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定制服务 | 订购流程 |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热门搜索:汽车 行业研究 市场研究 市场发展 食品 塑料 电力 工业控制 空调 乳制品 橡胶

当前位置: 主页 > 产业观察 > 机械设备 >  我国装载机市场乐观中充满曲折

我国装载机市场乐观中充满曲折

Tag:
    今年以来,我国装载机行业的发展乐观中充满曲折,市场需求先扬后抑,总体而言,产品销量仍创出同期历史最高水平。
  生产集中度提高柳工登上冠军宝座

  尽管有着钢材等原材料上涨、装载机小幅调价等因素的影响,但今年一季度装载机市场容量的增长仍然超出了业内多数人的预测。据业内17家主要企业统计结果,一季度累计销售27 937台,较上年同期劲增96%;1~4月累计销售38 040台,较上年同期增长77%。

  从相关统计数据看,装载机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进一步向重点企业集中:销量居前10名的企业销量之和占96.8%(去年同期占95.4%),前5名之和占70%(去年同期占67.9%),前3名之和占48.1%(去年同期占47.8%),详见图1、2。

  1~4月份,柳工装载机销量为6 796台,登上冠军宝座,列世界装载机产量第二,当之无愧地成为我国这一行业的排头兵;厦工紧随其后,销量为6 411台;龙工列第三,销量为5 093台;临工、徐工暂列第4、5位。这前5名企业销量均超过4 000台,而去年同期却没有一家超过4 000台,只是前5家企业销量均超过2 000台。此外,临工、徐工、宇通重工(原郑工)增长幅度都大大超过行业平均增长率。宏观调控见效装载机市场面临考验

  然而并非一路凯歌。

  年初钢材等原材料普遍上涨,造成生产成本大幅提高,装载机行业面临亏损,后经装载机小幅调价得到缓解,但多数企业利润的增长幅度仍小于销售收入增长幅度。

  进入4月下旬以来,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钢材价格回落,但同时各厂装载机销量也明显下降。按惯例4月份应是装载机销售旺季,但从统计结果看,4月份销量为10 103台,比高峰的3月份减少2 176台,增幅-21.5%,几乎没有1个厂家的销量超过3月份,下降最多的降幅达1/3以上。5月份销量进一步滑坡,装载机市场出现变局,市场前景面临考验。5月底曾有媒体预言,今年装载机销量将达13万台,看来过于乐观。各企业应保持一份清醒头脑,迅速调整经营思路。

  综合各种因素考虑,我们认为2004年装载机增长25%~30%,即全年销量达到10~11万台还是比较现实的。

  宏观调控的目的是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中国市场仍将是未来几年世界工程机械行业的主战场,是最有活力的市场。但对于各个厂家而言,竞争的残酷与激烈,在2004年或许显得更加明显。专家认为,随着外资的强势介入、汽车等其它行业的进入,2004年将是中国装载机企业重新大洗牌的一年。

  毫无疑问,装载机生产将进一步向重点企业集中,强者更强,一批弱小的企业将不可避免地遭受重组或出局的命运。

  技术水平长足发展国际竞争能力增强

  据国家工程机械质量监督检测中心近年来的测试报告表明,经过近20年的努力,国产装载机技术水平有较大的进步。在装载机市场“价格战”硝烟渐淡的时候,装载机市场竞争逐步由单纯价格竞争向技术、质量、服务的综合竞争转化。各装载机制造商早已意识到价格战本身并不是企业的长远发展策略,一批注重环保、适应高原、技术领先、个性化很强的产品纷纷推向市场。

  今年2月,柳工研制的ZLG50G高原型特种轮式装载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标志着中国装载机的研发制造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2003年,厦工、柳工装载机产量双双进入世界前三甲,标志着中国装载机企业的规模扩大和制造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已具备了国际竞争的优势。据专家介绍,我国装载机制造整体设计技术水平已经与国际同步,动力系统完成升级换代更使国产装载机具备了强劲的“心脏”,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