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奶粉国产化的“三重门”
“新西兰原装进口”———在雅培奶粉包装罐上都能够看到的这行小字,估计在不久的未来将会完全消失。随着雅培广州营养工厂的落成,五大洋奶粉品牌将全部实现中国国产化,届时,可以想像,纯进口奶粉或许会成为一些进口货架上的珍品,又或许是只能在暗地里交易的“水货”……
当国产奶粉在三聚氰胺事件中全军覆没之时,洋奶粉成了唯一的安全岛。而国产奶粉让渡出来的巨大消费市场,使这些一直高高在上的洋奶粉品牌终于按捺不住本土化的冲动。进军中国市场,成了他们2009年的主要使命。但是,当洋奶粉剥下了“纯进口”的外衣后,消费者的信任感可能也将随之流失。奶源和生产工艺的日渐本土化,使洋奶粉怀揣成本降低喜悦的同时,必然面临着更多质疑的眼光。
雅培国产化落地,仍然伴随着一个附加声明:他们的奶源仍然将全部采用新西兰奶源。这或可在“国产化洋奶粉”与“国产化洋奶粉的外国奶源”的联系上,继续保持消费者的信赖和忠诚。
至此,雀巢、美赞臣、多美滋、惠氏、雅培全部迈进中国门槛制造。在中国本土乳业面临着2008年重创之后信誉几乎尽失的窘境以及洗牌时代的无力感的时候,外资品牌奶粉随着雅培的落地,基本上完成了洋奶粉本土化生产的布局。
但当外资奶粉制造商跨进中国化门槛、和中国奶粉生产者一起排队分蛋糕的时候,同样面临着信誉、安全、质量的“三重门”考验。
一场关于技术和流程的中国化考试
“不,我们现在不打算在中国生产婴儿奶粉,我们不这样做,尽管我们可以轻易在中国生产。”
“中国去年出现三聚氰胺事件,我们感到可怜的父母们的悲伤恐惧和惊慌。”中国婴儿奶粉提供商的后来者、山姆源(广州)营养品有限公司副总裁迈可·麦考利接受本报采访时,对本土化经营说了不。
但这极个别的案例并不能改变美赞臣、雅培们的中国本土化之梦。而曾经在数年前,这些洋奶粉臣头甫进入中国市场之时,也曾信誓旦旦地表示将坚持进口而缓行本土化生产。
曾经一直关注雀巢、美赞臣、雅培等洋品牌国产化的观察家认为,奶粉原料进入中国的再包装过程,会让曾经是该品牌的坚定消费者,产生观望心态。
这可能会颠覆AC尼尔森公司曾经做过的一项调查:尼尔森针对国内某领域专业人员做了一项对奶粉品牌认知认可与推荐度的调查。在知名度和推荐度方面,选择国产奶粉的不到两成。但是,曾经信赖洋奶粉制造商所在国对食品行业生产流程监控严苛的消费者,会否对散漫的中国奶粉制造监督机制的新加入者洋面孔的信心动摇,从而改变尼尔森的这一调查数据呢?
