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国白羽和黄羽肉鸡生产形势分析及前景展望
我国城乡居民食用鸡肉主要由白羽肉鸡、黄羽肉鸡和淘汰种鸡三部分组成,白羽肉鸡主要是指快大型肉鸡,从国外引进,是我国肉鸡生产主导品种,数量最多,主要品种有AA+、罗斯308、科宝和海波罗等,年商品鸡出栏约在32亿只,占整个肉鸡商品生产总量的64%左右;黄羽肉鸡主要是指我国地方优势品种,叫土种鸡,广大消费者多数称之为“三黄鸡”,也有称草鸡、柴鸡、童子鸡,黄羽肉鸡除土种鸡外,还有大量导入外血的“仿土鸡”,年商品鸡出栏约为18亿只,占整个 肉鸡商品生产总量的36%左右。淘汰种鸡主要是指淘汰肉种鸡和蛋种鸡,大概每年有近10亿只饲养周期在500天左右的老龄淘汰肉用和蛋用种鸡,经过屠宰作 为腌制品或进行深加工。
一 我国当前白羽和黄羽肉鸡生产形势分析
1 产业发展跌宕起伏,变幻莫测
白羽肉鸡饲养业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产业,特别是近10年来,随着肉鸡产业化向纵深发展,生产数量迅速增长,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出口创汇 乃至安排剩余劳动力就业起到了积极的重要作用。快大型肉鸡的主要消费群体为工厂、学校、航空、快餐等团体或加工成熟制品出口,主产区分布在山东、河南、辽宁、河北、江苏等省的大型一条龙企业,国内饲养总量2002年达到了顶峰,祖代种鸡76.3万套,父母代种鸡2 500万套,商品肉鸡25亿只;2004年春天又由于“禽流感”影响,使正在复苏的肉鸡业又遭迎头一棒,饲养总量继续下降到祖代种鸡48万套,父母代种鸡 2 000万套,商品肉鸡20亿只,比2002年下降了三分之一;2005年4~10月市场强劲复苏,正当从业者满怀信心,逐步恢复元气之时,10月份“禽流感”全球风波,使肉鸡业“屋漏偏遇连夜雨”,又一次遭受沉重打击,2005年的饲养总量祖代种鸡52万套,父母代种鸡2 100万套,商品肉鸡21亿只;2006年上半年市场一直在成本线下运行,在一大批肉鸡生产场(户)关停并转后,下半年开始一直至今已一整年迎来了肉鸡业发展的春天,但饲养总量从祖代到父母代到商品代与2004年和2005年基本趋于持平。相对于国外快大型白羽肉鸡,地方黄羽肉鸡一向深受我国市场的欢迎,我国优质鸡生产,初始是面向广东、广西,特别是港澳市场的需求展开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完善,优质鸡的需求 量不断加大,主要消费群体是高档餐饮业和家庭消费,主产省分布在华南、华东、广西、四川、湖南、湖北等区域,优质鸡生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肉鸡饲养业。目前我国从事优质鸡生产的企业,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快大型肉鸡相比,在资金、技术、规模上都有相当大的差距,发展我国的优质鸡产业,需要包括政府、科研单位和生产企业的纵向横向联合。黄羽肉鸡的市场涨落与白羽肉鸡的市场涨落基本吻合。
2 目前发展态势强劲,效益颇丰
除 2005年4~10月外,由于2002年10月至2006年6月累计3年行情长时期低迷和受禽流感的影响,一大批养殖场(户)关停并转,导致家禽存栏量大幅下降,初步估计,目前白羽和黄羽肉鸡的存栏总量仅为2002年的2/3,去年7月下旬以来,肉鸡产品市场行情逐渐复苏,但商品雏供应不足,加上养殖户发展生产也更加理性,促使肉鸡市场强劲复苏。另外,肉鸡出口量逐步增加,生猪高热病,以及北方肉鸡发病严重等因素,也是肉鸡业良好运行态势长达1年多的重要 因素,从江、浙、沪5月份市场看,白羽肉鸡父母代种雏平均售价高达18.34元/套,去年同期3.01元/套,目前每套的赢利空间在9元/套左右;商品雏平均售价达3.55元/只,去年同期0.41元/只,目前每只的赢利水平在2.10元/只左右;商品毛鸡平均售价9.20元/千克,去年同期2.15元 /只,目前每只赢利水平达5~8元/只左右;同样,从江、浙、沪5月份市场看,黄羽肉鸡商品雏平均售价达1.40元/只,去年同期0.20元/只,目前每只的赢利水平在0.70~1.00元/只左右;商品毛鸡平均售价9.40元/千克,去年同期5.20元/千克,目前每只的赢利水平达2~4元/只。
3 饲料原料价格上扬,成本增加
