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葡萄酒未来发展趋势(上)
在世界历史上,法国预言家若查丹玛斯被世界公认为伟大的预言家。虽然我们不相信,但我们经常会问自己:万一他是对的呢?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所以造成了什么都可以相信,什么都可以不信。
有两种东西始终在我们的心中存在:希望和担忧。预言能带来希望,解除担忧,也能带来担忧,毁灭希望。结果出现时,新的预言将会再次产生。
事物在转化,好事可以变坏,坏事可以变好,好与坏的区别源于价值取向。好预言可以催人奋进,坏预言能提供警醒,它们都是有价值的。
预言有多远,也许我们就能走多远!
葡萄酒全球化3.0即将到来
洋葡萄酒在我国目前还是非主流。我国葡萄酒市场占有率的前十名全是国产品牌。但进口葡萄酒的销量却在飞速增长。2005年,广州、天津、上海、宁波等海关进口葡萄酒的增幅达到了45%,远超过国产酒的增长速度。
2006年九月,由ASC代理的意大利班菲葡萄酒正式进入中国。作为2006“中国意大利年”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八届中意国际葡萄酒展览会于11月23日在上海举行,有100多家意大利及国际酒商参展,意大利国家农业部部长作为特邀嘉宾亲临出席开幕式和中国媒体新闻发布会。
2006年10月26日,由葡萄牙商务专员公署、葡萄牙酿酒合作社联合总会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广州分会主办,以“品尝葡萄牙优质酒”为主题的“葡萄牙酒展示与品试会”在广州花园酒店举行。来自葡萄牙国内的九大酒商代表、相关机构领导、行业协会负责人、酒类进口商、经销商、专业品酒师、媒体及广大葡萄酒爱好者到场品试交流。葡萄牙国家帝国酒业公司融合了国内众多企业,在上海成立了大葡大美酒业公司,进行中国市场的整体拓展。
自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智利时同智利总统拉戈斯共同宣布建立中智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开始,中智双边关系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中智关系已进入了实质性的全面攀升阶段。2005年底,来自智利的葡萄酒“卡门”在深圳举行品牌推广酒会,标志着葡萄酒出口量全球排名第五的智利加大了在中国酒市场的推广力度。2006年5月25日,深圳彭年酒店迎来了来自智利爵士佛南岱葡萄酒品鉴会。随着中智正式签署了自由贸易协议,将有92%的智利商品零关税进入中国市场,而中国方面也将有近50%的商品零关税进入智利市场。
美国的葡萄酒主要产地在加州,世界上最大的葡萄酒厂就在加州。加洲葡萄酒进入中国的时间最早。早在2000年开始,便已在多个省市组建起“中国经销商网络”,加州红是最早被中国人认知的葡萄酒以之一,虽然近年来在中国市场表现并不如意,但“加州红”的品牌知名度依然是深入人心。
法国葡萄酒早在国人心中打下烙印。法国三大财团之一MAAF集团旗下的品醴汇有限公司已在北京宣布成立,随同法国总统希拉克在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法国外贸部长拉贾德、运输部长贝尔潘等法国政要到会表示祝贺,预示着法国红酒开始高调进入中国。其实,早在2000年开始,中法两国唯一的政府间的合作项目-中法庄园便已落户沙城。
2005年5月,“吉马阿根廷加富葡萄酒品酒会”在厦门宏都大酒店举行。阿根廷是世界排名前十的葡萄酒生产地,全国有2000多家酒厂,年出口42万箱到世界35个国家。加富品牌的酿造厂家,是阿根廷第二大葡萄酒厂。首次登陆中国市场的加富葡萄酒,选择最具实力的酒类经销商之一的吉马集团作为总代理。他们对合作伙伴充满信心,表示要把这一品牌打响,传播到中国的各个角落。
正拟于3年内投资2.5亿元注册自有品牌并专卖澳洲葡萄酒的澳洲酒业有限公司对澳洲酒在中国市场的预期十分看好。据澳大利亚酒协的报告指出,澳洲葡萄酒在中国市场上正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是澳洲最好的葡萄酒产区之一,日前该州政府发起了一项开拓中国葡萄酒市场的活动,旨在推进维多利亚州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销量,目标是从现在的中国市场几乎是零的记录,发展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2500万美元的销售收入。2005年元月5日,来自澳大利亚奥兰多公司的美森“无酒精”葡萄酒正式登陆中国。
