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5年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形势与目标
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讯:
内容提要:有色金属工业是矿物加工工业,是环境污染主要行业之一。由于我国矿物金属品位低、结构复杂、并常与有毒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共生,所以在采、选、冶、加各工序均产生较大量的废渣(石),废水和废气,造成环境污染。
1、有色金属工业产量持续增长,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有色金属工业是以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为主的基础性行业。改革开放以来,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不断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在“十五”以来,产业规模连续跨越,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十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2008年达到2519万吨,连续七年位居世界第一。我国已经成为有色金属生产大国,行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
有色金属工业成就的取得,一靠改革开放环境,二靠科技进步支撑。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作为发展的不竭动力,越来越显示出其对经济的强劲推动力。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奋斗,有色金属工业科技发展令人鼓舞,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成效显著。以高效地下采矿、系列大型浮选机、选矿拜耳法、系列大型预焙铝电解槽、铝电解重大节能技术、富氧熔池熔炼、闪速熔炼、底吹炼铅、1+4热连轧、炭-炭航空制动材料、8-12英寸大直径硅单晶等一大批重大科技成就,极大地提高了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水平,增强了有色金属工业的国际竞争力。采、选、冶主要工艺技术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装备已陆续出口。我国已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有色金属技术装备纯进口国向出口国迈进。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色金属工业整体技术水平还有较大差距,我国还不是有色金属工业强国,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2、有色金属工业长期稳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与差距
有色金属工业虽然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受到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强烈制约。因此,要保证其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尽快克服制约发展的资源、能源、环境和高技术产品开发的重大问题。
(1)矿产资源危机日趋严重,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低
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特别是常用的大宗有色金属铜、铝、铅、锌等资源紧缺,现已探明的储量远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保障程度差。
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具有“四少四多”的特点。即:大矿少,中小矿多;富矿少,贫矿多;单一矿少,复杂共生矿多;露天矿少,难采地下矿多。因而,开采技术难度大,成本高,安全隐患严重。资源开发利用各工序均有较大的金属损失,即金属回收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20个百分点。金属资源采选综合回收率低不足60%,共伴生组分综合回收率不足35%。2006年,我国矿山当年已开发的资源中则分别有50万吨铜、49万吨铅、142.5万吨锌、4.6万吨镍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
国内有色金属二次资源的回收利用并不理想。2007年二次资源回收的再生金属铜113.6万吨、铝275.1万吨和铅65.1万吨的产量占有色金属总产量分别为32.5%、18%和23.3%(注:铜、铝包括进口的二次资源在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与工业发达国家相差更远。
(2)能耗总量快速增长、节能技术急待突破
有色金属由于其矿物的特点致使生产工艺较其它工业复杂,且能耗较高。2007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年消费标准煤已经超过7411万吨,同比增长15.54%,约占全国能源消费量的2.8%。消耗电力2107.7亿千瓦时、煤炭4207.8万吨。有色金属产品单位能耗较高,平均每生产一吨有色金属约需消耗标准煤3.13吨。
冶炼是有色金属生产中耗能最大的环节,铝冶炼又是最大的耗能户。2008年我国电解铝平均交流电耗14323千瓦时/吨,2007年生产电解铝耗电约1820亿千瓦时,约占国内电力总消费量的5.56%。2007年整个铝工业总耗能在3954万吨标煤(按新折标系数1度电=0.1229千克标准煤),约占有色金属工业总耗能的53.4%以上(按老折标系数1度电=0.404千克标准煤,约占有色金属工业总耗能的75%以上)。我国有色金属工业产品单位平均能耗要比国际先进水平高15%左右。
(3)环境污染矛盾突出、清洁生产任重道远
有色金属工业是矿物加工工业,是环境污染主要行业之一。由于我国矿物金属品位低、结构复杂、并常与有毒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共生,所以在采、选、冶、加各工序均产生较大量的废渣(石),废水和废气,造成环境污染。
近几年来,通过技术进步及加强执法和管理,我国工业污染物单位排放量呈下降趋势,但由于工业处理量的剧增,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在逐年增加,形势十分严峻。据统计,2003年~2006年,有色金属工业吨金属的废水排放量则由44.48吨降到39.18吨,但年废水排放量由5.46亿吨增加到7.50亿吨。有色金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排放的废水量约占全国工业行业废水排放总量的2.57~3.12%,数量巨大。
2006年有色金属工业排放的工业废气和二氧化硫的总量分别占我国工业行业排放总量的5.23%和2.61%。2003年~2006年,有色金属工业烟尘的年排放量在17~23万吨之间波动,其所占全国工业行业的比例也在2.22%到2.89%范围内波动。
2003年~2006年,有色金属工业粉尘的年排放量在16~22万吨之间波动,其所占全国工业行业的比例也在1.70%到2.70%范围内波动。