回顾2005年和2006年国际、国内玉米期货市场,以及研究玉米供需关系,我们不难发现玉米市场的供需状况确实正在发生根本性改变,而这种改变通过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生机制表现得淋漓尽致。 2007年玉米价格高价位运行,国家粮油信息中心1月份预测,2007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为2735万公顷,较上年的2 705万公顷增加了30万公顷,增幅1.1%。主要原因是玉米种植效益高于大豆,使一部分大豆播种面积转移到玉米中,在气候正常的情况下,预计2007年 我国玉米产量为1.45亿吨,较上年1.42亿吨增长300万吨,增幅2.1%。2007年我国玉米市场供需基本平衡,变数将主要在于世界玉米消费量增长较快,国际市场供求趋紧,因此,出口对市场的拉动作用仍将有所体现。另外,2006年新上马了许多以玉米为原料的酒精、淀粉、赖氨酸、燃料乙醇等大型玉米 深加工项目,玉米粮源越来越少,为玉米价格在高价位运行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
2006年豆类市场行情虽然谈不上波澜壮阔,但也可以说是大落大涨。总的来说,前9个月基本以下跌为主,后两个月以上涨为主。2007年的大豆价格以高位振荡向上为主。一方面,全球大豆仍然供大于求,另一方面,国内大豆大幅减少,国际、国内大豆市场走势处于涨跌两难境地。2006年国产大豆价格上涨的主要动力来自于进口大豆价格上涨和成本提高,导致当前产区大豆存量大幅降低,国内外豆油价格上涨推动国产大豆压榨利润丰厚,带动了加工压榨需求,推动豆价上涨。另外,由于2006年度玉米价格大幅上涨,种植效益高于大豆,预计2007年国产大豆产量较低,国内需求主要依靠进口大豆来满足。
综上分析,2007年肉鸡饲料主原料玉米、豆粕的市场价格上扬,江、浙、沪市场5月份价格,玉米平均价1 660元/吨,较去年同期的1 350元/吨上涨22.96%,豆粕平均价2 280元/吨,较去年同期的2 180元/吨上涨4.59 %,肉鸡全价颗粒料前期平均价2 600元/吨,后期平均价2 400元/吨;较去年同期的前期2 400元/吨,后期2 200元/吨分别上涨了200元/吨。主要原因是国内粮食的供求处于紧平衡,2007年饲料原料价格涨幅将有所提高,直接助推肉鸡养殖成本提高。
4 加工企业有利可图,毛鸡价高
据了解,目前肉鸡屠宰企业的库存不大,禽流感对消费者的影响逐步消除,消费市场需求加大,产品价格必须顺势上涨,屠宰企业冰鲜产品内销价高,熟制品出口利润丰厚,收购力度自然会加强,助推毛鸡价格水涨船高。而且由于近期毛鸡因多种原因提前出栏,导致存栏下降,这种平衡已被打破,迫使毛鸡价格较长时间内居高不下。根据目前情况分析,毛鸡价格下半年仍在高价位运行。
5 疫病综合防治措施有待加强
简易的鸡舍、落后的设备、粗放的管理、传统的技术已很难生产出符合国际标准的鸡肉产品,农村规模饲养户由于缺乏系统而全面的技术培训,加上文化素质跟不上技术进步,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缺乏隔离、消毒、预防、治疗等综合防疫措施的全面落实,给AI、ND、IB等传染病的暴发提供了温床,另外,预防不得力、治疗方法欠科学、盲目用药严重。因此,我们在发展肉鸡生产时,应改善饲养条件,加强饲养管理,完善防疫体系来保障肉鸡业可持续发展。
二 我国白羽和黄羽肉鸡当前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是农业大国,白羽和黄羽肉鸡饲养周期短,见效快,饲料转化率高,在整个大农业乃至畜牧业中比较效益高。在国内市场上,黄羽肉鸡具有品种多、肉嫩、味美和价廉的优势;在国际市场上,白羽肉鸡胸肉和腿肉比重大,在出口创汇方面深受市场欢迎,因此,白羽和黄羽肉鸡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要想使之良性循环, 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正视当前生产存在的共性问题。
1 市场供求机制有待改善
近年来,我国肉鸡业在发展中受市场影响,生产出现较大“波动”现象,是困扰行业健康、有序、稳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快大型白羽祖代存栏量缺乏行业自律,盲目引进;黄羽肉鸡鸡种代次明显偏低甚至混杂,以肉杂鸡冒充优质肉鸡,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体制尚处在“转轨时期”,法律法规不健全,制度措施不完善,宏观调控手段不够有力;规模化家禽企业占的比重小,农户小生产占大多数,再加上信息不畅,使分散的农户,要么一哄而上,要么一哄而下,供求关系难以平衡。
2 良繁体系建设有待完善
