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药产业的竞争优势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
中药是我国医药产业的一大特色,在国际上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领域之一,也是广东在全国具有较大优势的产业之一,在广东医药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近年来,广东提出要建设中医药强省,做全国发展中医药的排头兵。
1 竞争优势分析
1.1 丰富的中医药资源
广东的中药材资源极其丰富,是全国中药材主产区之一,特别是特产南药、广药独具特色和优势。广东中药材资源共有2645种,中药材种类占全国的20.7%,家种药材年产量和野生药材蕴藏量超过100吨的大宗品种近200种,出口创汇的广东道地药材有100多种。还有一些特产药材品种在种植及加工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与独到的经验,并已在中成药工业中得到大量使用。阳春砂、巴戟天、广佛手、广藿香、穿心莲等10多个药材品种在各级政府支持下已启动GAP规范化种植基地,有望逐步形成“绿色药材”知名品牌。我省地临南海,海洋药用资源蕴藏比其他省市占有相对优势,尤其广东海洋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在全国起步较早,海洋药物前期研究积累较为丰富。值得一提的是,岭南中医药文化有着极其深厚的历史积累,且为早期中、西医药文化交汇之地,“名医”、“名人”辈出,“名药”、“老字号”众多,声誉远及海外,这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
1.2 研究开发配套体系比较完整
在中药研究开发方面,技术力量雄厚,科技资源丰富。有中山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等具有较强中药研究开发实力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广东还建立了一系列国家级的现代中药研究基地,包括国家中药安全评价实验室(GLP)、国家中药临床实验研究中心(GCP)、中药提取分离过程现代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开展了中药现代化关键技术的研究和产业化应用,为广东中药产业的技术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保障;还积极发挥生物产业医药技术园区的科技孵化作用,不断完善广东中药产业的技术创新链,以一系列国家级的研究基地为主要支撑的现代中药研制开发技术创新链之完整,在全国独具优势。2005年,广东省有各级中医药科研机构13所,工程师956人;已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中心、基地)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中心、基地)5个。至2005年,广东省共获各级科技成果奖237项。在全国中医药系统中形成一定的相对优势,承担开展一大批高层次的国家级中药现代化基础性研究课题,在现代化中药的研究开发及相关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深厚的技术积累。
1.3 中药工业基础扎实
广东是居全国前列的中成药大省。广东中成药工业因为起步早,企业实力及品牌影响有一定的先发优势,近几年续保持增长态势,并呈现加速集约化的良好势头。在1997年3月发布的全国中成药工业国有重点企业(50强)中,广东就占有10家。目前,全省共有通过GMP认证的中药制剂生产企业181家;还有中药饮片生产企业151家,其中26家通过了GMP认证。2006年,广东中药产业产值达95.54亿元,同比增长18%;中成药产量达11.97万吨,占全国的13%,居全国第一;中药生产总值占医药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9%,高于全国21%的平均水平。目前,广东有14个年产值超亿元的中成药品种,有21个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拥有一批实力居于全国同行业前列的中药上市公司——如广药集团、深圳海王、丽珠集团等,有“中山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广州国际生物岛”等大型高技术园区。近几年还有香雪制药、美晨集团等一批民营中药企业崛起,均可为现代中药的产业化提供了企业载体。相对于其他中药工业比较发达的省区,广东中药产业链的生产、销售等环节都具有较大优势,中药饮品生产和中成药生产都位居前列,也是主要销售区域,广州清平市场和普宁是全国重要的中药材集散地。
1.4 中医医疗实力雄厚
广东拥有一批在全国同行业最具实力的现代化综合性中医院和重点专科,医疗市场占有份额高、病例量大,中医人才济济。全省有中医机构161个(其中医院132个),中医医院病床15714张,年诊疗总人次达2214万人次,是开展中医科研及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一大有利条件。中医理论与临床研究是中药研究开发的源头活水,中医事业的发展更是中药产业的市场支撑。而向海外输出中医药文化,特别是高水准的中医医疗保健服务,是促进中药市场国际化的重要支撑,甚至可以说是中药真正走向世界的根本保证。可以说,广东中药产业的长足发展是与其中雄厚的中医基础分不开的。
1.5 中医药教育体系发达
广东省通过学历教育、函授、自学考试、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初步形成了高等教育与中等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的中医药教育体系。广州中医药大学是我国中医药行业重点高校之一,形成了学科门类较多、教育层次较全、培养形式多样、办学规模较大的中医药及相关人才培养格局。第一军医大学、暨南大学医学院设立了中医系。在药学人才培养方面,除了原有的广东药学院,中山大学、暨南大学都新成立了药学院。我省还是全国中医药学科设立中医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点、硕士点最多、最早的省份之一。另外,全国各地还有各类中等中医药学校、中医药职业教育学院。
1.6 市场环境条件优越
中医药在广东城乡历来有着良好的社会和群众基础。有关资料显示:中医药用于个人医疗保健消费的人群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高于国内其他省份,尤其是中医药在农村医疗卫生保健中一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些都为我省中医药医疗预防保健服务提供了更为有力的市场支撑。又如,深圳市90%以上社康中心使用了中成药,21%的社康中心开展了中医药诊疗服务。广东得益于改革开放先行一步,城镇居民生活宽裕,对优质高效、高品位的药品具有很强的价格承受力,加上有消费中药的强大传统,这一市场条件对培育高附加值的中药高新技术产品十分有利。本地市场容量巨大为中药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新产品推广提供了重要的有利条件。