惠氏和多美滋的新一轮风波,已经造成了品牌一定程度的信誉指数损耗。并且持续地表现在市场的销售上。这让陆续国产的洋奶粉———不论它的奶源来自何处———面临着技术监控和消费者裁判的重大挑战。
雀巢在发给本报的书面采访内容中说,前期投资7000万人民币的北京研发中心已经于2008年10月底开业,将致力于为雀巢集团尤其是在中国的运营提供高端的研发支持,包括在质量检测、食品安全和营养方面的研究。北京研发中心也侧重于研究当地消费者的口味偏好,更好地调整其现有产品和开发新的产品,不断为中国消费者提供营养、健康和美味的食品。
洋品牌的国产化,在许多领域存在着“制造适合中国国情的产品”的旗号。这种“两国两制”的局面,在某些大件消费品领域已经多有诟病。洋奶粉的国产化,是否可以度过这种信誉被质疑的阶段,则需要人们,尤其是婴儿的第一口尝试,以及技术和流程标准的中国化考试。
必须都持有好牌
雅培在接受本报针对这一问题的采访时表示:可以相信的是,和雅培一样,其他乳业企业在被问及上述问题时大致都会作出基本正面的回应。但是雅培认为,作出乐观表示和作出实际动作,中间还是有距离的。
有媒体曾问及雅培公司如何看待三聚氰胺事件对中国乳业市场可能带来的后果以及前景时,雅培说,他们看到市场和消费者对进口高品质婴幼儿配方奶粉需求的增长。在未来的5年内,中国还将继续保持在美国以外地区20%的增长。
有人认为,雅培新厂的竣工和投产乃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并无关所谓信心。观察者评论说:不论是先来者和后来者,断然不能拿着赌博中国巨大市场的心态。“好的奶粉的标准,是一样的。”他说。
雀巢提供给本报的数据说,作为最早来到中国的外资企业之一,雀巢在中国已有20年的本地生产经验。2007年销售额为130亿元人民币,固定雇员约13,000名。目前在中国销售的雀巢产品99%是在中国本地生产的。山姆源(广州)副总裁迈可也表达他们2009年的目标是:在同类奶粉中,他们要占有5%的份额。
据相关调查数据,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份额近50亿元,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年均市场增长保持在15%左右。
这或许是洋奶粉中国本土化生产的原动力。不论如何,中国消费者恐怕不愿意再次看到国产化的洋奶粉“惠氏、多美滋”事件的再次出现———这将会对洋奶粉产生致命的打击。
“毕竟,中国奶粉业,经历了2008年从幼小生命的消失、到暴露出来的生产流程的巨大弊病、整个市场的被摧毁、以及制造毒奶粉的商人被判处死刑的代价后,它不可能再回到从前的老路。这些,都是洋奶粉国产化的契机,也是他们面临的巨大挑战。”
“2009年乳业洗牌,将迫使每个参与者,都要持一手好牌。”
2009中国奶粉业的鲇鱼?
奶粉行业的分析与观察者王丁棉先生提供的数据显示,2008年排名前5家的洋奶粉最低份额17亿元,最高24亿元,悬殊不过7亿元左右,意味着多数外资奶粉品牌实力并无太大悬殊。“然而随着国产化品牌的增多,这一格局在今年或有被打破的可能。”
“的确,我们的奶粉美国生产,进入中国会在成本和效率上存在问题,但是公司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安全。”迈可对记者说,“美国的孩子庆幸的是,我们可以给他们提供高质量的奶粉。”这家公司的奶粉自从2006年进入中国,还没有涉及到任何丑闻。
毋庸讳言的是,洋品牌的进入,会带来其原有的先进技术和严格的生产标准。“也许更多的是,在这两个基础上,带来的价格的竞争。”分析者说。
牛奶本身的干物质成分是一定的,没有大的差别,所以奶粉的成分也基本上没有什么差别。奶粉配方都是根据国际标准制作的。本土的发展并不逊色,区别就在于,国际品牌的历史悠久,品牌知名度高,他们的营销非常成功,技术服务非常到位。举例来说,在孕妇怀胎之时,他们会主动为孕妇培训怀孕的注意事项以及她们应该喂给婴儿何种奶粉。这正是国内企业所欠缺的。
在“生产成本”这一项里,洋奶粉注重科技投入,在奶粉中加入“核苷酸,AHA”等物质,这也决定了产品的价格较高。同时,洋奶粉又由于相比国产奶粉的销售和运输环节要多,运费和破损率自然要比国产奶粉多,所以洋奶粉的价格自然比国产要高。
“洋奶粉的国产化,是他们看到这个越来越大的市场利润空间。他们现在弥补上了成本过高的短板。”