全国黄羽肉鸡良繁体系建设明显滞后于白羽肉鸡,各地虽然因地制宜发展黄羽肉鸡生产,但在种源配套上缺乏统一协调,明显表现出小区域、小规模特色。北方以白羽肉鸡生产为主力军,黄羽肉鸡生产整体滞后,良繁体系更是无从谈起。
3 黄羽肉鸡饲养标准有待制订
黄羽肉鸡的饲养量在逐年增加,但对不同地区、不同品种和不同季节的黄羽肉鸡营养需要量的研究很少。到目前为止,国内仍没有统一完善的黄羽肉鸡饲养标准,依然参照白羽肉鸡或土种黄鸡的饲养标准或各公司自定的标准,这势必会影响生产性能的发挥,降低饲养效益。应根据快速、中速和优质黄羽肉鸡的不同类型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分阶段开展黄羽肉鸡营养需要量的研究,制订出切合实际的黄羽肉鸡饲养标准。
4 市场品牌战略有待推进
经历了AI的洗礼后,活禽上市及屠宰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活鸡上市更加规范并有了一定的门槛,活鸡的宰杀在通过严格检疫的基础上各地都在推行定点屠宰。这也给规模化养殖企业的品牌战略提出了新的要求,各地在推行活鸡带脚环上市、冰鲜鸡上超市的同时,我们应在ISO9000、ISO14000、HACCP 以及无公害、绿色认证上下功夫,化力气,打造肉鸡品牌,实行优质优价。
5 产业化经营机制有待推广
各生产经营场家各自为政,自产自销,很少有区域性的联合,产品未能联合进入市场,产业化体系建设不够横向联合、纵向深入。因此,未来肉鸡业发展应推广“公司+农户”模式,以企业为龙头,联合千家万户养殖农户,运用公司较充足的资金进行技术开发和组织营销体系,增加利润空间。
三 发展白羽和黄羽肉鸡业前景展望和对策措施
1 前景展望
(1)从发展速度分析,肉鸡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肉鸡业在没有国家经济补贴的情况下,以高效率、低成本的优势,发展为农牧业领域中产业化程度最高的领域,其总产量已占世界第二位。据报道,2002年, 中国肉鸡总产量达948万吨,比1990年增长了3.5倍,占世界肉鸡总产量的15.7%。2002年出口肉鸡55万吨,虽然只占到鸡肉产量的5.8%, 但直接带动了中国肉鸡约23%的生产量。近年来,尽管国外肉鸡产品每年进口约80多万吨,加上走私的有100多万吨,但是中国肉鸡产量仍以5%~10%的速度持续增长。2002年肉鸡生产比1984年增长了5.8倍,平均年递增率为11.5%。可见,随着鸡肉消费水平的逐年上升,将助推肉鸡产业的快速发展。
(2)肉类比重逐步增加
2002 年中国肉鸡生产占总肉类产量的14%,比1984年的6.2%提高了7.5%;与此同时,猪肉生产由占总肉类产量的84%降低到65.9%。而从世界范围 来看,鸡肉、猪肉产量分别占总肉类产量的25%和39%,中国比世界鸡肉占有率还低11%,而猪肉比世界高27%。
(3)人均消费保持稳定增长
中国鸡肉的年人均消费从1984年1.03kg,发展到2001年的6.89kg,增长了35.7倍,成为仅次于猪肉的第二大肉类消费品。由于鸡肉有着杰出的营养价格比,因为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与鱼同称为“白肉”,成为世界普遍受到欢迎的优质动物性蛋白质来源,其消费量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增长速度远远高于猪肉和牛肉。美国是世界上人均消费鸡肉最多的国家,1986年,人均消费鸡肉27.48kg,超过了猪肉,成为第二大肉类消费品;1996年,人均 消费鸡肉44.44kg,超过了牛肉,成为第一大肉类消费品。2002年,人均消费鸡肉49.7kg,比1990年增长46%,高于猪肉消费量64%,高于牛肉消费量19%。
(4)鸡肉出口前景看好
1990年以来,中国的肉鸡出口量由9.55万吨猛增到 2001年的55万吨,占世界总出口量的比重从3.21%增至6.34%,尽管出口鸡肉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不高,仅占中国鸡肉生产总量的5.85%,但是 由于出口鸡肉主要是高价值的鸡腿肉和鸡胸肉为主,平均来说出口鸡肉占整只鸡重量的25%左右,事实上,全国有21.8%的肉鸡生产量是直接为出口提供产品的。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制约,近几年来肉鸡出口未见增长,只要我们加强基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管理,完全可以在国际市场争取出口份额来推动肉鸡业的快速发展。
(5)消费需求旺盛