1.7 流通和出口能力居全国前列
广东省有毗邻港澳、华侨众多的区位优势和人缘优势,中医产品出口在全国居于前列水平。广东省是中药生产大省,也是全国最大的医药商品销售市场,近年来一直占全国1/10左右。广州还是全国中药材的主要集散地之一,在中药商贸行业颇具影响力。在国家认定的全国17个中药材专业市场中,广东就有清平、普宁两个知名的中药材专业市场。近年来还启动了“广州医药物流港”、“罗浮药谷”、“广州国际生物岛”、“中山华南现代中医药城”等多个现代物流基地的建设。
广东发展中医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势头强劲,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广东中药产品科技含量偏低、品种结构老化;有知识产权的上市中药品种很少。在全国有绝对优势、特色鲜明的知名企业、知名品牌、知名品种较少;目前广东拥有消渴丸、板蓝根、复方单参片、三九胃泰、三九感冒灵、丽珠得乐等一批优势品种,但却缺乏年销售额在5亿元以上的拳头产品。中药产业产、学、研脱节,企业研发投入不足,缺乏有强大实力的药物研发机构、科研设施和信息资源积累,中医药关键技术研发能力较弱,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和技术支撑平台不够完善,科技创新与技术升级还没有成为推动产业增长的基本力量,影响了产业进一步竞争、发展的能力。这些因素制约着广东医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2 发展战略
2.1 调整产业组织结构,打造大型中药企业集团和培育产业集群
中药产业显著存在生产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的严重结构性问题,直接导致中药产业集约化生产和高新技术程度不高,产品低水平重复,形成过度竞争。企业规模是衡量一国经济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规模大的企业在技术、人才等方面比规模小的企业具有明显的优势。要调整优势中药企业结构,以重点企业为主体,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有效方式,打造若干个优势的大企业集团,逐步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分工协作,分工明确、专业化特色明显的中医药产业格局。淘汰生产工艺落后、设备陈旧、市场竞争力差的企业,优化企业竞争环境。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科研与生产、教育与生产的有机结合,政府要积极引导、扶持和合理规划,构筑产业孵化平台,催生现代中药产业集群。
2.2 提高中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中医药是我国最具自主知识产权优势和自主创新潜力的领域之一。政府在体系建设上要整体考虑和全面规划。将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科技资源向企业倾斜,大力推进产学研深入合作,建立长效机制,形成合作共赢、相互促进的局面。没有知识产权保护,就没有创新。政府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要积极协同有关部门,精心策划、大力推进我省现代中药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
2.3 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竞争
“合作与竞争”是当代产业发展的主旋律。CEPA协议和“泛珠三角”战略无疑给广东中药产业伸展腾挪的一个绝佳历史机遇。要抓住机遇,鼓励、引导企业进行跨省扩张,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在更广阔的地域优化配置产业资源,扩大市场,打造更多的全国性中药“品牌”。要加强与国际制药业的产业合作,进行中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吸引国际主流医药厂商加入中药开发行列,将有利于使中药产品超越传统华裔市场,打入医药主流市场,对中药的国际化进程可发挥重要的示范效应。
2.4 打造中医药人才高地
发展中医药的根本在于中医学术,振兴学术的关键在于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依靠培养。要加快培养一批学术大师和领军人物,抢占中医药研发的制高点,提升中医药基础和应用技术的科研水平。要重视技能人才和复合人才的培养,形成合理的人才结构体系。我省中药产业的发展急需多种专门人才,企业用得上的各种实务型、复合型的专才紧缺,例如:具有双语能力的中药经贸实务人才,了解中药产业的法律、中介、知识产权服务、融资、策划人才,能指导绿色中药材种植的技术人才,高素质的中药炮制、制药技工,等等。中医药发展不仅是一个学术问题,也是一个经济大问题。要花大力气培养一批熟悉中医药、懂市场、善经营的企业家和经营管理人才。广东的中医药科教事业有雄厚的基础,要使广东成为“泛珠三角”乃至全国、全世界的中医药“人才高地”,就必须认真进行系统的调查和整体战略策划,变革人才培养体制,以适应中医药产业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
最新行业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医用腹膜透析机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趋势研究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股票配资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心电监护系统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旋臂起重机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决策咨询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助力机械手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搬运型机器人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策略咨询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码垛机器人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酪蛋白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单甘酯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机遇预测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氨基磺酸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机遇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