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定制服务 | 订购流程 |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热门搜索:汽车 行业研究 市场研究 市场发展 食品 塑料 电力 工业控制 空调 乳制品 橡胶

当前位置: 主页 > 产业观察 > 农林牧渔 >  我国种子产业的发展历程

我国种子产业的发展历程

Tag:种子  
    内容摘要:据有关专家测算,“九五”期间良种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份额己从“八五”末的29%上升到近两年的36%,增长了7个百分点,推广了“八五”以来审定的新品种1200多个,主要农作物生产用种基本更换了一次,良种覆盖率达到95%。 

    1949一1957年:“家家种田,户户留种”阶段 

    在这一时期,全国各级农业部门成立了种子机构,实行行政,技术两位一体。1950年2月,农业部召开华北农业技术会议,制定了《粮食作物良种普及计划实施方案》,提出就地选种就地推广的原则,农村普遍实行“家家种田,户户留种”,其基本内容可以描述为:农户拥有土地,按照自愿的原则,国家鼓励农民自己留种"其制度变迁的绩效在于:广大农民开展起大规模的群选群繁运动.到国民经济恢复时期(l950一1952年)的后期,省、专区、县级国营农场发展较快,并承担良种繁育的任务。这一制度在当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但这种方式只能适用于生产水平低的状况,由于户户留种,邻里串换,易造成品种混杂。 

    内容选自产业研究报告网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农作物种子市场分析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1958一1977年:“四自一辅”阶段 

    这期间农村普遍成立了农村生产合作社,原有的家家种田,户户留种已不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中央政府在1958年召开全国种子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主要依靠群众,自繁,自选,自留,自用,辅之以必要的调剂,即“四自一辅”。当时的种子机构实行了行政,技术,经营三位一体的经营方针,种子经营从繁育,选择,留种,用种,储藏,保管一条龙,有效的防止了品种的混杂。1962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种子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种子第一,不可侵犯”,将种子工作提到新的高度。“四自一辅”制度的基本内容可以描述为:在“四自一辅”方针的指导下,在全国各地建立起的以县良种场为骨干,公社良种场为桥梁,生产队种子田为基础的三级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全国范围内也陆续建立起种子机构,由于我国长期处于统一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种子机构带有浓厚行政色彩,各级种子机构都是农业行政部门的直属单位,依靠行政权力和技术指导,完成良种推广任务。此时种子体系建设初具规模,全国各省、地、县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种子生产经营网络,农业生产用种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1978一1994年:“四化一供”阶段 

    随着农业生产水平和科学种田水平的提高,/四自一辅琳子工作已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1978年4月,国务院批转农林部《关于加强种子工作的报告》,批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种子公司和种子生产基地,并继续实行行政,技术,经营三位一体"同时要实现品种布向区域化,种子生产专业化,加工机械化及质量标准化,以县为单位组织统一供种,即/四化一供0"种 

    子产业制度实行计划和市场双轨制,种子产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78年原农林部成立中国种子公司,随后各省,地,县相继成立种子公司(站),到1993年,全国各级国有种子公司己达近2700家,其中县级种子公司(站)2323个,地,市级种子公司(站)330个,省级种子公司(不包括台湾)30家,各级国有种子公司每年供应良种35亿kg,其中杂交玉米,杂交水稻种子经营量达10亿kg.1980年,我国取消了对非主要种子的计划管制,实行市场调节,对主要种子仍然实行计划供应,由国有种子公司垄断经营,这标志着我国的种子市场开始起步,这便开始了我国种子的“双轨制”阶段"在这个阶段,以蔬菜种子为代表的非主要种子 

    得以自由交易,成为我国种子市场的先导. “四化一供”制度极大推动了我国种子事业的发展,在我国种子发展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四化一供”制度对于提高制种产量,改善种子质量,保证种子的纯度和典型性有较大推动作用. “四化一供”制度可以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专业化制种才能保证种子的机械加工,种子精选后又可以节约播种量"同时, “四化一供”制度实现品种布局区域化以后,改变了品种多,乱,杂现象,保证优良品种潜力的发挥。1989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管理条例”,为各级种子管理部门强化种子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这一时期,种子事业得到全面快速推进,是中国种子产业的形成和发展阶段。 

    1995一1999年:实施种子工程阶段 

    这个阶段是进入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以实施种子工程,建设现代化种子产业为重点的新时期。国务院在1995年9月召开全国种子工作会议。创建种子工程,推动农业上新台阶成为会议的主题,我国种子工作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种子工程的主要内容是建立五个系统 (良种引进,生产繁殖,加工包装,推广销售,宏观管理)。抓好几个环节包括资源收集,育种,试验,生产,加工,推广,营销,管理等,最终实现四个根本性转变,即由传统的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化大生产转变:由分散的小规模生产经营向专业化的大中型企业或企业集团转变;由行政区域的自给性生产经营向社会化,国际化,市场化转变:由科研,生产,经营相互脱节向育,繁,推一体化转变,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代化种子产业体系.我国实施“种子工程”的步骤主要以种子加工和包装为突破口,建设种子生产基地为基础,促进种子生产专业化。种子工程作为“九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新增长点,自1995年创建实施以来,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速良种培育,推广,改革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强化种子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据有关专家测算,“九五”期间良种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份额己从“八五”末的29%上升到近两年的36%,增长了7个百分点,推广了“八五”以来审定的新品种1200多个,主要农作物生产用种基本更换了一次,良种覆盖率达到95%。 

    2000年以来:种子市场化制度 

    为了防止国外大型种业集团对国内企业的冲击,提高国内种业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国家采取了先对内资企业全面开放的策略。2000年12月1日专门颁布实施了《种子法》,取消了国家对主要种子的管制,放开了种子的育、繁、销环节,在市场利润的吸引下,各种种子企业纷纷成立,打破了原国有种子公司一统天下的局面,从而拉开了中国种子产业激烈竞争的序幕,“种子法”颁布实施,使种子产业制度,上升为法律高度。“种子法”对种子公司的经营范围,注册资金,种子品种的审定,注册和登记,品种保护等都做了详细的规定,种子市场加快整合,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加快了种子化进程。自1949年以来,我国政府都特别重视种子工作,保证了农业生产对种子的需要,同时,种子生产对提高作物的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复种指数,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以及引导农业生产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