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定制服务 | 订购流程 |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热门搜索:汽车 行业研究 市场研究 市场发展 食品 塑料 电力 工业控制 空调 乳制品 橡胶

当前位置: 主页 > 产业观察 > 机械设备 >  2011年我国联合收获机行业发展前景

2011年我国联合收获机行业发展前景

Tag:联合收获机  

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讯:

    内容提示:2011年小麦联合收获机将实现恢复性的增长,预计全年行业销量50000台,同比增长15%左右,有望逼近2006年水平。 

    2010年国内的收获机行情是近几年表现较差的一年,首先是开局就出现了不好的征兆,到4月底,在项目资金迟迟不见拨付的情况下,市场一直不见启动,一些主销网点也鲜有用户去询问,市场笼罩在一片悲观气氛中,到5月初一些地方已经开始了夏收时补贴资金才陆续下拨,但宝贵的销售时机已经错过。当然影响收获机市场行情的还有许多因素,比如机手收益,更新率,实际需求量等。“2011年收获机行业将出现恢复性的增长!”,在2010年全国农机化形势分析会上,一位行业内知名专家如是说,并且得到了与会的几个主要收获机企业老总的一致认同,下面我们充满期待的对2011年的收获机市场做一些分析。 

    需求量增长,行业回暖 

    收获机行业有几个较明显的规律,一是前一年机手收入水平将影响下一年的产品需求量。2010年小麦跨区作业中机手收益较前一年增加25%左右,剔除油费、维修费等成本,在近几年中也属于较高的收入年份,所以从这一点看,2011年机手的购机积极性较高,将直接拉动市场需求,二是产品销售量有高一年低一年的规律,这其中有市场自我调整的因素在里面,2010年谷物联合收获机在下降40%之后,2011年市场将出现恢复性的增长,另外影响2010年收获机需求下降的一些因素在2010年将不会出现,如2010年补贴滞后的影响在2011年将不再重演,预计2011年从元月份各地的补贴工作就会开始,小麦联合收获机将首当其冲的展开反弹,随后玉米收获机和水稻收获机将紧随其后展开销量提升。 

    2011-2015年中国收获机械行业分析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小麦联合收获机行业整合进入深水区 

    一是销量将出现恢复性增长。2011年小麦联合收获机将实现恢复性的增长,预计全年行业销量50000台,同比增长15%左右,有望逼近2006年水平。因为对小麦联合收获机械而言有明显的利好因素,首先是机手收益高于同期,据对跨区作业机手跟踪调查,2010年参加夏收跨区作业的机手平均收益35000元,熟练机手收益普遍在45000以上,所以对2011年小麦机销售十分有利,其次是大规模更新换代期到来,截止2010年底小麦联合收获机社会保有量突破60万台,小麦收获机更新期一般为5年~8年,但随着近几年新产品的快速推出和产品功率上延,小麦联合收获机的升级换代速度加快,更新期明显缩短,尤其是跨区作业中,绝大多数机器是三年以内的新机器,实质上小麦机实际更新期已经从第三年就开始了,更新比例已经从10%提高到15%左右,如果按2006年至2010年新增的21万台计算更新量也有31500台,再加上小麦联合收获机每年20000台的刚性新增需求,所以全年50000台需求性极有保障。 

    二是产品结构继续优化。众所周知,当前用户购买联合收获机主要是用来经营创收,所以机器的生产效率便是用户考虑的第一因素,生产企业敏锐的捕捉到用户的这种需求特点,快速推出了效率更高的产品,目前国内小麦联合收获机的产品结构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变化,2~2.5kg喂入量的机型需求量急剧萎缩,3~3.5kg喂入量在内地冬麦区需求比例快速增加,4kg以上喂入量产品在东北和新疆地区成为主流的产品,据2010年全国农机化形势分析会公布的数据,前三季度小麦机同比下滑40%,其中2~2.5kg喂入量和3~3.5kg喂入量同比下滑46%、17.5%,但4kg以上喂入量产品同比增长29.8%。国内主要的几个小麦联合收获机企业福田、时风、金亿、新三王等在2010年各种展会上均推出了大喂入量的小麦联合收获机产品,预计后期市场对高效率的产品需求比例增加,产品结构调整将加速度推进。 

    三是行业整合进入深水区。小麦机行业已经进入了寡头垄断阶段,行业老大福田重工市场占有率长期保持65~75%之间,其它厂家市场占有率被挤压在5%以内,已经几乎没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一些苦苦支撑了几年的主流企业纷纷退出小麦收获机行业,如中收从几年前就避开福田的锋芒,转战玉米机市场,一拖集团2010年与中收合并,谋求“抱团取暖”,金亿春雨也步中收后尘,在没有完全放弃小麦联合收获机市场的情况下,全力以赴开拓玉米收获机市场,而其它一些老牌小麦收获机企业也都视小麦收获机为“鸡肋”,食之无味而弃之不舍,全沦为了“陪太子读书”境况。预计后期小麦收获机市场份额仍将向福田集中,许多企业还将被淘汰掉,竞争的结果可能在5kg以下将是福田的天下,5kg以上迪尔佳联和福田将展开激烈的竞争,对于其它企业,2kg及以下的市场是竞争空档,企业作为市场补缺者可以找到自己的细分市场和目标用户。 

