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专用车行业发展大趋势没有改变
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正在持续加深,连续多年高速发展的我国专用车行业不得不放慢发展速度。今年年初以来,多项涉及专用车行业的政策、法规相继出台,管理力度继续加大,专用车企业面临严峻挑战。日前,记者就企业关心的问题采访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用车分会秘书长王焕民。
《中国汽车报》:2008年我国专用车行业大起大落,全行业产销情况如何?在危机影响不断加深的情况下,企业状况如何?
王焕民:尽管2008年受外部因素影响我国专用车行业起伏较大,但总体上看还是在发展。2008年我国专用车产销量约在90万辆左右,比上年同期增长10%,还算不错。
具体到企业,情况有很大不同。那些产量大、产品适应面广的普通半挂车、厢式车、自卸车等“大路货”专用车的企业,受影响比较大,很多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那些生产单一品种、高附加值产品的专用车企业生产状况比较平稳,受影响不大。这与我们预测的作业类专用车受国民经济影响不大的走势比较吻合。
《中国汽车报》:业内对今年市场前景较悲观,你认为今年专用车企业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王焕民:虽然今年全球经济环境不佳,我国实体经济也受到一定影响,但专用车行业还是面临很多发展机遇。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国家、地方用于拉动内需的投资陆续到位,各地不停地上项目。再加上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专用车行业将在较长时间内明显受益。
从全年来看,一季度市场难有起色,估计到二季度末期和第三季度,市场将出现较大反弹。今年专用车产销量将与去年大体持平,即使下滑也不会降很多,总体来说比较乐观。
专用车企业面临的挑战除了宏观经济层面外,还将面临政策、法规层面的问题。首先,今年年底,上海等城市将实施国Ⅳ排放标准,专用车企业需要上新产品公告来满足市场需求。其次,从今年年初开始,专用车行业准入管理规则等多项涉及专用车行业的政策、法规出台或将要出台,政府对专用车行业的管理力度在加大,如何面对和适应这些政策、法规,很多专用车企业心中没数,中小企业会面临很大问题。
《中国汽车报》:从长远来看,这次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以及政策上的变化,对我国专用车行业的发展将产生哪些影响?
王焕民:这次经济危机以及政策上的变化,对我国专用车行业的发展以及竞争格局产生影响是肯定的。规模小、技术含量及产品附加值低、没有技术研发实力的企业很可能会被淘汰。实力雄厚的企业会抓住机遇加大投资力度,调整产品结构,实力会更强。比如,中航集团正在加紧专用车业务的布局,去年以来进行了一系列兼并重组,势头非常猛。这样的大集团进入专用车行业,肯定会使整个行业的竞争格局发生变化。强者更强,弱者更弱或者被兼并重组,符合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和专用车行业规划的目标。
《中国汽车报》:今年将有针对专用车行业的一系列法规、管理政策出台,这些政策和法规对行业将产生哪些影响?
王焕民:这也是企业非常关心的问题。最近很多企业负责人问我,目前形势下,政策、法规是否会对专用车企业有不利影响?我认为,专用车行业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是不会变的。从长远来看,这些政策、法规对行业健康发展是有益的。但从目前情况看,行业内一些深层次、长期积累的问题还没有解决。一些行业的潜规则与新政策、法规将会产生冲突。另外,企业比较担心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不公开、不透明、不公正的问题。企业的担心不无道理,短时间内彻底消除这些问题难度比较大。
我甚至认为,今年专用车行业面临的管理方面问题可能更多。宏观经济环境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反倒是次要的。
企业曾寄希望于大部制改革,但现在看来,多头管理这个老问题依然存在,对专用车行业的发展十分不利。一些管理上的问题,不可能通过标准法规的完善来解决。比如低平板车、超限车界定问题,冷藏保温车质量利用系数问题等,已经不是技术层面的问题了。只从公告管理环节来解决是不行的,这样做的结果是不停地对公告内产品进行清理整顿,给企业造成很大负担。
《中国汽车报》:在危机面前,不同企业有不同反应,你对专用车企业有哪些建议?
王焕民:我对专用车企业有两个忠告。一是在目前外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企业应该苦练内功,提高管理水平,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研发,调整产品结构,加强人才培训,为下一个发展高峰做准备。
二是要正视专用车企业生产多品种、小批量的特点,不要贪大求全,盲目扩张。我国专用车企业首先要做强,其次才是做大,做大也要考虑一个“度”的问题。
据我所知,现在仍有一些地方政府在酝酿建专用车生产基地。这些地方政府不考虑本地客观条件,先圈地、投资建厂房,再招商引资。我认为这种“筑巢引凤”的做法不可取,希望这些地方政府能认清形势,不要盲目上专用车项目。
《中国汽车报》:2008年我国专用车行业大起大落,全行业产销情况如何?在危机影响不断加深的情况下,企业状况如何?
