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定制服务 | 订购流程 |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热门搜索:汽车 行业研究 市场研究 市场发展 食品 塑料 电力 工业控制 空调 乳制品 橡胶

当前位置: 主页 > 产业观察 > 食品饮料 >  中国甘蔗制糖业发展历程

中国甘蔗制糖业发展历程

Tag:甘蔗制糖  
    内容摘要:甘蔗面积由1965年的525.6万亩扩大到1975年的785.4万亩,扩大了49.4%,亩产却由2.55吨跌至2.12吨,跌了16.9%,总产由1339.1万吨增加到1666.7万吨,只增加24.5%,比面积增长指数少了24.9个百分点,即少了一倍还多一点。 

    1、恢复时期。这一时期从1949年到1958年。建国前,由于政府腐败和无能,各行各业百孔千疮,甘蔗糖业也不例外。建国后,党和政府大力发展经济,甘蔗糖业得到迅速的恢复、发展。甘蔗区域由主要集中在广东珠江三角洲,扩展到海南、湛江、元江、左江和右江等地,初步形成南部、西南和长江中下游三个蔗区,面积由1949年的162.3万亩扩大到1958年的457.8万亩,亩产由1.63吨提高到2.74吨,总产由264.2万吨增加到1255.8万吨。 

    内容选自产业研究报告网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甘蔗原糖市场运行态势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2、滑落时期。1959年至1964年为这一时期。这一时期在甜菜南下、甘蔗北上的错误思想指导下,甘蔗区域盲目北移,跨过甘蔗适宜的北界,从北纬27°扩至北纬33°,从而导致面积滑落至1963年的最低点275.9万亩,亩产跌至1961年的最低点1.51吨,比1949年的1.63吨还低6.7%,总产也跌至1961年的最低点426.8吨。 

    3、波动时期。这一时期始于1965年,终于1975年。这一时期则在肥田种粮、瘦地种蔗的错误思想指导下,盲目开荒种蔗,导致甘蔗亩产低而不稳,产量的增加主要靠面积的扩大来实现。甘蔗面积由1965年的525.6万亩扩大到1975年的785.4万亩,扩大了49.4%,亩产却由2.55吨跌至2.12吨,跌了16.9%,总产由1339.1万吨增加到1666.7万吨,只增加24.5%,比面积增长指数少了24.9个百分点,即少了一倍还多一点。 

    4、计划经济发展时期。1976年至1990年,甘蔗糖业在计划经济的框架下发展到极致。这一时期甘蔗糖业的发展极好地遵循了农业自然资源区域分异规律,纷纷在农业自然资源适宜区域建起了一批甘蔗生产基地。甘蔗区域逐渐“南归”,在广东珠江三角洲得到巩固、发展、壮大的基础上,向粤西、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区发展,特别是在雷州半岛发展得尤为迅猛,面积由期初的760万亩发展到期未的约1400万亩,亩产由2.34吨提高到4.29吨,总产由1775万吨增加到约6000万吨,分别增长了84.2%、83.3%和238%。 

    5、机制探索时期。这一时期为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更为计划经济框架下的甘蔗糖业向市场经济框架下的甘蔗糖业的转轨时期,时间应为1991年至2001年。在此期间,甘蔗糖业同时并存着计划与市场两种经济成份,甘蔗糖厂逐渐由国营企业转轨成私营企业,蔗糖收购价先逐渐放开,甘蔗收购价后逐渐放开,即由政府制定逐渐变成由市场调节。由于机制不稳定,甘蔗糖业起伏波动较大,甘蔗区域由广东、海南和福建三个沿海蔗糖生产省份逐渐向广西和云南等内地蔗糖生产省(区)份转移,广西和云南则先后分别跃具全国产糖第一、二大省(区);面积由期初的约1500万亩扩大到期未的约1700万亩;亩产变化不大,4.3吨左右;总产由约6260万吨增加到约7300万吨。 

    6、市场经济发展时期。从2002年起,甘蔗糖业进入这一时期。这一时期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甘蔗糖业根据市场需要,遵循资源规律和经济规律发展;二是甘蔗糖厂由国营企业转制为私营企业,责、权、利统一于经营主体;三是糖价、蔗价完全放开,由政府制定变为市场调节。由此,极大地促进了甘蔗糖业的理性发展,甘蔗区域基本稳定在原来的范围;甘蔗面积却由2002年的1638.6万亩发展到现在的2245万亩,但相对更集中在广西和云南两大优势区域,面积占全国的70%以上;亩产却大幅度提高,达5吨左右,总产也大幅度增加,由11401万吨增加到12621.74万吨,增加10.7%,特别是产糖量增加幅度更大,由1196万吨增加到1367.91万吨,增加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