我国优质鸡产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的、大众的、具有坚实的市场基础,具有皮薄肉嫩,骨细而软、脂肪分布均匀、食之味美、嫩、滑的特点,人们对“三黄鸡”的青睐,源于千百年来养成的口味习惯。黄羽肉鸡虽然是相对于白羽肉鸡而言的一种优质肉用型鸡。优质鸡产业化工作最初是围绕广东及港澳消费市场的要求开展,现在上海、江苏、浙江、福建等市场也越来越大,与快大型肉鸡相比,随着中国的发展壮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的加大,黄羽肉鸡业的前景一定光辉灿烂。
2 主要对策
吃一堑,长一智,肉鸡业在经历了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后,逐步趋向理性和成熟。但要使白羽和黄羽肉鸡业健康有序稳定发展,还需要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的共同努力。
(1)政府依法行政,促进行业管理有序
《畜牧法》的出台,使肉鸡业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议政府畜牧管理部门可在以下方面加大管理,以保障肉鸡业可持续发展。
①建议家禽业建立准入制度
目前我国肉鸡业门槛太低,我国虽有《动物防疫法》及防疫体系,但并没有建立家禽行业的准入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需经审批可随时从事家禽生产,这是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时代产生的,但在当今产品以商业流通为主的社会里,显然难以达到食品安全及防控禽流感的要求。建议政府对从事家禽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建立严格 的准入制度,经过环境评估,对技术与管理能力达到相应要求的才能领证从事家禽生产。
②建议政府出台对家禽业保险的扶持政策以及落实家禽业扶持政策
家禽业面临的风险包括自然风险、疫病风险、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任何一种风险都可使企业致命。然而,当前保险业对家禽业的风险望而生畏,不敢问津。建议政府出台对家禽业保险的扶持政策,以规避肉鸡养殖业的各种风险。另外,禽流感是突发性事件,对非疫区肉鸡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考虑到以后禽流感防控是一件全社 会共同关注的大事,定会对家禽业造成一定的损失,这损失不是企业的机制、
体制、管理的问题,而是出于公共安全的应急预案带来的。建议政府因这种突发事件对肉鸡业造成的影响和损失,采取各种政策加大补偿和扶持。
③建议政府从源头上加强对进口祖代种鸡配额的管理
从源头上加强对进口祖代种鸡配额的管理,对新上祖代鸡场实施更为严格的审批制度,祖代年投放总量上严格把握在55~60万套范围内,以避免恶性竞争的再度发生。
(2)协会沟通政企,促进行业自律规范
中国畜牧业协会是联结政府和企业的桥梁和纽带,通过协会把政府的有关政策,特别是快大型白羽祖代进口量和地方优质鸡原种鸡存栏情况及时反馈给企业,企业通过向协会上报祖代和父母代和地方优质鸡原种存栏、种雏、商品雏、商品鸡的产出量和市场价格情况等信息,促使企业自律。
(3)企业强化管理,促进节支降本增效
在肉鸡业各种风险面前,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不能改变整个外部环境,但能改变企业本身。在市场疲软、禽流感冲击等各种不利条件下,不能随波逐流、任期自然、被动适应,而应坚定必胜信念,做好应急工作,从机制、体制着手,从降本节支等做起,冷静分析周期长短,积极筹措资金来源。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凭质量、信誉、管理、品牌、资金的优势,力挫群雄,立于不败之地。
一 我国当前白羽和黄羽肉鸡生产形势分析
1 产业发展跌宕起伏,变幻莫测
