经营目标进行企业定位, 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在未来朐企业发展中越来越重要。
发展高新技术, 提升核心竞争能力。促进建筑业与先进的材料技术、制造技术、信息技术、节能技术的结合, 将现代先进技术成果在建筑产品中整合运用并创新, 使建筑业承载更多的技术含量, 改善技术落后的面貌, 增强产业竞争力是一个大有潜力和前景的领域, 也是未来建筑业竞争力之根本。有研发能力的企业可以依据本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独立或与外部机构联合建立专门的技术研究巩构或试验室, 成为能够代表国家或地方某工程领域专业技术水平的领头企业, 成为专项技术研发基地; 中小建筑企业也要重视专门技术、设备工具、管理手段的研发运用, 成为依托专顼技术的经营载体, 向着小而精、小而专、小而强的方向发展; 各类企业都应当积极参与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工法的研究制定和应用, 不断提高建设工程产品和建造过程的技术含量;在当前时期, 企业应当高度关注相关的绿色建筑设计、施工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和装备、工业化建造、精致建造技术、节能和绿色建筑新材料技术、建筑垃圾处理技术和装备等, 积极采用相关的新技术、新材料, 主动承担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责任, 提高建造过程的工业化制造和装配水平。
完善管理玫策, 为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保障。调整投资建设政策, 通过建设标准审查和施工许可控制, 把住建设项目立项准入和进入建设实施的关口, 遏制资金不到位、造价过低的项目进入建筑市场, 避免继续建设品质低、耐用性差、节能效果差、使用过程中追加投入高、缺乏美学和人文内涵的建筑产品。新的建设项目应当从规划、设计、施工等方面全面提高品质, 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相吻合, 与转变经济发展相吻合。要进一步地从微观管理领域退出, 减少政府对微观机制的干预, 逐步克服计划体制、部门分割给企业发展造成的人为障碍,更加彻底地将企业推向市场。按照专业技术领域、专业技术能力划分的客观规律调整市场准入制度, 进一步克服按照部门职责划分准入类别的问题, 减少市场准人障碍, 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加强工程建设标准工作, 用先进、配套的建设工程建设标准和技术政策引导企业技术进步方向。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做好产业规划, 提高整个产业素质, 提高管理技术人员和一线操作建筑工人的素质, 提高全行业的诚信水平, 形成先进的产业和企业文化。分配和运用好公共资源, 做好基础技术的研发和组织、实施、推广应用工作, 通过国家和企业的共同努力, 提升建筑业的技术含量。
“十二五”时期我国建筑业的发展重点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重点问题之一: 建设的标准化和建筑品质的提升。过去因为经济实力的关系, 我国的建设规模大多品质低。今后, 建筑行业的规划水平、设计水平、材料水平都要有所提高。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们在建筑中使用的水泥钢筋在强度和标号上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随着经济的发展, 我们应当积极推广使用高强钢筋和高性能混凝土, 提高建筑品质。
重点问题之二: 规范建筑市场秩序: 要严格约束政府行为; 完善交易机制, 保证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打破省市地域和公路、铁路、民航、港口、水利、房建不同子行业的市场分割垄断, 都是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重点问题之三: 产业结构调整。其一: 适应新的市场需求结构。未来随着我们对建筑质量需求的提高, 建筑功能要求的增多以及不同区域对建筑的不同要求, 建筑业必须要适应区域性和多样性及个性化的市场需求。其二, 发展工程总承包, 形成龙头企业, 支持一批大型建筑业企业向多产业、综合承包, 建筑开发一体化、资本实业运营一体化的高端运营方向发展。改变建筑业大小企业都在一个平台上竞争发展的格局, 要建设工程承包的立交桥, 要形成一个有高有低、有总包有分包的立体的结构。其三: 发展中小型建筑业企业。要改变高资质企业承包低素质企业干活, 层层分包成本和利润层层扒皮的现状, 鼓励中小企业走专业化高效率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不因为采用总分包增加成本, 而是要降低成本, 中小企业也应当与高技术相连接, 同样有广阔的技术应用空间, 同样可以承载高新技术。另外, 要积极促进工程建设各个环节间的整合和融合。
重点问题之四: 推动建筑业节能减排。
重点问题之五: 推动行业建造技术进步和工业化。建造工业化的问题提了很多年, 未来通过世构技术、预制拼装在房地产、地铁、市政领域的推广积极推进建筑业工业化。
重点问题之六:开拓国际市场。可以预计我国未来的建筑市场稳定繁荣, 但是建筑业的增速并不乐观, 绝对规模在增长, 但还要保持当前的增速会有些困堆。所以建筑业要拓展新兴市场空间。重点问题之七: 解决行业人才瓶颈问题。
建筑业在人才方面面临大瓶颈: 不仅是高端的综合性、复合型人才紧缺, 而且普通农民工也短缺。现在的建筑业人才全面告急。新生代农民工大多不愿从事建筑行业, 当前建筑工人这种低收入、长时间大体力劳动、体制外没有福利的状态是难以维持下去的。学习欧美, 建筑工人的职业化应当是行业的趋势和潮流。
