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上半年银行业银行并购经验及并购战略之选择
经验表明,经济周期和并购周期的曲线高度一致。经济衰退后的复苏往往伴随着大规模的并购浪潮。19世纪末以来全球5次大规模的并购浪潮中前四次均发生在衰退后的复苏期中。并购活动由弱弱合并,以强并弱逐渐转向强强合并,由国内并购转向跨国并购,银行逐步成为并购的主角;反垄断法的出台,金融自由化的推进,促使并购形式由较单一的横向并购逐步转向纵向。..整合是决定并购成败的关键。研究发现,在宣布收购日前后1个月的时间里,无论是大规模的收购还是小规模的收购,收购方的整体表现较差。2/3的并购以失败而告终。在银行并购失败的案例中,50%以上的失败原因是出在整合阶段,所以整合是决定并购成败的关键。
通过大通曼哈顿,汇丰,瑞士银行等经典成功或失败案例的分析,我们得到几点启发:成功的并购需要收购者制定清晰的战略目标和周密的整合计划,双方能够优势互补,时机的选择也很关键。在并购后的短期内,银行的效率指标可能会出现一定恶化,但中长期看并购效率是可以实现的。没有十全十美的并购,但清晰的战略目标,精密的整合计划可以使结果让很多方面满意。
中国银行业并购的现状和并购地域的战略选择。我们认为反垄断法的颁行不会对国内银行的并购趋势产生影响。国有大银行的国内分支机构已较为充足,目前已完成的国内并购主要集中于股份制银行和小银行之间的强弱并购。从海外并购的地域选择上看,考虑到文化、地域、金融市场和法律完善程度等因素,我们认为国内银行海外并购可以选择以从香港和东南亚成熟市场到中东及澳洲,再到欧美市场为主线,以非洲拉美等发展中或不发达国家为辅线的方式。同时需要把握好区域经济危机提供的并购时机,如关注次贷危机的进展,也许会有好的并购机会出现。
一、并购浪潮发生时间的历史规律
经验表明,经济周期和并购周期的曲线高度一致。经济衰退后的复苏往往伴随着大规模的并购浪潮。
从19世纪末到当前,全球共发生过5次大规模的并购浪潮。其中前四次均发生在经济衰退后的复苏周期中,最近一次并购浪潮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金融自由化的推进又成为本轮并购的助推器。
从并购的演变趋势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并购活动由弱弱合并,以强并弱逐渐转向强强合并,甚至超强并购;二是反垄断法的出台,金融自由化的推进,促使并购形式由比较单一的横向并购逐步转向纵向并购,银行业务趋向全能化;三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并购区域由国内并购转向跨国并购。
从并购主体看,第一次并购浪潮的主体是实业企业,当时银行的数量虽多,但实力普遍弱小,银行只是并购的配角,后来随着银行实力的壮大,银行逐步成为并购的主角。
三、并购成败的经典案例分析
下面我们通过研究几笔经典的案例希望获得银行并购中的经验教训,包括三家成功的案例和两家失败的案例。
成功案例一:大通曼哈顿的三次收购
大通曼哈顿银行在1990s经历了三次较为成功的并购,包括1995年收购化学银行,而化学银行在之前的1991年已收购了汉诺威制造商银行,2000年,大通曼哈顿银行又收购了JP摩根。
在每次收购后,公司的盈利能力均获得了显著提升。这种理想结果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大通曼哈顿银行独特的价值观,清晰的战略方向和执行能力。譬如在收购化学银行之后,大通曼哈顿并不是独断专行地选择自己喜欢的管理层,而是双方共同选举产生新的管理团队,从而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为了更好地实施并购后的整合目标,公司制定了MOM(Merger Oversight Model)模型,即专门针对并购中容易忽略的问题制定的模型,为整合提供了实用和细致的框架。
成功案例三:花旗和旅行者集团的合并
1998年花旗和旅行者集团的合并规模上创下了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目标在于成为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的全能金融平台。
双方的业务优势互补效应突出,合并公布当天双方股价上涨均超过10%,消息公布后双方股价表现也一直较为稳定。
尽管公司领导尽量保持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的独立,但1998年秋也面临过一些文化冲突。
失败案例一:瑞士银行(SBC)收购瑞士联合银行(UBS)
1997年底,瑞士银行(SBC)收购瑞士联合银行(UBS),应该说此次收购充分具备成功并购的要素,甚至被专业媒体称为“上帝导演的合并”。因为首先瑞士银行在并购方面具备一定经验,事实上,在1997年之前的几年中瑞士银行已成功处理过一些规模较小的银行并购事件,并创造了良好的业绩。其次,双方的业务具有较好的互补性,UBS是一流的投资银行,SBC则是一流的商业银行,双方在资产管理业务上均有较强的实力,市场预期双方的合并有望创造全球一流的全能银行。
但进展并没有预期的顺利。首先是SBC的调查人员在尽职调查中没有发现UBS下辖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存在巨大的风险暴露。LTCM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被迫宣布破产,这不仅瑞银集团损失了巨额利润,而且导致瑞银集团董事长被迫下台,大批高层管理人员引咎离职。但也许LTCM问题是导火索,深层次原因在于利益冲突和文化冲突。
当SBC与UBS合并时,原UBS的投资银行人才却纷纷跳槽。许多来自UBS的投行人士表示,他们感到自己没有被新的公司接受,在新的瑞银集团得不到平等待遇,尽管他们能够拿到比原先更高的薪水。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文化的差异没有得到较好的处理可能也是加剧员工矛盾的原因之一。
几点启发:
通过这几个经典案例的分析,我们得到以下几点启发:
并购必须目标清晰,双方能够优势互补,时机的选择也很关键。
投资者必须在并购可能的长期收益和必须的短期代价之间进行权衡,在并购后的短期内,银行的效率指标可能会出现一定恶化,但经过若干年的整合后,并购效率是可以实现的。
整合阶段是决定并购能否成功的关键,这需要制定周密的整合计划。
并购是否成功有时在收购进行几年之后也难以辨别,因为我们无法知道并购不发生情况下的表现。
虽然没有十全十美的并购,但清晰的战略目标和精密的整合计划可以使最后的结果让很多方面满意。
四、中国银行业并购现状和战略方向
1、反垄断法的颁行不会影响我国银行业的并购趋势