南非葡萄酒早在2004年就开始进入中国,其中以南非柯林茨酒园为代表。柯林茨酒园迄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共占地250公顷,葡萄园里生长有各种葡萄,既有老龄植株,也有新藤。该酒园拥有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高级酿酒师。柯林茨葡萄酒分为两个档次,即柯林茨葡萄园精选和柯林茨系列。
西班牙是世界上葡萄园面积最广的国家之一,其生产的葡萄酒三分之一用作出口。按照向中国出口葡萄酒的数量,西班牙占第四位。从价值方面说,西班牙位于第六位。虽然西班牙产瓶装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只有5%~6%,但随着越来越多的西班牙葡萄酒进入中国市场,也已经获得了众多中国消费者的青睐。2005年北京的“第三届西班牙食品饮品展”,让中国更多的专业人士更加深刻地体验到来自西班牙的味道和品质。其实,鉴于中国葡萄酒市场的迅猛发展和巨大潜力,菲立斯•索利司独资公司于1998年11月便在上海成立了菲立斯酿酒有限公司,总投资5,000,000美元。这个项目倍受西班牙政府和上海市政府的关注。该项目建成投产以来,以每小时6,000瓶灌装能力惠及中国及周边区域的葡萄酒爱好者。
据海关统计,2006年1—9月,我国进口葡萄酒8758万升,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91.1%,已超过去年全年的进口量,继续保持高增长的态势。其中酒精度较低的葡萄酒进口增势强劲,烈性葡萄酒进口增势较缓,进口大包装葡萄酒占主要地位,小包装可直接销售的葡萄酒进口所占比重较小。我国越来越多的制酒企业从海外进口大桶葡萄酒原酒,在落地后再分装成小包装的葡萄酒出售。同时进口价格呈下降趋势,洋葡萄酒逐渐用低端品种挤占国内市场。目前,法国仍为我国高档葡萄酒的主要供应地,西班牙、澳大利亚和智利则成为我国进口葡萄酒的主要国家。
目前,中国的葡萄酒消费量仅占国内酒类年消费总量的1%多,人均消费量约0.45升,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0%,随着进口葡萄酒数量的不断增长,国内葡萄酒企业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压力。
已经无需一一列举。西方国家市场的滞缓和中国市场潜力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来不来中国已经是一个无须探讨的话题,而以何种形式来中国,设定何种目标才是最重要的。中国对全世界的葡萄酒企业来说,都是一块肥肉,只是有时我们把他当作骨头而已。中国在过去10多年里连续十位数的GDP增幅,已成为全世界葡萄酒消费的骄傲的大公鸡。我们一直在津津乐道着2008,仿佛它是我们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分水岭,我们已开始走向大国崛起,将成为未来世界葡萄酒的中心和殿堂。
谁都不敢怀疑中国市场未来葡萄酒的世界性,未来中国的消费者将会在几十个国家的上百种产品中挑选得眼花缭乱。而各个品牌为了取悦消费者,不单要使出浑身解术包括降价促销,还要突破营销传统,成为世界营销的经典。
全球版的3.0对我们都是好事。世界是平的,世界是平等的。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根本不需要预言,可以预言的是什么样的企业将会生存下去,什么样的企业必将出局。
中国葡萄酒的冬天将在2010年左右来临
中国葡萄酒的蓬勃发展确切地说有十年多的时间了,在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遭遇了不少的坎坷和寒流,也憧憬过美好的未来。一度,葡萄酒成为我们的希望,也成为新经济下的一种寄托。可惜的是,盲目乐观的葡萄酒企业,因为缺乏真正的危机意识必将遭遇一次严峻的市场考验。
第一:产区的核心竞争力
葡萄酒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商品,是一种文化商品产业。既然如此,它首先是一个产业。而葡萄酒的特殊性,必然具有产业集聚的效应。产业集聚是生产力实现空间布局上的优化,是各种生产要素在一定地域范围的大量集聚和有效集中。产业集群是产业集聚的重要方式,它是由具有共性或互补性而相互联系的企业依托相关的功能服务平台支撑的在空间上的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群落。