方式转变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市场机制和环境的建设状况、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国家和企业发展实力等方面综合考虑,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刻不容缓。从国家层面来讲, 是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升级调整, 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刨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落实到建筑业, 主要任务可以具体化为: 提升建筑产品品质, 实现传统产业与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的紧密结合, 提高建筑行业效益,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开拓国际承包市场, 提高国际竞争力, 简括为 提品质, 融科技, 增效益, 减排放, 拓市场。
以需求为导向, 积极开拓市场。充足的市场空间、良好的市场环境是建筑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条件。企业只有坚持不懈地关注国内外建设形势, 研究建设产品需求结构、地域结构, 发现并主动迎合新的市场需求, 抓住市场机遇, 刨新自己出业务内容和模式, 才能拥有市场, 任务充足。不同规模, 不同类型企业拓展市场的方式各不相同, 但总结企业市场拓展途径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前瞻性拓展。即认识和确定未来需求旺盛的市场尽早介入, 进行项目跟踪、技术储备、市场准入资格获取, 业绩积累、内部外部资源整合等, 以尽早形成生产能力, 获取市场份额。二是综合性拓展: 在市场存在需求, 企业有能力的情况下, 在现有业务的基础上, 扩大承包范围或者延伸产业链, 由单一业务向多项业务, 由一个点向多个点, 向一个面或者一个链, 甚至点、面、链结合的拓展。三是跨地域拓展。扩大企业活动地域是拓展市场空间的有效手段。有条件的企业应当打破只在 家门口活动的传统经营模式, 适应不同地域建筑市场此消彼长的不平衡发展规律, 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充分发挥企业经营优势。四是跨领域拓展。即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发现相关的市场需求和盈利机会, 进行相关机械设备研发制造, 发展设计--制造-- 装配的新型设计建造模式, 参与金融、物流、信息、生物、文化等产业发展。四是创新性拓展。发现潜在市场需求, 通过业务模式创新, 形成新的服务产品。如发展融资建设类业务、勘察设计企、施工企业、监理企业承接多种形式的项目管理业务, 或者代理业主进行相关的专业咨询和管理工作等。五是品牌拓展。各种类型、专业的大、中、小企业, 依靠优秀的质量、安全、技术、服务, 形成良好的市场口碑, 建设和维护好企业品牌, 依靠品牌经营和开拓市场。
与资本联姻, 提升产业活动平台。传统建筑业一旦与资本结合, 整个产业的活动平台就能能显著提升。设计建造与资本结合, 就意味着由被动承包走向主动开发, 由承包商向开发建设商甚至业主身份转变, 就能够部分或者完全享有建筑物的自身升值和经营增值, 可以有效改变建筑业附加值低, 盈利水平低, 市场地位低的状态。建筑业与资本结合, 还可以在市场中占据主动地位, 承揽到更大规模和更高盈利水平的工程。建筑业已经摆脱了政策限制, 可以通过上市, 与资本拥有方建立战咯合作关系、联营等方式解决与资本结合的问题。建筑业与资本结合, 还利于进行技术研发和积累, 引进优秀人才, 提高管理水平, 整体地提升建筑业经营的内涵和层次。另一个提升产业活动平台是延伸产业链、整合建设环节。继续克服传统计划体制在建设工程建造全过程的环节分割, 克服由此造成的资源浪费和低效率。
逐步尝试在适合的工程建设项目上, 围绕最终产品, 以成本、工期、品质为核心, 组成更加综合的项目管理机构或专业咨询服务班子, 采用设计、施工、采购、运营等环节一体化的建设组织方式, 加强不同环节的协调和互动, 实现不同环节的相互参与、深度融合、协同推进、整体优化。
优化管理手段, 保障质量, 创立品牌。由于建筑产品流动、项目具体、组织弹性, 提高管理水平存在较大难度, 长期以来, 我国建筑企业和项目管理总体管理水平低。企业和项目管理已经成为我国建筑承包商与国际著名承包商存在较大差距的领域, 也是转变发展方式最有潜力的领域之一。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是企业竞争力和品牌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建筑企业发展经验表明, 先进的企业和项目管理成果可以独立创造价值。针对我国建筑业在企业和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和项目管理应当向着如下几个方向努力: 一是标准化。总结形成适合企业自身特点、凝聚企业管理精华、充分采用国际先进管理方法、既具体适用又根据项目特点能够具体化的企业管理手册, 成为区别本企业与其他企业的显著标识。二是规范化。企业管理, 业务流程,信息传递, 事务处理都有制度、规则, 全体人员严格遵守规则, 形成企业良好的工作秩序和人员的行为规范。三是精细化。在资金、成本、材料、设备、工期、人力调配等方面, 对于信息流、物流, 从时间、空间上进行更加细致的管理, 落实管理职责, 任务分配明确, 完成任务到位,不留失控环节、领域、死角, 是精细管理的主要内涵。四是信息化。在企业管理、项目管理、专业事务管理工作中, 积极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 将不可能管理的事情变为可能, 将复杂变简单, 将低效变为高效, 让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实现管理水平的跃升。五是重文化。在企业管理中更加重视建立先进的企业文化, 用先进文化凝聚人, 激励人, 用更高尚的经营目标进行企业定位, 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在未来朐企业发展中越来越重要。
