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规划
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讯:
半导体照明非常适合中国现阶段的产业发展。一方面我国具有潜力巨大的新兴照明市场,具备相应的制造技术和相当强的生产能力,同时我国照明企业已从OEM转向ODM的模式,开始注重自主品牌的建设。因此庞大的功能性照明市场将为我国半导体照明企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驱动力。另一方面,半导体照明属于典型的技术劳动双密集型产业,芯片制造、器件封装、应用均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基于传统照明和半导体产业的基础,尽管上游核心技术有差距,但落后距离并不是很大,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半导体照明技术研发体系;我国是半导体照明关键原材料(镓、铟、稀土)的资源大国,在原材料供应保障上占有优势。
综合上述因素,中国确实应该抓住半导体照明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争取未来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对此,科技部曹健林副部长在本届大会中明确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对于中国和世界的挑战前所未有,但机遇也是前所未有。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为经济提供新的增长引擎,全球将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半导体照明具有巨大的产业、经济、科技和社会效应,作为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拥有无限创新潜能。”
自2003年科技部紧急启动“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以来,经过近十年的努力,我国的半导体照明产业已初具规模,具备了高速发展,冲击世界前三强的基础。根据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的统计,至今年8月中国半导体照明总产值已达900亿元,预计年底将突破1200亿元。上游外延和芯片领域,去年投产的MOCVD为135台,至今年年底将有300台MOCVD安装完毕,预计到2012年会接近1000台,到2015年会超过1500台;产值达到225亿;并且中游封装领域,企业开始全面向下游应用端延伸,下游应用领域,受益于功能性照明的启动,发展正在加速,预计今年的增长率将超过50%。
不过中国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从本届大会透露出的信息来看,国际大企业和主要研究机构的研究已经从光学、电学向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领域延伸,开展农业、生物、医疗、信息智能网络等创新照明应用的研究,以抢占新一轮高端应用的制高点。而中国的外延材料与核心器件仍处于中低端水平,缺乏低成本、高可靠的核心器件,支撑产业发展的核心设备依赖进口。而且从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比较分散,缺乏龙头企业,没有形成有效的产业集群,产业创新人才缺乏,产业创新能力不足。
在此情况下,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秘书长吴玲在大会中指出,中国半导体照明产业必须从科技创新、产业集聚、龙头打造、国际合作等方面,全方位行动,尽快拉近与国际先进水平的距离,并在部分领域进行赶超。在“十二五”期间,科技部将在“973”、863、“支撑计划”三个计划中,系统性地安排了半导体照明的研发项目。其中“973”计划侧重基础研究,863计划侧重从设备到外延,从芯片到封装的产业化的共性技术研究,而支撑计划则侧重应用领域、检测领域的研究。围绕半导体照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全面进行关键技术的突破性研究。由此构建出“十二五”期间缜密、清晰的中国半导体照明技术链与产业链的发展蓝图。
在产业链上游领域,以打造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发展高光效、高可靠、低成本的主流产业化技术和核心器件,进一步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Si衬底技术路线的产业化,实现核心装备和关键配套原材料国产化,提高上游企业盈利能力,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和制造产业集群,提高产业的持续创新能力,支撑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
在基础研究领域,将超前部署下一代白光核心技术路线,突破白光核心专利,加强半导体材料生长基础研究,探索大电流驱动材料生长与芯片技术、单芯片白光、UV-LED、OLED等新的白光照明技术路线,抢占战略制高点。
产业链下游的应用端,围绕“十城万盏”的工作推进,开发低成本、替代型和多功能创新型半导体照明产品及系统;通过专利布局,抢占创新应用制高点;加强与医疗、农业、生物、信息智能网络、航空、航天等相关领域的集成技术研究与示范。同时针对我国半导体照明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而且比较分散,缺乏龙头品牌企业,没有形成有效的产业集群的现状,未来中国将致力于打造本土龙头企业和品牌企业,力争到2015年,形成3~5家百亿元以上应用企业,推动国内半导体照明产业迈上一个新台阶。
此外还将探索如何加强国际合作、整合创新资源、凝聚产业力量、培育高端人才等方面的新机制与新模式。比如通过开展广泛的区域和国际合作,建立开放的、国际化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积极拓展在半导体照明标准、检测、应用等领域的国际性交流合作,通过项目、标准、示范等手段,不断拓展半导体照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通过组建半导体照明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布式国家公共研发平台等多种形式,促进产学研用各方实质合作,形成完善的半导体照明创新体系,以适应新时期产业发展趋势的新机制与模式,支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加强产业内人才配套体系的服务能力建设,引导支持高等院校、职业学校、研究机构开设相关学科教育,鼓励形成创新的人才开发模式,为产业输送大规模创新创业人才,提升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
近几年,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迅速,美国、欧洲和亚洲各个国家和地区纷纷从国家战略高度进行系统部署。2010年9月,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半导体照明位列其中。半导体照明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机会,但同时半导体照明也开始面临全球性的挑战。
因此中国必须通过联合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力量,挖掘全球范围内的潜能,构建全球信息与交流平台,推进全球半导体照明产业路线图与战略性研发蓝图的制定工作,促进在标准与检测方法方面的对话与合作,发展人才、教育与培训等产业生态系统,共同努力实现半导体照明技术的快速提升和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内容选自产业研究报告网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半导体照明(LED)市场分析及投资趋势研究报告》
半导体照明非常适合中国现阶段的产业发展。一方面我国具有潜力巨大的新兴照明市场,具备相应的制造技术和相当强的生产能力,同时我国照明企业已从OEM转向ODM的模式,开始注重自主品牌的建设。因此庞大的功能性照明市场将为我国半导体照明企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驱动力。另一方面,半导体照明属于典型的技术劳动双密集型产业,芯片制造、器件封装、应用均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基于传统照明和半导体产业的基础,尽管上游核心技术有差距,但落后距离并不是很大,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半导体照明技术研发体系;我国是半导体照明关键原材料(镓、铟、稀土)的资源大国,在原材料供应保障上占有优势。