在婴幼儿奶粉领域,美国除了惠氏之外,有四家奶粉制造商在竞争,而在中国市场,有30多家可替代的同质商品制造商在专注于市场竞争。“也许洋奶粉国产化会遭到质疑或者诟病,但至少他们是真正入水的鲇鱼。”分析者评论。
当国产奶粉在三聚氰胺事件中全军覆没之时,洋奶粉成了唯一的安全岛。而国产奶粉让渡出来的巨大消费市场,使这些一直高高在上的洋奶粉品牌终于按捺不住本土化的冲动。进军中国市场,成了他们2009年的主要使命。但是,当洋奶粉剥下了“纯进口”的外衣后,消费者的信任感可能也将随之流失。奶源和生产工艺的日渐本土化,使洋奶粉怀揣成本降低喜悦的同时,必然面临着更多质疑的眼光。
雅培国产化落地,仍然伴随着一个附加声明:他们的奶源仍然将全部采用新西兰奶源。这或可在“国产化洋奶粉”与“国产化洋奶粉的外国奶源”的联系上,继续保持消费者的信赖和忠诚。
至此,雀巢、美赞臣、多美滋、惠氏、雅培全部迈进中国门槛制造。在中国本土乳业面临着2008年重创之后信誉几乎尽失的窘境以及洗牌时代的无力感的时候,外资品牌奶粉随着雅培的落地,基本上完成了洋奶粉本土化生产的布局。
但当外资奶粉制造商跨进中国化门槛、和中国奶粉生产者一起排队分蛋糕的时候,同样面临着信誉、安全、质量的“三重门”考验。
一场关于技术和流程的中国化考试
“不,我们现在不打算在中国生产婴儿奶粉,我们不这样做,尽管我们可以轻易在中国生产。”
“中国去年出现三聚氰胺事件,我们感到可怜的父母们的悲伤恐惧和惊慌。”中国婴儿奶粉提供商的后来者、山姆源(广州)营养品有限公司副总裁迈可·麦考利接受本报采访时,对本土化经营说了不。
但这极个别的案例并不能改变美赞臣、雅培们的中国本土化之梦。而曾经在数年前,这些洋奶粉臣头甫进入中国市场之时,也曾信誓旦旦地表示将坚持进口而缓行本土化生产。
曾经一直关注雀巢、美赞臣、雅培等洋品牌国产化的观察家认为,奶粉原料进入中国的再包装过程,会让曾经是该品牌的坚定消费者,产生观望心态。
这可能会颠覆AC尼尔森公司曾经做过的一项调查:尼尔森针对国内某领域专业人员做了一项对奶粉品牌认知认可与推荐度的调查。在知名度和推荐度方面,选择国产奶粉的不到两成。但是,曾经信赖洋奶粉制造商所在国对食品行业生产流程监控严苛的消费者,会否对散漫的中国奶粉制造监督机制的新加入者洋面孔的信心动摇,从而改变尼尔森的这一调查数据呢?
惠氏和多美滋的新一轮风波,已经造成了品牌一定程度的信誉指数损耗。并且持续地表现在市场的销售上。这让陆续国产的洋奶粉———不论它的奶源来自何处———面临着技术监控和消费者裁判的重大挑战。
雀巢在发给本报的书面采访内容中说,前期投资7000万人民币的北京研发中心已经于2008年10月底开业,将致力于为雀巢集团尤其是在中国的运营提供高端的研发支持,包括在质量检测、食品安全和营养方面的研究。北京研发中心也侧重于研究当地消费者的口味偏好,更好地调整其现有产品和开发新的产品,不断为中国消费者提供营养、健康和美味的食品。
洋品牌的国产化,在许多领域存在着“制造适合中国国情的产品”的旗号。这种“两国两制”的局面,在某些大件消费品领域已经多有诟病。洋奶粉的国产化,是否可以度过这种信誉被质疑的阶段,则需要人们,尤其是婴儿的第一口尝试,以及技术和流程标准的中国化考试。
必须都持有好牌
雅培在接受本报针对这一问题的采访时表示:可以相信的是,和雅培一样,其他乳业企业在被问及上述问题时大致都会作出基本正面的回应。但是雅培认为,作出乐观表示和作出实际动作,中间还是有距离的。
有媒体曾问及雅培公司如何看待三聚氰胺事件对中国乳业市场可能带来的后果以及前景时,雅培说,他们看到市场和消费者对进口高品质婴幼儿配方奶粉需求的增长。在未来的5年内,中国还将继续保持在美国以外地区20%的增长。
有人认为,雅培新厂的竣工和投产乃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并无关所谓信心。观察者评论说:不论是先来者和后来者,断然不能拿着赌博中国巨大市场的心态。“好的奶粉的标准,是一样的。”他说。
雀巢提供给本报的数据说,作为最早来到中国的外资企业之一,雀巢在中国已有20年的本地生产经验。2007年销售额为130亿元人民币,固定雇员约13,000名。目前在中国销售的雀巢产品99%是在中国本地生产的。山姆源(广州)副总裁迈可也表达他们2009年的目标是:在同类奶粉中,他们要占有5%的份额。
据相关调查数据,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份额近50亿元,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年均市场增长保持在15%左右。