从政策层面上看,各国政府出于本国经济和政治利益考虑,为增强本国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均在法律和税收上对本国银行的境外并购给予积极支持,但同时也对外国金融机构并购本国机构持审慎态度。如美国虽曾限制国内银行跨州并购,但从未限制本国银行的跨国并购,花旗等大型银行的国外覆盖率远高于国内覆盖率。
我们认为反垄断法的颁行不会对国内银行的并购趋势产生影响。
近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七条明确指出:
“国有经济占控制地位的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行业以及依法实行专营专卖的行业,国家对其经营者的合法经营活动予以保护,并对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及其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依法实施监管和调控,维护消费者利益,促进技术进步。”银行业在这一行业范畴之内。由于银行业是经济和金融的核心,尤其是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来说,保证国内商业银行的控制地位主要是出于国家安全战略和金融稳定考虑。在美国和其他国家,也普遍将反垄断因素和国家安全因素分离开来考虑。
而且国有大银行的国内分支机构已较为充足,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已远远超过国际平均水平(如2007年中国国内第一大银行工行总资产的市场份额为16.5%,美国国内第一大银行美洲银行总资产的市场份额为13.9%),没有必要继续在国内并购,国内并购更多集中于股份制银行和小银行之间的强弱并购。
2、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战略展望
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海外并购,我们认为宜采用由近及远的战略。
由于香港和东南亚成熟地区和我们国家文化最为接近,地域最为临近,贸易往来频繁,金融市场相对发达,法律法规相对完善,这样有助于带来更多的金融资源和业务机会,降低文化融合的难度和经营风险,学习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为进入更高的市场打下基础。考虑到这几点因素,我们建议海外并购可以首选香港和东南亚成熟地区。
然后是中东及澳洲。进入中东市场是因为中东石油资源最丰富,进入该地区符合我国的国家战略,而且中东地区非常富裕,金融资源丰富。进入澳洲市场主要是由于澳洲的经济文化氛围与欧美比较接近,有利于为进入欧美市场做准备。
由于欧美市场是金融市场最为发达,金融服务要求最高,市场开掘潜力也相对较小,而且欧美大多数金融监管机构对中资银行进入当地设置了较高的门槛,所以建议将欧美视为重点关注的最后一站。
非洲拉美等发展中或不发达国家可以作为辅助目标,因为这些地区潜在的业务机会和发展空间较为可观,但国家风险也相对较大。
事实上,从已进行的海外并购看,也正是遵循这一路线。
国有大银行的海外并购已有较长历史,早在1994年,建行就收购了香港大新金融集团的全资附属银行,香港工商银行40%的股权(此后这一比例逐步上升到70%),并更名为建新银行。2006年以来,工商银行平均每年都有一次跨国并购。随着股份制银行国内业务的快速壮大,资本实力的大幅增强,近年来部分股份制银行也加入到海外扩张的队伍中来。并购金额也在不断提高。
我们认为国内银行应在明确自身战略定位的基础上,找准目标进行收购,同时需要把握好并购的时机和风险,正如我们在第一部分强调的,区域经济危机或金融危机往往能够提供并购的好时机。国内银行可以关注次贷危机的进展,也许会有好的并购机会出现。
3、对招行收购永隆的看法
招行收购永隆是迄今以来国内银行对成熟市场银行绝对控股型收购的最大一笔。我们认为从战略目标和收购价略高上看,招行收购永隆类似美洲银行收购舰队波士顿,存在地域互补和业务互补效应的潜能,符合公司战略方向。
对于收购价的问题,我们的看法是,收购价略高,但不应以此作为评价该笔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首先,在现金收购和控股型收购中,被收购方要求的价格高是比较普遍的;其次,香港市场可供收购对象越来越少,未来几年内是否存在更好机会有不可预测性。
而且考虑到07年永隆受次贷影响盈利下滑,如果两年以后看收购价,会显得低一些。消息公布后收购方招商银行股价下跌,这是并购中的常见现象。
整合是判断该笔收购的关键,但招行是否制定了并购后严密的整合计划和经营目标我们尚不知晓,整合效果以及公司能否藉此积累充分的国际化经营经验需要时间检验。
最新行业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医用腹膜透析机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趋势研究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股票配资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心电监护系统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旋臂起重机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决策咨询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助力机械手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搬运型机器人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策略咨询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码垛机器人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酪蛋白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单甘酯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机遇预测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氨基磺酸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机遇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