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国电信业务支撑系统软件市场发展趋势
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讯:
第一:适应“以客户为中心”的运营战略
传统电信运营商是基于网络设备开发新产品,网络通讯技术的创新推动固定电话、模拟移动电话、GSM 数字移动电话、寻呼、智能网、ISDN 和ADSL 数据等产品创新和升级,产品创新主要依赖设备制造商。移动通信普及化程度不断提高,用户越来越讲究时尚和品位,根据自己实际的通信消费需求以及身份、气质、个人爱好和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来选择适宜的移动通信服务,追求通信消费的个性化。
随着电信行业分拆重组,电信运营市场引入了竞争机制,传统的、以通讯设备为核心竞争力的经营模式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运营商的竞争优势开始体现在以“客户为中心”,展开个性化的客户营销,为客户提供全面、具有差异化的服务上,这些服务主要依靠业务支撑系统软件平台来实现,如:为喜欢音乐的年轻消费者提供个性化彩铃服务,为商旅人士提供订票、订酒店、漫游套餐等个性化服务等,三大电信运营商的营销策略和管理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化,均已建立个人客户、家庭客户、政企客户这三类客户的独有品牌:在个人客户方面,主要有:中国电信集团的天翼、中国联通集团的世界风、如意通,中国移动的全球通、
神州行等;在家庭客户方面,主要有:中国电信集团的我的E 家,中国联通集团的亲情1+,中国移动的i 万家;在政企客户方面,主要有:中国电信集团的商务领航、中国联通集团的联通商务、中国移动的动力100 等。
第二:移动互联网应用将逐步成为主流
随着移动通信网对数据支持能力的提升,传统互联网的业务开始逐渐向移动网络转移,基于3G 和后3G 的移动互联网业务不但具备了传统互联网上的各种功能,还把数据传输、邮件、音频视频下载等各种数据业务纳入到移动互联网的范畴。互联网实验室的研究认为,下一个3 亿网民的产生,大约只需要3 年的时间。也就是说,到2011 年底,网民数量将接近6 亿。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电信业,经历了移动和固定替代、市场饱和的发展过程,电信运营商已完成了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演进,将电信技术和IT 技术融合,实现了基于通讯网络的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的重新定位,保持了业务收入和利润增长,英国电信在实现上述转型后,2006 年净利润较上一年度增长达24%。我国传统通讯市场也将逐渐趋向饱和,国内电信运营商也正在经历企业转型:中国电信从传统固网运营商转为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中国移动从移动通讯专家转为移动信息专家;中国联通从移动运营商转为现代化的综合通信与信息服务提供商。蓬勃发展的转型业务对业务支撑系统的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2008 年全国电信行业统计公报》的相关数据显示,在2008 年:全国电话用户净增6,909.20 万户,总数达到98,203.40 万户,移动电话用户在电话用户总数中所占的比重达到65.3%;全国网民数净增0.88 亿人,达到2.98 亿人,居世界第一位,其中:宽带网民数达到2.7 亿人,占网民总数的90.6%。由于移动和互联网用户群不断扩大,非语音业务收入不断增长,如美国移动搜索服务2008 年比2007 年提升了68%,根据艾瑞市场咨询研究,我国移动增值市场规模预计2009 年和2010 年分别为1,400 亿元、2,080 亿元。增值业务逐步转变为电信运营商的核心业务,如移动办公、在线游戏等,这对电信运营商的业务支撑系统应用软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具备满足电信运营商使用的功能基础上,还需满足消费者、服务提供商、内容提供商、IT 支撑平台等角色的需求。
第三:适应电信产业链发生变革的需要
新一代的通讯网络是业务驱动型的IP 网络,多媒体互联网服务是未来电信运营商的发展重点,如在线游戏、数字广告、音视频下载、宽带多媒体等新兴服务。
传统的电信业务支撑系统软件难以支撑新兴业务的发展,随着通讯和互联网应用的融合,运营价值链延长,电信运营商运营模式和商业模式将发生重大变化,为电信运营商提供增值服务的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设备供应商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价值链新加入环节增多,更为细分化,价值链上同一环节内的企业不但数量大幅增加,而且更为专业化,随着电信技术向信息技术的转变,技术融合促生业务融合,促进其他行业信息化的全面开展,与电信业呈现越来越多的交叉领域,其他行业也可视作电信产业链的组成部分,原来看似没有联系的不同产业变得越来越相关联,并出现重叠、替代、交叉和趋同等变化,并且产业链网络上不同角色之间价值整合的步伐越来越快。它们相互间的协作关键就在于合理的结算、利润分配模式,只有双赢的分配方式才能保证跨行业业务的顺利推进。融合计费、客户关系管理以及客户信用度管理、电子商务经营决策分析等应用需求将增多,研发能力强、具有电信业务支撑全面解决方案的软件企业将在变革中赢得竞争优势,比如:消费者可以在咖啡店休闲放松时,通过手机支付的方式,使用电信运营商提供的宽带网络,在线观看内容提供商提供的视频服务,所有消费通过手机支付。