这或许是洋奶粉中国本土化生产的原动力。不论如何,中国消费者恐怕不愿意再次看到国产化的洋奶粉“惠氏、多美滋”事件的再次出现———这将会对洋奶粉产生致命的打击。
“毕竟,中国奶粉业,经历了2008年从幼小生命的消失、到暴露出来的生产流程的巨大弊病、整个市场的被摧毁、以及制造毒奶粉的商人被判处死刑的代价后,它不可能再回到从前的老路。这些,都是洋奶粉国产化的契机,也是他们面临的巨大挑战。”
“2009年乳业洗牌,将迫使每个参与者,都要持一手好牌。”
2009中国奶粉业的鲇鱼?
奶粉行业的分析与观察者王丁棉先生提供的数据显示,2008年排名前5家的洋奶粉最低份额17亿元,最高24亿元,悬殊不过7亿元左右,意味着多数外资奶粉品牌实力并无太大悬殊。“然而随着国产化品牌的增多,这一格局在今年或有被打破的可能。”
“的确,我们的奶粉美国生产,进入中国会在成本和效率上存在问题,但是公司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安全。”迈可对记者说,“美国的孩子庆幸的是,我们可以给他们提供高质量的奶粉。”这家公司的奶粉自从2006年进入中国,还没有涉及到任何丑闻。
毋庸讳言的是,洋品牌的进入,会带来其原有的先进技术和严格的生产标准。“也许更多的是,在这两个基础上,带来的价格的竞争。”分析者说。
牛奶本身的干物质成分是一定的,没有大的差别,所以奶粉的成分也基本上没有什么差别。奶粉配方都是根据国际标准制作的。本土的发展并不逊色,区别就在于,国际品牌的历史悠久,品牌知名度高,他们的营销非常成功,技术服务非常到位。举例来说,在孕妇怀胎之时,他们会主动为孕妇培训怀孕的注意事项以及她们应该喂给婴儿何种奶粉。这正是国内企业所欠缺的。
在“生产成本”这一项里,洋奶粉注重科技投入,在奶粉中加入“核苷酸,AHA”等物质,这也决定了产品的价格较高。同时,洋奶粉又由于相比国产奶粉的销售和运输环节要多,运费和破损率自然要比国产奶粉多,所以洋奶粉的价格自然比国产要高。
“洋奶粉的国产化,是他们看到这个越来越大的市场利润空间。他们现在弥补上了成本过高的短板。”
在婴幼儿奶粉领域,美国除了惠氏之外,有四家奶粉制造商在竞争,而在中国市场,有30多家可替代的同质商品制造商在专注于市场竞争。“也许洋奶粉国产化会遭到质疑或者诟病,但至少他们是真正入水的鲇鱼。”分析者评论。
最新行业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医用腹膜透析机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趋势研究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股票配资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心电监护系统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旋臂起重机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决策咨询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助力机械手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搬运型机器人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策略咨询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码垛机器人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酪蛋白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单甘酯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机遇预测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氨基磺酸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机遇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