有色金属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年产生量由2003年的13979万吨万吨快速增加到2006年的23883万吨,其所占全国工业行业的比例则由13.92%增加到16.81%。其中危险废弃物的年产生量由256万吨降低到245万吨,其所占全国工业行业的比例则由21.93%增加到22.61%。
我国有色金属工业三废达标排放的比例明显偏低,特别是废水、二氧化硫、粉尘与国内平均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和排放工业废弃物数量巨大,不仅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危害人类健康、动植物的生长,同时,也造成了大量宝贵资源的严重浪费。推进有色金属工业清洁生产,治污利废,发展循环经济对科技创新提出了重大需求。
(4)初级产品能力过剩,高端产品严重短缺
我国有色金属工业产品经过近二十多年的发展,常规有色金属产品,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对于现代高技术产业或国防军工所需的高、精、尖部分产品,目前在技术上尚未完全过关,仍需进口。2008年,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总额为873.65亿美元,其中出口额260.14亿美元,进口额613.51亿美元,贸易逆差高达353.37亿美元。进口中,除铝土矿、氧化铝、铜精矿等原料外,高端产品和高性能材料占较大比重。
与当今高新技术发展紧密相关的优势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如稀土、钛、镁、钨、钼、镓、铟、锗、铋等,但是这许多宝贵资源我们绝大部分只能加工成初级矿产品或初级冶炼产品,除少量国内应用外,大部分出口,资源优势尚未变成经济优势。
上述问题是关系到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在新世纪能否继续保持健康、稳定发展,由有色金属生产大国能否变为强国的重大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依靠科技进步。要努力按照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的思路,不断研究开发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有色金属产业,建立一批既节省资源、能源又与环境友好的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的新兴有色金属高新技术产业。
主要目标
到2015年,重点企业普遍建立技术中心,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技术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主要产品的核心技术、重点装备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老矿区、重要矿集区的地质勘查取得重要进展,资源储量增加;矿产资源利用率从目前的55~60%提高3~5个百分点;氧化铝综合能耗降到800千克标煤/吨以下;电解铝综合交流电耗降到1400kwh/吨以下;重点铜、铅、锌冶炼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硫的利用率达到92%以上,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达到87%;大力发展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再生资源利用量提高到金属总量的30%左右;积极发展有色金属基础材料、新材料,新产品产值年均增长20%;强化企业科技投入主体地位,研究与开发投入占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的1.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30%以下。
展望2020年,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完善,科技促进行业持续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重点矿区地质勘查取得重大突破,新增资源储量显著增加;主要产品核心技术、装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健全循环经济的技术发展模式,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提供技术支撑;培养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技专家和研究团队;建立若干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院所和高校及企业研究开发机构,形成体制完善、机制灵活、有特色的有色金属工业科技创新体系。
具体目标是: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显著提高,主要有色金属产品单位能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量提高到40%左右,硫的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达到90%;有色金属新材料满足国内需要;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25%以下。
最新行业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医用腹膜透析机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趋势研究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股票配资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心电监护系统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旋臂起重机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决策咨询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助力机械手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搬运型机器人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策略咨询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码垛机器人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酪蛋白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单甘酯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机遇预测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氨基磺酸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机遇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