产业集群作为当代产业生存与发展最有效的组织形态,在集聚生产要素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制度创新、营造产业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首先看国外葡萄酒的发展,例如法国,其之所以能发展成为当今世界葡萄酒的殿堂,使全世界的酒庄都以此为榜样,其酒庄的产业集聚效应是重要的因素。他们在种植上一丝不苟、精心管理,注重微型气候,对采摘过程要求严格;在生产上严格等级划分,严格控制质量,按‘法规’进行生产。酿酒师专业程度高,养护师对酒进行护理,生产基地就是营销基地;在销售上今年卖明年甚至后年的酒,好年份特色酒进行拍卖,每瓶酒的档案资料完善;在文化上主张“少而精”的“精”文化,不为‘量’而牺牲“质”,突出庄园文化、突显个性,种植、生产、销售一体化,参观、旅游、品尝、存储相结合。而反观中国的所谓庄园,大都是农民种植,企业收购;庄园多为粗放式管理,等级划分也不明确、不严肃、没有统一的标准,多为大规模、无控制地生产;追求‘量’甚过追求‘质’,酿酒技术不到位;在销售上大众媒介广告宣传为主,传播内容多空泛不实,追求短期利益胜于长远品牌建设,缺乏个性,千篇一律,功能单一,产品同质化程度高,操作手法基本雷同。
中国的几大产区,企业杂乱无章,绝大部分企业都在模仿、低价倾销。没有制定产区统一标准,更不能形成产区真正的特色。企业没办法,要生存,又没有大的实力,无法和知名品牌抗衡,只能“出奇制胜”,想些旁门佐道。政府职能部门也没办法,因为还要考虑社会问题。中国的政府职能部门所考虑的是两件事:一是招商引资,扩大就业;二是增加税收。在这种思考前提下,怎能将产区办好?产区的规模经营效益出不来,企业也只能依靠自己去发展。这里的隐患不但在于产区核心竞争力的建设问题,也随时面临着产区的“崩盘”:一旦有哪个企业出了市场问题,例如假酒,整个产区将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另一方面,是关于产区的粗暴种植。任何一个产区都有自己的特色,这是整体大环境和产区小环境决定的。但一个好的产区能否出好葡萄,还取决于产区种植的管理。一是关于病虫害的控制。我到过黄河故道产区,在实地采访中发现,那的产区病虫害很严重,种植期间,每隔10天必须喷一次农药,雨后必须再喷一次,否则病虫害会严重影响葡萄质量。我国很多产区都存在着病虫害,但产区管理问题令人担忧。二是为了利益而不顾质量。农民管的是我今年能卖多少钱,企业管的是今年能否收到葡萄,这种前提下,质量监控就会弱化,即使产区再好也无济于事,它是一个整体管理的问题。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才到。目前,我们的产业还不成熟.只有各个产区的集聚效应出来了,我国的葡萄酒才能真正上一个台阶。
第二,行业标准问题
我们的行业标准总是难产。但是,没有阵痛就没有新生。什么是标准?标准就是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我们承认制定标准要结合现实情况,但我们的标准一直都是“双轨制”。同时,中国是世界上最讲“人情世故“的国家,非常重感情,这就难免感情用事,所以也就难免浮于表面。标准的制定的确没那么容易、那么简单,国际标准我们还不能立即全面适用,但就连国内标准是否已经推广得很好、落实得很到位呢?我看未必。企业自身的标准依然在大行其道。
自古以来,没有规矩便没有方圆。是先要规矩还是先要方圆?先有方圆就会没有规矩,只要规矩不要方圆也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问题更在于有了一个并不严格的规矩或者有了规矩而没有严格执行,都是会出问题的。
以前的规矩我们都能理解,但以后不行了。随着和国际市场的不断接轨,我们不能在自己单独玩了,要大家一起来玩,大家玩才是真的玩。一起玩就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游戏规则。我们越来越不是规矩的制定者了,谁是?消费者!如果你的规矩不符合消费者的评判,对不起,我们不参加。那时,我们的企业只能迎风流泪,徒叹上天了。
2008年是我们多么期盼的一年啊!这一年,我们的企业希望能有一个漂亮的收获,赚得钵满盆满。但,国外的众多企业也在筹划着进入中国,这是一个分水岭,对他们而言,2008年是进入中国的大好时机。而2008年以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我们充分地将5000千年的文化展示给世界,也将近30年的改革开放成果展示给世界,用毛主席的话叫“当惊世界殊”!全世界人们都发现,原来中国这么富有,消费葡萄酒这么大方!于是我们成为世界葡萄酒企业的新大陆,他们蜂拥而来,向恶狼一样地蚕食我们的市场。但我们消费市场这块蛋糕的成长还没那么快,但突然多了那么多人来分,于是在眼花缭乱的诱惑面前,消费者选择余地大增,“只要最贵,不要最好”、“只要国外,不要国产”、“只要好喝,不要文化”!