白羽肉鸡饲养业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产业,特别是近10年来,随着肉鸡产业化向纵深发展,生产数量迅速增长,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出口创汇 乃至安排剩余劳动力就业起到了积极的重要作用。快大型肉鸡的主要消费群体为工厂、学校、航空、快餐等团体或加工成熟制品出口,主产区分布在山东、河南、辽宁、河北、江苏等省的大型一条龙企业,国内饲养总量2002年达到了顶峰,祖代种鸡76.3万套,父母代种鸡2 500万套,商品肉鸡25亿只;2004年春天又由于“禽流感”影响,使正在复苏的肉鸡业又遭迎头一棒,饲养总量继续下降到祖代种鸡48万套,父母代种鸡 2 000万套,商品肉鸡20亿只,比2002年下降了三分之一;2005年4~10月市场强劲复苏,正当从业者满怀信心,逐步恢复元气之时,10月份“禽流感”全球风波,使肉鸡业“屋漏偏遇连夜雨”,又一次遭受沉重打击,2005年的饲养总量祖代种鸡52万套,父母代种鸡2 100万套,商品肉鸡21亿只;2006年上半年市场一直在成本线下运行,在一大批肉鸡生产场(户)关停并转后,下半年开始一直至今已一整年迎来了肉鸡业发展的春天,但饲养总量从祖代到父母代到商品代与2004年和2005年基本趋于持平。相对于国外快大型白羽肉鸡,地方黄羽肉鸡一向深受我国市场的欢迎,我国优质鸡生产,初始是面向广东、广西,特别是港澳市场的需求展开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完善,优质鸡的需求 量不断加大,主要消费群体是高档餐饮业和家庭消费,主产省分布在华南、华东、广西、四川、湖南、湖北等区域,优质鸡生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肉鸡饲养业。目前我国从事优质鸡生产的企业,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快大型肉鸡相比,在资金、技术、规模上都有相当大的差距,发展我国的优质鸡产业,需要包括政府、科研单位和生产企业的纵向横向联合。黄羽肉鸡的市场涨落与白羽肉鸡的市场涨落基本吻合。
2 目前发展态势强劲,效益颇丰
除 2005年4~10月外,由于2002年10月至2006年6月累计3年行情长时期低迷和受禽流感的影响,一大批养殖场(户)关停并转,导致家禽存栏量大幅下降,初步估计,目前白羽和黄羽肉鸡的存栏总量仅为2002年的2/3,去年7月下旬以来,肉鸡产品市场行情逐渐复苏,但商品雏供应不足,加上养殖户发展生产也更加理性,促使肉鸡市场强劲复苏。另外,肉鸡出口量逐步增加,生猪高热病,以及北方肉鸡发病严重等因素,也是肉鸡业良好运行态势长达1年多的重要 因素,从江、浙、沪5月份市场看,白羽肉鸡父母代种雏平均售价高达18.34元/套,去年同期3.01元/套,目前每套的赢利空间在9元/套左右;商品雏平均售价达3.55元/只,去年同期0.41元/只,目前每只的赢利水平在2.10元/只左右;商品毛鸡平均售价9.20元/千克,去年同期2.15元 /只,目前每只赢利水平达5~8元/只左右;同样,从江、浙、沪5月份市场看,黄羽肉鸡商品雏平均售价达1.40元/只,去年同期0.20元/只,目前每只的赢利水平在0.70~1.00元/只左右;商品毛鸡平均售价9.40元/千克,去年同期5.20元/千克,目前每只的赢利水平达2~4元/只。
3 饲料原料价格上扬,成本增加
回顾2005年和2006年国际、国内玉米期货市场,以及研究玉米供需关系,我们不难发现玉米市场的供需状况确实正在发生根本性改变,而这种改变通过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生机制表现得淋漓尽致。 2007年玉米价格高价位运行,国家粮油信息中心1月份预测,2007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为2735万公顷,较上年的2 705万公顷增加了30万公顷,增幅1.1%。主要原因是玉米种植效益高于大豆,使一部分大豆播种面积转移到玉米中,在气候正常的情况下,预计2007年 我国玉米产量为1.45亿吨,较上年1.42亿吨增长300万吨,增幅2.1%。2007年我国玉米市场供需基本平衡,变数将主要在于世界玉米消费量增长较快,国际市场供求趋紧,因此,出口对市场的拉动作用仍将有所体现。另外,2006年新上马了许多以玉米为原料的酒精、淀粉、赖氨酸、燃料乙醇等大型玉米 深加工项目,玉米粮源越来越少,为玉米价格在高价位运行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
2006年豆类市场行情虽然谈不上波澜壮阔,但也可以说是大落大涨。总的来说,前9个月基本以下跌为主,后两个月以上涨为主。2007年的大豆价格以高位振荡向上为主。一方面,全球大豆仍然供大于求,另一方面,国内大豆大幅减少,国际、国内大豆市场走势处于涨跌两难境地。2006年国产大豆价格上涨的主要动力来自于进口大豆价格上涨和成本提高,导致当前产区大豆存量大幅降低,国内外豆油价格上涨推动国产大豆压榨利润丰厚,带动了加工压榨需求,推动豆价上涨。另外,由于2006年度玉米价格大幅上涨,种植效益高于大豆,预计2007年国产大豆产量较低,国内需求主要依靠进口大豆来满足。