第四:适应网络和IT 融合发展的需求
当前国内各大电信运营商的计费功能分散在多个系统,智能网预付费计费系统、准实时计费帐务系统等多业务计费平台共存,各系统相互独立,融合计费能力不强。中国联通集团的如意通和中国移动的神州行是预付费品牌,其消费特征是先付费后消费,采用传统智能网计费支撑。由于智能网平台具有网络会话控制和计费业务两种完全不同的应用功能,网络会话控制要求稳定性极高,而计费业务要求客户个性化、灵活性高,导致新业务上线周期长,不支持业务捆绑,客户无法进行个性化的资费套餐定制,为此,2006 年,中国电信集团开始进行实时在线计费系统(OCS)代替智能网计费的试验,2007 年开始推广,2008 年开始
大规模建设;2008 年,中国联通集团也开始试点实时在线计费系统(OCS),该系统可以支撑预付费业务,通过对消费时段或消费项目设定,控制恶意消费行为,校园网手机是基于OCS 预付费解决方案的代表案例,例如:为了不影响学生正常的上课、杜绝上课期间接听手机、收发短信等,可设定校园网手机只能在规定的时段如:12:00-13:30、17:30-22:00 之间使用,其他时间不能使用包括接听、拨打、上网和收发短信等业务;对校园网手机用户24 小时不关闭110、120、119特服电话等。
随着3G 等新一代移动通信业务的开展,国际3G 技术规范化组织(3GPP)提出了实时在线计费系统架构,该架构能够支持多业务融合的统一计费,计费功能完全参与到电信服务的使用过程中,从根本上消除了用户的欠费风险,满足了预付费用户个性化需求。以实时在线计费系统为核心的融合计费解决方案,能够提供预付费与后付费等电信业务的融合能力,可以使电信运营商缩短新产品上线时间、优化计费流程、实现对不同细分市场客户有针对性的服务,是电信运营商的必然选择,是网络和IT 融合的发展方向。
第一:适应“以客户为中心”的运营战略
传统电信运营商是基于网络设备开发新产品,网络通讯技术的创新推动固定电话、模拟移动电话、GSM 数字移动电话、寻呼、智能网、ISDN 和ADSL 数据等产品创新和升级,产品创新主要依赖设备制造商。移动通信普及化程度不断提高,用户越来越讲究时尚和品位,根据自己实际的通信消费需求以及身份、气质、个人爱好和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来选择适宜的移动通信服务,追求通信消费的个性化。
随着电信行业分拆重组,电信运营市场引入了竞争机制,传统的、以通讯设备为核心竞争力的经营模式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运营商的竞争优势开始体现在以“客户为中心”,展开个性化的客户营销,为客户提供全面、具有差异化的服务上,这些服务主要依靠业务支撑系统软件平台来实现,如:为喜欢音乐的年轻消费者提供个性化彩铃服务,为商旅人士提供订票、订酒店、漫游套餐等个性化服务等,三大电信运营商的营销策略和管理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化,均已建立个人客户、家庭客户、政企客户这三类客户的独有品牌:在个人客户方面,主要有:中国电信集团的天翼、中国联通集团的世界风、如意通,中国移动的全球通、
神州行等;在家庭客户方面,主要有:中国电信集团的我的E 家,中国联通集团的亲情1+,中国移动的i 万家;在政企客户方面,主要有:中国电信集团的商务领航、中国联通集团的联通商务、中国移动的动力100 等。
第二:移动互联网应用将逐步成为主流
随着移动通信网对数据支持能力的提升,传统互联网的业务开始逐渐向移动网络转移,基于3G 和后3G 的移动互联网业务不但具备了传统互联网上的各种功能,还把数据传输、邮件、音频视频下载等各种数据业务纳入到移动互联网的范畴。互联网实验室的研究认为,下一个3 亿网民的产生,大约只需要3 年的时间。也就是说,到2011 年底,网民数量将接近6 亿。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电信业,经历了移动和固定替代、市场饱和的发展过程,电信运营商已完成了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演进,将电信技术和IT 技术融合,实现了基于通讯网络的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的重新定位,保持了业务收入和利润增长,英国电信在实现上述转型后,2006 年净利润较上一年度增长达24%。我国传统通讯市场也将逐渐趋向饱和,国内电信运营商也正在经历企业转型:中国电信从传统固网运营商转为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中国移动从移动通讯专家转为移动信息专家;中国联通从移动运营商转为现代化的综合通信与信息服务提供商。蓬勃发展的转型业务对业务支撑系统的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2008 年全国电信行业统计公报》的相关数据显示,在2008 年:全国电话用户净增6,909.20 万户,总数达到98,203.40 万户,移动电话用户在电话用户总数中所占的比重达到65.3%;全国网民数净增0.88 亿人,达到2.98 亿人,居世界第一位,其中:宽带网民数达到2.7 亿人,占网民总数的90.6%。由于移动和互联网用户群不断扩大,非语音业务收入不断增长,如美国移动搜索服务2008 年比2007 年提升了68%,根据艾瑞市场咨询研究,我国移动增值市场规模预计2009 年和2010 年分别为1,400 亿元、2,080 亿元。增值业务逐步转变为电信运营商的核心业务,如移动办公、在线游戏等,这对电信运营商的业务支撑系统应用软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具备满足电信运营商使用的功能基础上,还需满足消费者、服务提供商、内容提供商、IT 支撑平台等角色的需求。