第三:产品质量问题
“不是我知道,只是大家都不说”。看来这是一个大问题。我们其实在不知不觉中开始走向世界了。据海关统计,2006年1—9月,我国进口葡萄酒8758万升,比去年同期增长91.1%,已超2005年全年的进口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其中酒精度较低的葡萄酒进口增势强劲,烈性葡萄酒进口增势较缓,进口大包装葡萄酒占主要地位,小包装可直接销售的葡萄酒进口所占比重较小。我国越来越多的制酒企业从海外进口大桶葡萄酒原酒,在落地后再分装成小包装的葡萄酒出售。同时,进口价格呈下降趋势,洋葡萄酒逐渐用低端品种挤占国内市场。
这些数字有多少水份,我们不知道。但向来是只会多不会少。国外企业已经先从原料上逐步控制我们了。我们的国产品牌的酒瓶中有多少是装着外国原酒?只有企业自己才能回答!消费者不知道。但,这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我们都接触过很多消费者,我们自己也是消费者,我们很清楚“物美价廉”对我们的意义。我们的很多企业只是做到“价廉”,还不能做到“物美”。只有价廉没有物美,消费者不会买单;只有物美而没有价廉,市场也不会做大。
有两种东西始终在我们的心中存在:希望和担忧。预言能带来希望,解除担忧,也能带来担忧,毁灭希望。结果出现时,新的预言将会再次产生。
事物在转化,好事可以变坏,坏事可以变好,好与坏的区别源于价值取向。好预言可以催人奋进,坏预言能提供警醒,它们都是有价值的。
预言有多远,也许我们就能走多远!
葡萄酒全球化3.0即将到来
洋葡萄酒在我国目前还是非主流。我国葡萄酒市场占有率的前十名全是国产品牌。但进口葡萄酒的销量却在飞速增长。2005年,广州、天津、上海、宁波等海关进口葡萄酒的增幅达到了45%,远超过国产酒的增长速度。
2006年九月,由ASC代理的意大利班菲葡萄酒正式进入中国。作为2006“中国意大利年”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八届中意国际葡萄酒展览会于11月23日在上海举行,有100多家意大利及国际酒商参展,意大利国家农业部部长作为特邀嘉宾亲临出席开幕式和中国媒体新闻发布会。
2006年10月26日,由葡萄牙商务专员公署、葡萄牙酿酒合作社联合总会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广州分会主办,以“品尝葡萄牙优质酒”为主题的“葡萄牙酒展示与品试会”在广州花园酒店举行。来自葡萄牙国内的九大酒商代表、相关机构领导、行业协会负责人、酒类进口商、经销商、专业品酒师、媒体及广大葡萄酒爱好者到场品试交流。葡萄牙国家帝国酒业公司融合了国内众多企业,在上海成立了大葡大美酒业公司,进行中国市场的整体拓展。
自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智利时同智利总统拉戈斯共同宣布建立中智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开始,中智双边关系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中智关系已进入了实质性的全面攀升阶段。2005年底,来自智利的葡萄酒“卡门”在深圳举行品牌推广酒会,标志着葡萄酒出口量全球排名第五的智利加大了在中国酒市场的推广力度。2006年5月25日,深圳彭年酒店迎来了来自智利爵士佛南岱葡萄酒品鉴会。随着中智正式签署了自由贸易协议,将有92%的智利商品零关税进入中国市场,而中国方面也将有近50%的商品零关税进入智利市场。
美国的葡萄酒主要产地在加州,世界上最大的葡萄酒厂就在加州。加洲葡萄酒进入中国的时间最早。早在2000年开始,便已在多个省市组建起“中国经销商网络”,加州红是最早被中国人认知的葡萄酒以之一,虽然近年来在中国市场表现并不如意,但“加州红”的品牌知名度依然是深入人心。
法国葡萄酒早在国人心中打下烙印。法国三大财团之一MAAF集团旗下的品醴汇有限公司已在北京宣布成立,随同法国总统希拉克在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法国外贸部长拉贾德、运输部长贝尔潘等法国政要到会表示祝贺,预示着法国红酒开始高调进入中国。其实,早在2000年开始,中法两国唯一的政府间的合作项目-中法庄园便已落户沙城。
2005年5月,“吉马阿根廷加富葡萄酒品酒会”在厦门宏都大酒店举行。阿根廷是世界排名前十的葡萄酒生产地,全国有2000多家酒厂,年出口42万箱到世界35个国家。加富品牌的酿造厂家,是阿根廷第二大葡萄酒厂。首次登陆中国市场的加富葡萄酒,选择最具实力的酒类经销商之一的吉马集团作为总代理。他们对合作伙伴充满信心,表示要把这一品牌打响,传播到中国的各个角落。