    全喂入和半喂入势均力敌 

    一是水稻机需求总量回升。国内水稻收获机行业有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水稻收获机和小麦收获机需求趋势保持一致,在增长年份一起增长,在下跌年份一起下滑,很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味道。预计2011年全喂入水稻机市场需求量将同比增长20%,达到35000台以上,半喂入增长25%,接近20000台。主要原因:首先是水稻收获机也进入了大规模更新换代期。其次作为我国产量第一的大宗粮食作物,在国内粮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政府更加重视水稻种植和供给,稻农在收入增加的前提下种粮积极性较高,所以预计种植面积和复种指数也将提高。最后是技术进步的拉动作用,众所周知在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中,水稻种子研究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亩产量居于世界首位,稻农投入产出比较高,所以有对农业机械的现实需求能力,并且水稻机械化作业的收获仍是薄弱环节,尤其是已经大面积推广的超级稻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收获机械,所以存在着对各类水稻收获机械的刚性的需求。 

    二是半喂入即将进入主导期。目前国内能生产半喂入的收获机企业已经达到20多家,预示着半喂入技术已经扩散,下一步将是如何提高国产化率的问题,日韩企业仍将占领高端市场,但中低端市场将会被本土企业快速蚕食,从2009年起,本土企业已经实现了半喂入水稻收获机的批量生产和销售,正是由于国产化加快,日韩系的产品才被迫降价,当前半喂入收获机价格也已经从高峰下落到了平地,虽然仍与全喂入有一定的差距,但在补贴后,大多数农民已经能够消费得起。在2010年郑州全国农机展会上,南方某企业生产的半喂入水稻收获机补贴后价格甚至已经低于50000元,所以后期半喂入收获机需求比例将进一步提高,全喂入通过技术改良,如纵轴流技术的应用等将延长产品寿命,但是中长期看,必将被半喂入替代。 

    玉米收获机进入快速成长期 

    一是玉米收获机市场培育期结束。2010年国内玉米机械化收获率25%,与小麦85%、水稻55%的机收率差距仍然很大,玉米机械化收获仍是制约我国玉米整体机械化作业效率的薄弱环节,但25%的机收水平足以说明我国玉米机械化收获水平已经度过了培育期。2010年国家仍将大力推进玉米机械化收获,农机补贴中也将予以倾斜支持,所以2011年玉米收获机是从市场培育期进入快速成长期的标志性年份。 

    二是产品结构将得到优化。2010年收获机行业一个显著变化就是自走式专用机需求快速增长,预计全年达到了7000台总量,其中四行玉米专用机销量4000台,翻番增长,三行玉米机近3000台,增长200%。2011年玉米收获机产品销售结构将会进一步分化,背负式收获机需求比例将更低,两用机大幅减少,而自走式专用机,尤其是3行专用机在内地市场的需求量将出现快速增长,四行机在东北地区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水平,预计专用机将历史性的突破10000台的销量。 

    三是竞争将更加激烈。玉米产业全程机械化的发展仍十分迫切,进入玉米收获机行业和生产企业也将起来越多,预计2011年国内玉米机生产企业将达到60家,企业将在背负机、两用机、专用机、割台供应等各个产品段展开激烈的竞争,目前处于诸候割据状态,同质化竞争将愈演愈烈,各企业之间已经刺刀见红,但真正的行业龙头企业并未出现,3行专用机领域将有众多的企业进入,内地玉米机市场的竞争将会空间激烈。中收、迪尔佳联等优势企业将加快推出效率更高的产品,将在东北、农垦、农场等高端市场展开激烈竞争,国外成熟产品也将加快进入中国的步伐。总之2011年玉米收获机行业将得到快速发展,仍将有很多的企业加入,行业内将上演精彩纷呈的战国争霸的大戏,竞争才刚刚开始,胜负仍难以预料,就让我们拭目以待。 

    经济类作物需要加快发展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对经济类作物的需求总量和质量在不断提高,且经济类作物收益要高于大宗作物,经济类作物种植面积比例增加会是一种趋势。其实我国多种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在世界上都居于第一、第二位,多种作物出口量位于世界前茅,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我国经济类作物种植机械化程度很低,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类作物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能力。所以发展经济类作物全程机械化非常迫切,尤其是机械化收获环节更需要加快发展。 

    我国经济作物收获机械种类繁多,近几年在国补项目拉动下发展很快,但整体看与三大作物收获机械不可相提并论,仍属于发展初期,许多作物甚至还是空白。从2004年以来,大豆和油菜收获机械受到福田、金亿、沃德、大丰、迪尔佳联等有实力的企业的重视,在小麦机和水稻机的收获技术基础上通过改良后推出众多的新产品,促进了大豆和油菜机械化收获水平的快速提高,降低了种植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大豆和油菜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能力,减少了进口量。但我国大豆种植成本仍高于美国、巴西等出口大国,在国际贸易中价格偏高,竞争中仍处于弱势,今后国家将会加快推进大豆种植机械化程度的提高。 

    另外,国家和地方政府非常重视根茎类、块茎类收获机械、甘蔗收获机械,发展速度也很高。尤其是土豆收获机、大蒜生姜收获机,甘蔗收获机在经过多年的引进和吸收后现在国内已经有相对成熟的产品了,一南一北正在逐步推广,但机收率还很低,如果得到普及将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