综合上述因素,中国确实应该抓住半导体照明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争取未来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对此,科技部曹健林副部长在本届大会中明确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对于中国和世界的挑战前所未有,但机遇也是前所未有。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为经济提供新的增长引擎,全球将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半导体照明具有巨大的产业、经济、科技和社会效应,作为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拥有无限创新潜能。”
自2003年科技部紧急启动“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以来,经过近十年的努力,我国的半导体照明产业已初具规模,具备了高速发展,冲击世界前三强的基础。根据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的统计,至今年8月中国半导体照明总产值已达900亿元,预计年底将突破1200亿元。上游外延和芯片领域,去年投产的MOCVD为135台,至今年年底将有300台MOCVD安装完毕,预计到2012年会接近1000台,到2015年会超过1500台;产值达到225亿;并且中游封装领域,企业开始全面向下游应用端延伸,下游应用领域,受益于功能性照明的启动,发展正在加速,预计今年的增长率将超过50%。
不过中国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从本届大会透露出的信息来看,国际大企业和主要研究机构的研究已经从光学、电学向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领域延伸,开展农业、生物、医疗、信息智能网络等创新照明应用的研究,以抢占新一轮高端应用的制高点。而中国的外延材料与核心器件仍处于中低端水平,缺乏低成本、高可靠的核心器件,支撑产业发展的核心设备依赖进口。而且从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比较分散,缺乏龙头企业,没有形成有效的产业集群,产业创新人才缺乏,产业创新能力不足。
在此情况下,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秘书长吴玲在大会中指出,中国半导体照明产业必须从科技创新、产业集聚、龙头打造、国际合作等方面,全方位行动,尽快拉近与国际先进水平的距离,并在部分领域进行赶超。在“十二五”期间,科技部将在“973”、863、“支撑计划”三个计划中,系统性地安排了半导体照明的研发项目。其中“973”计划侧重基础研究,863计划侧重从设备到外延,从芯片到封装的产业化的共性技术研究,而支撑计划则侧重应用领域、检测领域的研究。围绕半导体照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全面进行关键技术的突破性研究。由此构建出“十二五”期间缜密、清晰的中国半导体照明技术链与产业链的发展蓝图。
在产业链上游领域,以打造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发展高光效、高可靠、低成本的主流产业化技术和核心器件,进一步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Si衬底技术路线的产业化,实现核心装备和关键配套原材料国产化,提高上游企业盈利能力,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和制造产业集群,提高产业的持续创新能力,支撑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
在基础研究领域,将超前部署下一代白光核心技术路线,突破白光核心专利,加强半导体材料生长基础研究,探索大电流驱动材料生长与芯片技术、单芯片白光、UV-LED、OLED等新的白光照明技术路线,抢占战略制高点。
产业链下游的应用端,围绕“十城万盏”的工作推进,开发低成本、替代型和多功能创新型半导体照明产品及系统;通过专利布局,抢占创新应用制高点;加强与医疗、农业、生物、信息智能网络、航空、航天等相关领域的集成技术研究与示范。同时针对我国半导体照明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而且比较分散,缺乏龙头品牌企业,没有形成有效的产业集群的现状,未来中国将致力于打造本土龙头企业和品牌企业,力争到2015年,形成3~5家百亿元以上应用企业,推动国内半导体照明产业迈上一个新台阶。
此外还将探索如何加强国际合作、整合创新资源、凝聚产业力量、培育高端人才等方面的新机制与新模式。比如通过开展广泛的区域和国际合作,建立开放的、国际化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积极拓展在半导体照明标准、检测、应用等领域的国际性交流合作,通过项目、标准、示范等手段,不断拓展半导体照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通过组建半导体照明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布式国家公共研发平台等多种形式,促进产学研用各方实质合作,形成完善的半导体照明创新体系,以适应新时期产业发展趋势的新机制与模式,支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加强产业内人才配套体系的服务能力建设,引导支持高等院校、职业学校、研究机构开设相关学科教育,鼓励形成创新的人才开发模式,为产业输送大规模创新创业人才,提升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
近几年,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迅速,美国、欧洲和亚洲各个国家和地区纷纷从国家战略高度进行系统部署。2010年9月,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半导体照明位列其中。半导体照明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机会,但同时半导体照明也开始面临全球性的挑战。
因此中国必须通过联合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力量,挖掘全球范围内的潜能,构建全球信息与交流平台,推进全球半导体照明产业路线图与战略性研发蓝图的制定工作,促进在标准与检测方法方面的对话与合作,发展人才、教育与培训等产业生态系统,共同努力实现半导体照明技术的快速提升和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内容选自产业研究报告网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半导体照明(LED)市场分析及投资趋势研究报告》
最新行业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医用腹膜透析机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趋势研究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股票配资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心电监护系统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旋臂起重机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决策咨询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助力机械手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搬运型机器人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策略咨询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码垛机器人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酪蛋白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单甘酯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机遇预测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氨基磺酸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机遇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