发展高新技术, 提升核心竞争能力。促进建筑业与先进的材料技术、制造技术、信息技术、节能技术的结合, 将现代先进技术成果在建筑产品中整合运用并创新, 使建筑业承载更多的技术含量, 改善技术落后的面貌, 增强产业竞争力是一个大有潜力和前景的领域, 也是未来建筑业竞争力之根本。有研发能力的企业可以依据本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独立或与外部机构联合建立专门的技术研究巩构或试验室, 成为能够代表国家或地方某工程领域专业技术水平的领头企业, 成为专项技术研发基地; 中小建筑企业也要重视专门技术、设备工具、管理手段的研发运用, 成为依托专顼技术的经营载体, 向着小而精、小而专、小而强的方向发展; 各类企业都应当积极参与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工法的研究制定和应用, 不断提高建设工程产品和建造过程的技术含量;在当前时期, 企业应当高度关注相关的绿色建筑设计、施工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和装备、工业化建造、精致建造技术、节能和绿色建筑新材料技术、建筑垃圾处理技术和装备等, 积极采用相关的新技术、新材料, 主动承担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责任, 提高建造过程的工业化制造和装配水平。
完善管理玫策, 为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保障。调整投资建设政策, 通过建设标准审查和施工许可控制, 把住建设项目立项准入和进入建设实施的关口, 遏制资金不到位、造价过低的项目进入建筑市场, 避免继续建设品质低、耐用性差、节能效果差、使用过程中追加投入高、缺乏美学和人文内涵的建筑产品。新的建设项目应当从规划、设计、施工等方面全面提高品质, 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相吻合, 与转变经济发展相吻合。要进一步地从微观管理领域退出, 减少政府对微观机制的干预, 逐步克服计划体制、部门分割给企业发展造成的人为障碍,更加彻底地将企业推向市场。按照专业技术领域、专业技术能力划分的客观规律调整市场准入制度, 进一步克服按照部门职责划分准入类别的问题, 减少市场准人障碍, 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加强工程建设标准工作, 用先进、配套的建设工程建设标准和技术政策引导企业技术进步方向。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做好产业规划, 提高整个产业素质, 提高管理技术人员和一线操作建筑工人的素质, 提高全行业的诚信水平, 形成先进的产业和企业文化。分配和运用好公共资源, 做好基础技术的研发和组织、实施、推广应用工作, 通过国家和企业的共同努力, 提升建筑业的技术含量。
上一篇:2012年中国工程咨询行业竞格局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最新行业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医用腹膜透析机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趋势研究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股票配资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心电监护系统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旋臂起重机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决策咨询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助力机械手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搬运型机器人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策略咨询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码垛机器人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酪蛋白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单甘酯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机遇预测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氨基磺酸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机遇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