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手动轮椅的发展历程回顾
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讯:
1、基本行走的需求:人类对行走的渴望,推动了轮椅的研制和开发。它不仅针对残疾人,也适合老年人和所有需要以轮椅代步的人士。这明确了轮椅的基本定义——代步工具。
2、战争的推动:战争导致了大量伤残人员的出现,这些人员对行走的需求,也推动了轮椅的发展进步。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出现了藤制座椅配合金属车架和轮子的轮椅,轻便、耐用;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出现了金属管材制作的车架,配以帆布座椅的轮椅,这种轮椅就是目前常见的可折叠式轮椅,其标准化程度更高,成本更低廉,大大推动了轮椅产业化和社会化的发展,让更多的人能够通过轮椅解决行走问题。
3、康复事业的发展推动了轮椅功能和结构的不断提升:随着康复护理理念的不断发展,更加安全和便捷,让乘坐者更加健康、舒适和自由的轮椅成为了康复护理追求的目标。这不断推动了轮椅的制造在结构上越来越合理、功能越来越完善,个性化地定制轮椅不断的发展。
4、残疾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以及参与社会活动的需求,促进了电动轮椅和运动轮椅的发展。
内容选自产业研究报告网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轮椅行业竞争格局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5、不同国家和区域的不同发展道路: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人的体型、乘坐习惯、路面状况以及生活环境、文化习俗等的不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发展道路:
(1)欧美轮椅:欧美人体型较大,道路宽阔,无障碍设施完善,居住空间及门道宽敞。欧美人喜欢自己动手,购买力较强,所以,轮椅结构坚实、尺寸宽大、调节功能较多,乘坐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需求对轮椅结构进行调整,但相对亚洲人的体型、习惯和环境来说,就稍显复杂和笨重。
(2)日本轮椅:日本人体型较小,道路平坦,无障碍设施完善,居住空间及门道狭窄。日本人喜欢拿来就用,他们坐姿规范,购买力较强,所以轮椅结构紧凑、轻巧灵活、功能简捷,相对欧美轮椅尺寸偏小、乘坐的舒适度不够。
(3)中国台湾轮椅:台湾的本地消费者消费能力有限,轮椅的生产是以欧美的OEM为主从而发展起来的,其结构特点更偏向欧美产品,尤其是辅助结构和配件考虑得很周到,但结构稍显沉重,其标配的实心胎也不适合中国大陆的路面。
(4)中国大陆轮椅:主要还是沿用了国外的款式和结构。但已经开始根据中国大多数人的乘坐习惯和环境特点在逐步进行改进。中国人坐姿习惯放松,乘坐喜欢宽敞,环境路面不够平整、沙石较多。基于这些,具有我国自己特点的款式、结构和功能的轮椅已逐步形成。
最新行业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医用腹膜透析机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趋势研究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股票配资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心电监护系统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旋臂起重机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决策咨询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助力机械手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搬运型机器人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策略咨询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码垛机器人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酪蛋白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单甘酯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机遇预测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氨基磺酸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机遇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