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国港口建设概况
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讯:
我国港口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中,经历了设施建设、生产经营、组织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发展变化。我国港口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是与多种因素相关的。总而言之,我国港口发展的主要经验有以下五点:
1、全球化为我国港口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在我国港口的发展过程中,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也发生了变化,和平发展成为主流,全球或区域范围内的经济合作日益广泛和深入,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经济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我国在这种大环境下,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参与世贸组织、东盟10+1机制、上海合作组织等全球或区域性活动,在多边和双边国际事务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我国经济成为全球或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我国在国际政治、外交、经贸等方面的地位、作用和影响越来越重要。这些国际层面的因素为我国港口面向国际国内市场、接轨国际规则创造了有利环境。
内容选自产业研究报告网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港口建设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2、经济贸易的持续增长为我国港口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需求
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我国国民经济、对外贸易自1978年以来保持了年均15%以上的增长速度。作为经济热点的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十五”以来的GDP分别保持了14.8%、17.6%和18.6%的平均增速,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分别为35.3%、24.6%和25.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加上国家对东、中、西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促进了区域间的货物流动。这些经济因素引发了大量的货运需求,产生了大量的港口货源,表现为港口吞吐量的大幅度地快速增长。通过对1978年以来我国GDP、工业总产值、外贸进出口总额、港口吞吐量、港口外贸吞吐量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指标值的分析,发现这6个指标间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特别是1995年以后,增长趋势相近,相关性较强。这些都反映出我国国民经济、对外贸易的发展与我国港口的发展形成了互动发展的良性循环。
3、相关政策措施的实施为我国港口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软环境
2002年我国的《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中就规定港口是鼓励外资投资的领域,2004年《港口法》中也明确鼓励港口投资和经营主体的多元化,由此加快了港口设施的建设和经营市场的开放。2003 年国务院正式批复海关总署,同意建设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区港联动”试点,2004年国家又同意青岛、宁波、大连、张家港、厦门、深圳、天津等地与其临近港区开展试点。2005年10月以来,国家先后在上海洋山、天津东疆、大连大窑湾和海南洋浦设立了四个保税港区,目标是使之成为我国对外高度开放的港口物流业示范区。“区港联动”和“保税港区”政策的实施,为我国港口发展搭建了新的平台。2001年国家《关于深化中央直属和双重领导港口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导我国港口新一轮的体制改革,港口管理和经营以及引航、理货的改革不断推进,极大地激发了地方政府发展港口的积极性。2006年由国家审批通过的《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引导我国港口全面协调地发展。上海市、浙江省等地方政府相继发布了港口管理规定。国家和地方不同层面的政策、法律法规、规划等,为我国港口发展提供了良好软环境。
4、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为我国港口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全球范围内科技日新月异,国际海运领域专业化港口工程技术、大型船舶制造技术以及网络通讯、现代物流等管理技术广泛应用的形势下,我国港口紧密结合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输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培养管理、经营及技术人才队伍,以创新促发展,在深水筑港技术、集装箱运输成套技术、装卸作业技术、信息化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目前,我国港口能够接卸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船,船时效率和单机效率创世界纪录,以振华港机公司产品为代表的国产港机,占有世界港口装卸机械市场份额七成以上,国产港机已能满足世界最大集装箱船和散货船的装卸作业需要。计算机信息网络和系统在我国港口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我国港口的软硬件设施在很多方面已经进入世界一流水平。可以说,科学技术的创新应用,为我国港口注入了强劲发展动力,极大地解放了港口生产力,提高了港口的生产能力、生产效率和服务水平,同时也提高了港口劳动者的素质。
5、发展战略的与时俱进为我国港口发展指明了方向
我国港口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及时结合自身的条件和能力、外部的形势和要求,分别采取了紧随战略、适应战略以及适度超前的战略,从而呈现出港口与区域经济、关联产业之间相互促进、相互适应的良好局面。当前,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交通行业要加快发展现代交通业。作为港口,要重新审视和调整发展战略,由提供内外贸货物中转、装卸服务为主,向提供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加工、国际转口服务,具有现代物流枢纽功能的港口转变,也就是要加快从第一代港口向第二代特别是第三代港口的转型。这种发展战略的及时调整,为我国港口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能够促进我国港口更多地提供延伸服务和增值服务,扩展在供应链中的服务功能,延长关联的产业链,促进我国主要港口成为重要的区域性或国际性物流中心,从而使我国港口进一步发挥对经济发展、人员就业的拉动作用,在我国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过程中扮演先行者的角色,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发展大局。
我国港口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中,经历了设施建设、生产经营、组织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发展变化。我国港口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是与多种因素相关的。总而言之,我国港口发展的主要经验有以下五点:
1、全球化为我国港口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在我国港口的发展过程中,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也发生了变化,和平发展成为主流,全球或区域范围内的经济合作日益广泛和深入,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经济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我国在这种大环境下,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参与世贸组织、东盟10+1机制、上海合作组织等全球或区域性活动,在多边和双边国际事务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我国经济成为全球或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我国在国际政治、外交、经贸等方面的地位、作用和影响越来越重要。这些国际层面的因素为我国港口面向国际国内市场、接轨国际规则创造了有利环境。
内容选自产业研究报告网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港口建设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2、经济贸易的持续增长为我国港口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需求
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我国国民经济、对外贸易自1978年以来保持了年均15%以上的增长速度。作为经济热点的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十五”以来的GDP分别保持了14.8%、17.6%和18.6%的平均增速,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分别为35.3%、24.6%和25.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加上国家对东、中、西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促进了区域间的货物流动。这些经济因素引发了大量的货运需求,产生了大量的港口货源,表现为港口吞吐量的大幅度地快速增长。通过对1978年以来我国GDP、工业总产值、外贸进出口总额、港口吞吐量、港口外贸吞吐量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指标值的分析,发现这6个指标间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特别是1995年以后,增长趋势相近,相关性较强。这些都反映出我国国民经济、对外贸易的发展与我国港口的发展形成了互动发展的良性循环。
3、相关政策措施的实施为我国港口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软环境
2002年我国的《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中就规定港口是鼓励外资投资的领域,2004年《港口法》中也明确鼓励港口投资和经营主体的多元化,由此加快了港口设施的建设和经营市场的开放。2003 年国务院正式批复海关总署,同意建设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区港联动”试点,2004年国家又同意青岛、宁波、大连、张家港、厦门、深圳、天津等地与其临近港区开展试点。2005年10月以来,国家先后在上海洋山、天津东疆、大连大窑湾和海南洋浦设立了四个保税港区,目标是使之成为我国对外高度开放的港口物流业示范区。“区港联动”和“保税港区”政策的实施,为我国港口发展搭建了新的平台。2001年国家《关于深化中央直属和双重领导港口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导我国港口新一轮的体制改革,港口管理和经营以及引航、理货的改革不断推进,极大地激发了地方政府发展港口的积极性。2006年由国家审批通过的《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引导我国港口全面协调地发展。上海市、浙江省等地方政府相继发布了港口管理规定。国家和地方不同层面的政策、法律法规、规划等,为我国港口发展提供了良好软环境。
4、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为我国港口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全球范围内科技日新月异,国际海运领域专业化港口工程技术、大型船舶制造技术以及网络通讯、现代物流等管理技术广泛应用的形势下,我国港口紧密结合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输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培养管理、经营及技术人才队伍,以创新促发展,在深水筑港技术、集装箱运输成套技术、装卸作业技术、信息化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目前,我国港口能够接卸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船,船时效率和单机效率创世界纪录,以振华港机公司产品为代表的国产港机,占有世界港口装卸机械市场份额七成以上,国产港机已能满足世界最大集装箱船和散货船的装卸作业需要。计算机信息网络和系统在我国港口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我国港口的软硬件设施在很多方面已经进入世界一流水平。可以说,科学技术的创新应用,为我国港口注入了强劲发展动力,极大地解放了港口生产力,提高了港口的生产能力、生产效率和服务水平,同时也提高了港口劳动者的素质。
5、发展战略的与时俱进为我国港口发展指明了方向
我国港口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及时结合自身的条件和能力、外部的形势和要求,分别采取了紧随战略、适应战略以及适度超前的战略,从而呈现出港口与区域经济、关联产业之间相互促进、相互适应的良好局面。当前,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交通行业要加快发展现代交通业。作为港口,要重新审视和调整发展战略,由提供内外贸货物中转、装卸服务为主,向提供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加工、国际转口服务,具有现代物流枢纽功能的港口转变,也就是要加快从第一代港口向第二代特别是第三代港口的转型。这种发展战略的及时调整,为我国港口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能够促进我国港口更多地提供延伸服务和增值服务,扩展在供应链中的服务功能,延长关联的产业链,促进我国主要港口成为重要的区域性或国际性物流中心,从而使我国港口进一步发挥对经济发展、人员就业的拉动作用,在我国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过程中扮演先行者的角色,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发展大局。
上一篇:2013年中国港口建设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最新行业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医用腹膜透析机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趋势研究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股票配资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心电监护系统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旋臂起重机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决策咨询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助力机械手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搬运型机器人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策略咨询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码垛机器人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酪蛋白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单甘酯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机遇预测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氨基磺酸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机遇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