正拟于3年内投资2.5亿元注册自有品牌并专卖澳洲葡萄酒的澳洲酒业有限公司对澳洲酒在中国市场的预期十分看好。据澳大利亚酒协的报告指出,澳洲葡萄酒在中国市场上正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是澳洲最好的葡萄酒产区之一,日前该州政府发起了一项开拓中国葡萄酒市场的活动,旨在推进维多利亚州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销量,目标是从现在的中国市场几乎是零的记录,发展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2500万美元的销售收入。2005年元月5日,来自澳大利亚奥兰多公司的美森“无酒精”葡萄酒正式登陆中国。
南非葡萄酒早在2004年就开始进入中国,其中以南非柯林茨酒园为代表。柯林茨酒园迄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共占地250公顷,葡萄园里生长有各种葡萄,既有老龄植株,也有新藤。该酒园拥有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高级酿酒师。柯林茨葡萄酒分为两个档次,即柯林茨葡萄园精选和柯林茨系列。
西班牙是世界上葡萄园面积最广的国家之一,其生产的葡萄酒三分之一用作出口。按照向中国出口葡萄酒的数量,西班牙占第四位。从价值方面说,西班牙位于第六位。虽然西班牙产瓶装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只有5%~6%,但随着越来越多的西班牙葡萄酒进入中国市场,也已经获得了众多中国消费者的青睐。2005年北京的“第三届西班牙食品饮品展”,让中国更多的专业人士更加深刻地体验到来自西班牙的味道和品质。其实,鉴于中国葡萄酒市场的迅猛发展和巨大潜力,菲立斯•索利司独资公司于1998年11月便在上海成立了菲立斯酿酒有限公司,总投资5,000,000美元。这个项目倍受西班牙政府和上海市政府的关注。该项目建成投产以来,以每小时6,000瓶灌装能力惠及中国及周边区域的葡萄酒爱好者。
据海关统计,2006年1—9月,我国进口葡萄酒8758万升,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91.1%,已超过去年全年的进口量,继续保持高增长的态势。其中酒精度较低的葡萄酒进口增势强劲,烈性葡萄酒进口增势较缓,进口大包装葡萄酒占主要地位,小包装可直接销售的葡萄酒进口所占比重较小。我国越来越多的制酒企业从海外进口大桶葡萄酒原酒,在落地后再分装成小包装的葡萄酒出售。同时进口价格呈下降趋势,洋葡萄酒逐渐用低端品种挤占国内市场。目前,法国仍为我国高档葡萄酒的主要供应地,西班牙、澳大利亚和智利则成为我国进口葡萄酒的主要国家。
目前,中国的葡萄酒消费量仅占国内酒类年消费总量的1%多,人均消费量约0.45升,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0%,随着进口葡萄酒数量的不断增长,国内葡萄酒企业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压力。
已经无需一一列举。西方国家市场的滞缓和中国市场潜力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来不来中国已经是一个无须探讨的话题,而以何种形式来中国,设定何种目标才是最重要的。中国对全世界的葡萄酒企业来说,都是一块肥肉,只是有时我们把他当作骨头而已。中国在过去10多年里连续十位数的GDP增幅,已成为全世界葡萄酒消费的骄傲的大公鸡。我们一直在津津乐道着2008,仿佛它是我们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分水岭,我们已开始走向大国崛起,将成为未来世界葡萄酒的中心和殿堂。
谁都不敢怀疑中国市场未来葡萄酒的世界性,未来中国的消费者将会在几十个国家的上百种产品中挑选得眼花缭乱。而各个品牌为了取悦消费者,不单要使出浑身解术包括降价促销,还要突破营销传统,成为世界营销的经典。
全球版的3.0对我们都是好事。世界是平的,世界是平等的。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根本不需要预言,可以预言的是什么样的企业将会生存下去,什么样的企业必将出局。
中国葡萄酒的冬天将在2010年左右来临