综上分析,2007年肉鸡饲料主原料玉米、豆粕的市场价格上扬,江、浙、沪市场5月份价格,玉米平均价1 660元/吨,较去年同期的1 350元/吨上涨22.96%,豆粕平均价2 280元/吨,较去年同期的2 180元/吨上涨4.59 %,肉鸡全价颗粒料前期平均价2 600元/吨,后期平均价2 400元/吨;较去年同期的前期2 400元/吨,后期2 200元/吨分别上涨了200元/吨。主要原因是国内粮食的供求处于紧平衡,2007年饲料原料价格涨幅将有所提高,直接助推肉鸡养殖成本提高。
4 加工企业有利可图,毛鸡价高
据了解,目前肉鸡屠宰企业的库存不大,禽流感对消费者的影响逐步消除,消费市场需求加大,产品价格必须顺势上涨,屠宰企业冰鲜产品内销价高,熟制品出口利润丰厚,收购力度自然会加强,助推毛鸡价格水涨船高。而且由于近期毛鸡因多种原因提前出栏,导致存栏下降,这种平衡已被打破,迫使毛鸡价格较长时间内居高不下。根据目前情况分析,毛鸡价格下半年仍在高价位运行。
5 疫病综合防治措施有待加强
简易的鸡舍、落后的设备、粗放的管理、传统的技术已很难生产出符合国际标准的鸡肉产品,农村规模饲养户由于缺乏系统而全面的技术培训,加上文化素质跟不上技术进步,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缺乏隔离、消毒、预防、治疗等综合防疫措施的全面落实,给AI、ND、IB等传染病的暴发提供了温床,另外,预防不得力、治疗方法欠科学、盲目用药严重。因此,我们在发展肉鸡生产时,应改善饲养条件,加强饲养管理,完善防疫体系来保障肉鸡业可持续发展。
二 我国白羽和黄羽肉鸡当前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是农业大国,白羽和黄羽肉鸡饲养周期短,见效快,饲料转化率高,在整个大农业乃至畜牧业中比较效益高。在国内市场上,黄羽肉鸡具有品种多、肉嫩、味美和价廉的优势;在国际市场上,白羽肉鸡胸肉和腿肉比重大,在出口创汇方面深受市场欢迎,因此,白羽和黄羽肉鸡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要想使之良性循环, 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正视当前生产存在的共性问题。
1 市场供求机制有待改善
近年来,我国肉鸡业在发展中受市场影响,生产出现较大“波动”现象,是困扰行业健康、有序、稳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快大型白羽祖代存栏量缺乏行业自律,盲目引进;黄羽肉鸡鸡种代次明显偏低甚至混杂,以肉杂鸡冒充优质肉鸡,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体制尚处在“转轨时期”,法律法规不健全,制度措施不完善,宏观调控手段不够有力;规模化家禽企业占的比重小,农户小生产占大多数,再加上信息不畅,使分散的农户,要么一哄而上,要么一哄而下,供求关系难以平衡。
2 良繁体系建设有待完善
全国黄羽肉鸡良繁体系建设明显滞后于白羽肉鸡,各地虽然因地制宜发展黄羽肉鸡生产,但在种源配套上缺乏统一协调,明显表现出小区域、小规模特色。北方以白羽肉鸡生产为主力军,黄羽肉鸡生产整体滞后,良繁体系更是无从谈起。
3 黄羽肉鸡饲养标准有待制订
黄羽肉鸡的饲养量在逐年增加,但对不同地区、不同品种和不同季节的黄羽肉鸡营养需要量的研究很少。到目前为止,国内仍没有统一完善的黄羽肉鸡饲养标准,依然参照白羽肉鸡或土种黄鸡的饲养标准或各公司自定的标准,这势必会影响生产性能的发挥,降低饲养效益。应根据快速、中速和优质黄羽肉鸡的不同类型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分阶段开展黄羽肉鸡营养需要量的研究,制订出切合实际的黄羽肉鸡饲养标准。
4 市场品牌战略有待推进
经历了AI的洗礼后,活禽上市及屠宰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活鸡上市更加规范并有了一定的门槛,活鸡的宰杀在通过严格检疫的基础上各地都在推行定点屠宰。这也给规模化养殖企业的品牌战略提出了新的要求,各地在推行活鸡带脚环上市、冰鲜鸡上超市的同时,我们应在ISO9000、ISO14000、HACCP 以及无公害、绿色认证上下功夫,化力气,打造肉鸡品牌,实行优质优价。
5 产业化经营机制有待推广
各生产经营场家各自为政,自产自销,很少有区域性的联合,产品未能联合进入市场,产业化体系建设不够横向联合、纵向深入。因此,未来肉鸡业发展应推广“公司+农户”模式,以企业为龙头,联合千家万户养殖农户,运用公司较充足的资金进行技术开发和组织营销体系,增加利润空间。