第三:适应电信产业链发生变革的需要
新一代的通讯网络是业务驱动型的IP 网络,多媒体互联网服务是未来电信运营商的发展重点,如在线游戏、数字广告、音视频下载、宽带多媒体等新兴服务。
传统的电信业务支撑系统软件难以支撑新兴业务的发展,随着通讯和互联网应用的融合,运营价值链延长,电信运营商运营模式和商业模式将发生重大变化,为电信运营商提供增值服务的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设备供应商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价值链新加入环节增多,更为细分化,价值链上同一环节内的企业不但数量大幅增加,而且更为专业化,随着电信技术向信息技术的转变,技术融合促生业务融合,促进其他行业信息化的全面开展,与电信业呈现越来越多的交叉领域,其他行业也可视作电信产业链的组成部分,原来看似没有联系的不同产业变得越来越相关联,并出现重叠、替代、交叉和趋同等变化,并且产业链网络上不同角色之间价值整合的步伐越来越快。它们相互间的协作关键就在于合理的结算、利润分配模式,只有双赢的分配方式才能保证跨行业业务的顺利推进。融合计费、客户关系管理以及客户信用度管理、电子商务经营决策分析等应用需求将增多,研发能力强、具有电信业务支撑全面解决方案的软件企业将在变革中赢得竞争优势,比如:消费者可以在咖啡店休闲放松时,通过手机支付的方式,使用电信运营商提供的宽带网络,在线观看内容提供商提供的视频服务,所有消费通过手机支付。
第四:适应网络和IT 融合发展的需求
当前国内各大电信运营商的计费功能分散在多个系统,智能网预付费计费系统、准实时计费帐务系统等多业务计费平台共存,各系统相互独立,融合计费能力不强。中国联通集团的如意通和中国移动的神州行是预付费品牌,其消费特征是先付费后消费,采用传统智能网计费支撑。由于智能网平台具有网络会话控制和计费业务两种完全不同的应用功能,网络会话控制要求稳定性极高,而计费业务要求客户个性化、灵活性高,导致新业务上线周期长,不支持业务捆绑,客户无法进行个性化的资费套餐定制,为此,2006 年,中国电信集团开始进行实时在线计费系统(OCS)代替智能网计费的试验,2007 年开始推广,2008 年开始
大规模建设;2008 年,中国联通集团也开始试点实时在线计费系统(OCS),该系统可以支撑预付费业务,通过对消费时段或消费项目设定,控制恶意消费行为,校园网手机是基于OCS 预付费解决方案的代表案例,例如:为了不影响学生正常的上课、杜绝上课期间接听手机、收发短信等,可设定校园网手机只能在规定的时段如:12:00-13:30、17:30-22:00 之间使用,其他时间不能使用包括接听、拨打、上网和收发短信等业务;对校园网手机用户24 小时不关闭110、120、119特服电话等。
随着3G 等新一代移动通信业务的开展,国际3G 技术规范化组织(3GPP)提出了实时在线计费系统架构,该架构能够支持多业务融合的统一计费,计费功能完全参与到电信服务的使用过程中,从根本上消除了用户的欠费风险,满足了预付费用户个性化需求。以实时在线计费系统为核心的融合计费解决方案,能够提供预付费与后付费等电信业务的融合能力,可以使电信运营商缩短新产品上线时间、优化计费流程、实现对不同细分市场客户有针对性的服务,是电信运营商的必然选择,是网络和IT 融合的发展方向。
最新行业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医用腹膜透析机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趋势研究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股票配资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心电监护系统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旋臂起重机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决策咨询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助力机械手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搬运型机器人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策略咨询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码垛机器人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酪蛋白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单甘酯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机遇预测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氨基磺酸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机遇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