中国葡萄酒的蓬勃发展确切地说有十年多的时间了,在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遭遇了不少的坎坷和寒流,也憧憬过美好的未来。一度,葡萄酒成为我们的希望,也成为新经济下的一种寄托。可惜的是,盲目乐观的葡萄酒企业,因为缺乏真正的危机意识必将遭遇一次严峻的市场考验。
第一:产区的核心竞争力
葡萄酒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商品,是一种文化商品产业。既然如此,它首先是一个产业。而葡萄酒的特殊性,必然具有产业集聚的效应。产业集聚是生产力实现空间布局上的优化,是各种生产要素在一定地域范围的大量集聚和有效集中。产业集群是产业集聚的重要方式,它是由具有共性或互补性而相互联系的企业依托相关的功能服务平台支撑的在空间上的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群落。产业集群作为当代产业生存与发展最有效的组织形态,在集聚生产要素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制度创新、营造产业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首先看国外葡萄酒的发展,例如法国,其之所以能发展成为当今世界葡萄酒的殿堂,使全世界的酒庄都以此为榜样,其酒庄的产业集聚效应是重要的因素。他们在种植上一丝不苟、精心管理,注重微型气候,对采摘过程要求严格;在生产上严格等级划分,严格控制质量,按‘法规’进行生产。酿酒师专业程度高,养护师对酒进行护理,生产基地就是营销基地;在销售上今年卖明年甚至后年的酒,好年份特色酒进行拍卖,每瓶酒的档案资料完善;在文化上主张“少而精”的“精”文化,不为‘量’而牺牲“质”,突出庄园文化、突显个性,种植、生产、销售一体化,参观、旅游、品尝、存储相结合。而反观中国的所谓庄园,大都是农民种植,企业收购;庄园多为粗放式管理,等级划分也不明确、不严肃、没有统一的标准,多为大规模、无控制地生产;追求‘量’甚过追求‘质’,酿酒技术不到位;在销售上大众媒介广告宣传为主,传播内容多空泛不实,追求短期利益胜于长远品牌建设,缺乏个性,千篇一律,功能单一,产品同质化程度高,操作手法基本雷同。
中国的几大产区,企业杂乱无章,绝大部分企业都在模仿、低价倾销。没有制定产区统一标准,更不能形成产区真正的特色。企业没办法,要生存,又没有大的实力,无法和知名品牌抗衡,只能“出奇制胜”,想些旁门佐道。政府职能部门也没办法,因为还要考虑社会问题。中国的政府职能部门所考虑的是两件事:一是招商引资,扩大就业;二是增加税收。在这种思考前提下,怎能将产区办好?产区的规模经营效益出不来,企业也只能依靠自己去发展。这里的隐患不但在于产区核心竞争力的建设问题,也随时面临着产区的“崩盘”:一旦有哪个企业出了市场问题,例如假酒,整个产区将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另一方面,是关于产区的粗暴种植。任何一个产区都有自己的特色,这是整体大环境和产区小环境决定的。但一个好的产区能否出好葡萄,还取决于产区种植的管理。一是关于病虫害的控制。我到过黄河故道产区,在实地采访中发现,那的产区病虫害很严重,种植期间,每隔10天必须喷一次农药,雨后必须再喷一次,否则病虫害会严重影响葡萄质量。我国很多产区都存在着病虫害,但产区管理问题令人担忧。二是为了利益而不顾质量。农民管的是我今年能卖多少钱,企业管的是今年能否收到葡萄,这种前提下,质量监控就会弱化,即使产区再好也无济于事,它是一个整体管理的问题。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才到。目前,我们的产业还不成熟.只有各个产区的集聚效应出来了,我国的葡萄酒才能真正上一个台阶。
第二,行业标准问题
我们的行业标准总是难产。但是,没有阵痛就没有新生。什么是标准?标准就是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我们承认制定标准要结合现实情况,但我们的标准一直都是“双轨制”。同时,中国是世界上最讲“人情世故“的国家,非常重感情,这就难免感情用事,所以也就难免浮于表面。标准的制定的确没那么容易、那么简单,国际标准我们还不能立即全面适用,但就连国内标准是否已经推广得很好、落实得很到位呢?我看未必。企业自身的标准依然在大行其道。
自古以来,没有规矩便没有方圆。是先要规矩还是先要方圆?先有方圆就会没有规矩,只要规矩不要方圆也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问题更在于有了一个并不严格的规矩或者有了规矩而没有严格执行,都是会出问题的。