三 发展白羽和黄羽肉鸡业前景展望和对策措施
1 前景展望
(1)从发展速度分析,肉鸡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肉鸡业在没有国家经济补贴的情况下,以高效率、低成本的优势,发展为农牧业领域中产业化程度最高的领域,其总产量已占世界第二位。据报道,2002年, 中国肉鸡总产量达948万吨,比1990年增长了3.5倍,占世界肉鸡总产量的15.7%。2002年出口肉鸡55万吨,虽然只占到鸡肉产量的5.8%, 但直接带动了中国肉鸡约23%的生产量。近年来,尽管国外肉鸡产品每年进口约80多万吨,加上走私的有100多万吨,但是中国肉鸡产量仍以5%~10%的速度持续增长。2002年肉鸡生产比1984年增长了5.8倍,平均年递增率为11.5%。可见,随着鸡肉消费水平的逐年上升,将助推肉鸡产业的快速发展。
(2)肉类比重逐步增加
2002 年中国肉鸡生产占总肉类产量的14%,比1984年的6.2%提高了7.5%;与此同时,猪肉生产由占总肉类产量的84%降低到65.9%。而从世界范围 来看,鸡肉、猪肉产量分别占总肉类产量的25%和39%,中国比世界鸡肉占有率还低11%,而猪肉比世界高27%。
(3)人均消费保持稳定增长
中国鸡肉的年人均消费从1984年1.03kg,发展到2001年的6.89kg,增长了35.7倍,成为仅次于猪肉的第二大肉类消费品。由于鸡肉有着杰出的营养价格比,因为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与鱼同称为“白肉”,成为世界普遍受到欢迎的优质动物性蛋白质来源,其消费量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增长速度远远高于猪肉和牛肉。美国是世界上人均消费鸡肉最多的国家,1986年,人均消费鸡肉27.48kg,超过了猪肉,成为第二大肉类消费品;1996年,人均 消费鸡肉44.44kg,超过了牛肉,成为第一大肉类消费品。2002年,人均消费鸡肉49.7kg,比1990年增长46%,高于猪肉消费量64%,高于牛肉消费量19%。
(4)鸡肉出口前景看好
1990年以来,中国的肉鸡出口量由9.55万吨猛增到 2001年的55万吨,占世界总出口量的比重从3.21%增至6.34%,尽管出口鸡肉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不高,仅占中国鸡肉生产总量的5.85%,但是 由于出口鸡肉主要是高价值的鸡腿肉和鸡胸肉为主,平均来说出口鸡肉占整只鸡重量的25%左右,事实上,全国有21.8%的肉鸡生产量是直接为出口提供产品的。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制约,近几年来肉鸡出口未见增长,只要我们加强基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管理,完全可以在国际市场争取出口份额来推动肉鸡业的快速发展。
(5)消费需求旺盛
我国优质鸡产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的、大众的、具有坚实的市场基础,具有皮薄肉嫩,骨细而软、脂肪分布均匀、食之味美、嫩、滑的特点,人们对“三黄鸡”的青睐,源于千百年来养成的口味习惯。黄羽肉鸡虽然是相对于白羽肉鸡而言的一种优质肉用型鸡。优质鸡产业化工作最初是围绕广东及港澳消费市场的要求开展,现在上海、江苏、浙江、福建等市场也越来越大,与快大型肉鸡相比,随着中国的发展壮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的加大,黄羽肉鸡业的前景一定光辉灿烂。
2 主要对策
吃一堑,长一智,肉鸡业在经历了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后,逐步趋向理性和成熟。但要使白羽和黄羽肉鸡业健康有序稳定发展,还需要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的共同努力。
(1)政府依法行政,促进行业管理有序
《畜牧法》的出台,使肉鸡业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议政府畜牧管理部门可在以下方面加大管理,以保障肉鸡业可持续发展。
①建议家禽业建立准入制度