王焕民:尽管2008年受外部因素影响我国专用车行业起伏较大,但总体上看还是在发展。2008年我国专用车产销量约在90万辆左右,比上年同期增长10%,还算不错。
具体到企业,情况有很大不同。那些产量大、产品适应面广的普通半挂车、厢式车、自卸车等“大路货”专用车的企业,受影响比较大,很多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那些生产单一品种、高附加值产品的专用车企业生产状况比较平稳,受影响不大。这与我们预测的作业类专用车受国民经济影响不大的走势比较吻合。
《中国汽车报》:业内对今年市场前景较悲观,你认为今年专用车企业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王焕民:虽然今年全球经济环境不佳,我国实体经济也受到一定影响,但专用车行业还是面临很多发展机遇。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国家、地方用于拉动内需的投资陆续到位,各地不停地上项目。再加上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专用车行业将在较长时间内明显受益。
从全年来看,一季度市场难有起色,估计到二季度末期和第三季度,市场将出现较大反弹。今年专用车产销量将与去年大体持平,即使下滑也不会降很多,总体来说比较乐观。
专用车企业面临的挑战除了宏观经济层面外,还将面临政策、法规层面的问题。首先,今年年底,上海等城市将实施国Ⅳ排放标准,专用车企业需要上新产品公告来满足市场需求。其次,从今年年初开始,专用车行业准入管理规则等多项涉及专用车行业的政策、法规出台或将要出台,政府对专用车行业的管理力度在加大,如何面对和适应这些政策、法规,很多专用车企业心中没数,中小企业会面临很大问题。
《中国汽车报》:从长远来看,这次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以及政策上的变化,对我国专用车行业的发展将产生哪些影响?
王焕民:这次经济危机以及政策上的变化,对我国专用车行业的发展以及竞争格局产生影响是肯定的。规模小、技术含量及产品附加值低、没有技术研发实力的企业很可能会被淘汰。实力雄厚的企业会抓住机遇加大投资力度,调整产品结构,实力会更强。比如,中航集团正在加紧专用车业务的布局,去年以来进行了一系列兼并重组,势头非常猛。这样的大集团进入专用车行业,肯定会使整个行业的竞争格局发生变化。强者更强,弱者更弱或者被兼并重组,符合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和专用车行业规划的目标。
《中国汽车报》:今年将有针对专用车行业的一系列法规、管理政策出台,这些政策和法规对行业将产生哪些影响?
王焕民:这也是企业非常关心的问题。最近很多企业负责人问我,目前形势下,政策、法规是否会对专用车企业有不利影响?我认为,专用车行业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是不会变的。从长远来看,这些政策、法规对行业健康发展是有益的。但从目前情况看,行业内一些深层次、长期积累的问题还没有解决。一些行业的潜规则与新政策、法规将会产生冲突。另外,企业比较担心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不公开、不透明、不公正的问题。企业的担心不无道理,短时间内彻底消除这些问题难度比较大。
我甚至认为,今年专用车行业面临的管理方面问题可能更多。宏观经济环境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反倒是次要的。
企业曾寄希望于大部制改革,但现在看来,多头管理这个老问题依然存在,对专用车行业的发展十分不利。一些管理上的问题,不可能通过标准法规的完善来解决。比如低平板车、超限车界定问题,冷藏保温车质量利用系数问题等,已经不是技术层面的问题了。只从公告管理环节来解决是不行的,这样做的结果是不停地对公告内产品进行清理整顿,给企业造成很大负担。
《中国汽车报》:在危机面前,不同企业有不同反应,你对专用车企业有哪些建议?
王焕民:我对专用车企业有两个忠告。一是在目前外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企业应该苦练内功,提高管理水平,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研发,调整产品结构,加强人才培训,为下一个发展高峰做准备。
二是要正视专用车企业生产多品种、小批量的特点,不要贪大求全,盲目扩张。我国专用车企业首先要做强,其次才是做大,做大也要考虑一个“度”的问题。
据我所知,现在仍有一些地方政府在酝酿建专用车生产基地。这些地方政府不考虑本地客观条件,先圈地、投资建厂房,再招商引资。我认为这种“筑巢引凤”的做法不可取,希望这些地方政府能认清形势,不要盲目上专用车项目。
最新行业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医用腹膜透析机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趋势研究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股票配资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心电监护系统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旋臂起重机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决策咨询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助力机械手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搬运型机器人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策略咨询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码垛机器人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酪蛋白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单甘酯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机遇预测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氨基磺酸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机遇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