以前的规矩我们都能理解,但以后不行了。随着和国际市场的不断接轨,我们不能在自己单独玩了,要大家一起来玩,大家玩才是真的玩。一起玩就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游戏规则。我们越来越不是规矩的制定者了,谁是?消费者!如果你的规矩不符合消费者的评判,对不起,我们不参加。那时,我们的企业只能迎风流泪,徒叹上天了。
2008年是我们多么期盼的一年啊!这一年,我们的企业希望能有一个漂亮的收获,赚得钵满盆满。但,国外的众多企业也在筹划着进入中国,这是一个分水岭,对他们而言,2008年是进入中国的大好时机。而2008年以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我们充分地将5000千年的文化展示给世界,也将近30年的改革开放成果展示给世界,用毛主席的话叫“当惊世界殊”!全世界人们都发现,原来中国这么富有,消费葡萄酒这么大方!于是我们成为世界葡萄酒企业的新大陆,他们蜂拥而来,向恶狼一样地蚕食我们的市场。但我们消费市场这块蛋糕的成长还没那么快,但突然多了那么多人来分,于是在眼花缭乱的诱惑面前,消费者选择余地大增,“只要最贵,不要最好”、“只要国外,不要国产”、“只要好喝,不要文化”!
第三:产品质量问题
“不是我知道,只是大家都不说”。看来这是一个大问题。我们其实在不知不觉中开始走向世界了。据海关统计,2006年1—9月,我国进口葡萄酒8758万升,比去年同期增长91.1%,已超2005年全年的进口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其中酒精度较低的葡萄酒进口增势强劲,烈性葡萄酒进口增势较缓,进口大包装葡萄酒占主要地位,小包装可直接销售的葡萄酒进口所占比重较小。我国越来越多的制酒企业从海外进口大桶葡萄酒原酒,在落地后再分装成小包装的葡萄酒出售。同时,进口价格呈下降趋势,洋葡萄酒逐渐用低端品种挤占国内市场。
这些数字有多少水份,我们不知道。但向来是只会多不会少。国外企业已经先从原料上逐步控制我们了。我们的国产品牌的酒瓶中有多少是装着外国原酒?只有企业自己才能回答!消费者不知道。但,这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我们都接触过很多消费者,我们自己也是消费者,我们很清楚“物美价廉”对我们的意义。我们的很多企业只是做到“价廉”,还不能做到“物美”。只有价廉没有物美,消费者不会买单;只有物美而没有价廉,市场也不会做大。
最新行业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医用腹膜透析机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趋势研究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股票配资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心电监护系统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旋臂起重机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决策咨询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助力机械手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搬运型机器人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策略咨询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码垛机器人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酪蛋白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单甘酯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机遇预测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氨基磺酸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机遇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