目前我国肉鸡业门槛太低,我国虽有《动物防疫法》及防疫体系,但并没有建立家禽行业的准入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需经审批可随时从事家禽生产,这是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时代产生的,但在当今产品以商业流通为主的社会里,显然难以达到食品安全及防控禽流感的要求。建议政府对从事家禽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建立严格 的准入制度,经过环境评估,对技术与管理能力达到相应要求的才能领证从事家禽生产。
②建议政府出台对家禽业保险的扶持政策以及落实家禽业扶持政策
家禽业面临的风险包括自然风险、疫病风险、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任何一种风险都可使企业致命。然而,当前保险业对家禽业的风险望而生畏,不敢问津。建议政府出台对家禽业保险的扶持政策,以规避肉鸡养殖业的各种风险。另外,禽流感是突发性事件,对非疫区肉鸡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考虑到以后禽流感防控是一件全社 会共同关注的大事,定会对家禽业造成一定的损失,这损失不是企业的机制、
体制、管理的问题,而是出于公共安全的应急预案带来的。建议政府因这种突发事件对肉鸡业造成的影响和损失,采取各种政策加大补偿和扶持。
③建议政府从源头上加强对进口祖代种鸡配额的管理
从源头上加强对进口祖代种鸡配额的管理,对新上祖代鸡场实施更为严格的审批制度,祖代年投放总量上严格把握在55~60万套范围内,以避免恶性竞争的再度发生。
(2)协会沟通政企,促进行业自律规范
中国畜牧业协会是联结政府和企业的桥梁和纽带,通过协会把政府的有关政策,特别是快大型白羽祖代进口量和地方优质鸡原种鸡存栏情况及时反馈给企业,企业通过向协会上报祖代和父母代和地方优质鸡原种存栏、种雏、商品雏、商品鸡的产出量和市场价格情况等信息,促使企业自律。
(3)企业强化管理,促进节支降本增效
在肉鸡业各种风险面前,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不能改变整个外部环境,但能改变企业本身。在市场疲软、禽流感冲击等各种不利条件下,不能随波逐流、任期自然、被动适应,而应坚定必胜信念,做好应急工作,从机制、体制着手,从降本节支等做起,冷静分析周期长短,积极筹措资金来源。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凭质量、信誉、管理、品牌、资金的优势,力挫群雄,立于不败之地。
最新行业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医用腹膜透析机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趋势研究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股票配资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心电监护系统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旋臂起重机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决策咨询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助力机械手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搬运型机器人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策略咨询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码垛机器人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酪蛋白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单甘酯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机遇预测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氨基磺酸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机遇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