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定制服务 | 订购流程 |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热门搜索:汽车 行业研究 市场研究 市场发展 食品 塑料 电力 工业控制 空调 乳制品 橡胶

当前位置: 主页 > 产业观察 > 食品饮料 >  2014年我国农产品进口量发展趋势分析

2014年我国农产品进口量发展趋势分析

Tag:农产品  

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讯:

随着国内食品价格的逐步回落,年底CPI下行趋势已渐渐明朗起来,刚刚公布的11月CPI数据“破5”不仅验证了市场前期的预测,增速下降幅度更是低于市场预期水平。在国内食品价格下调的背后,进口农产品价格走低起到明显的助力作用。

自今年8月份起,我国农产品进口均价开始呈现普遍下跌趋势,并持续两个月下行,尽管10月份当月数据显示部分农产品均价有小幅回升,但仍低于年度高点。在国际形势低迷的背景下,包括农产品在内的国际大宗商品很难在短时间内再次大幅度上涨,预计农产品进口均价在近期依然会保持低位震荡,这对于缓解我国输入型通胀压力有明显的助力作用。
据统计,今年前10个月,我国农产品累计进口总额达737.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30.8%。10月份当月进口73亿美元,同比增长43.3%。

我国农产品进口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0月份进口值连续两月高位回落。据统计, 今年1月份,我国农产品进口额仅低于去年12月份,为历史次高值,达82.1亿美元。2月份受季节因素影响回落至46亿美元,自3月份开始进口额逐月回升,8月份再次达到年度高点83.4亿美元。9、10月份连续两个月高位回落,10月份当月进口73亿美元,同比增长43.3%,环比下降9.2%(图1)。

内容选自产业研究报告网发布的《2013-2018年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全景调查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一般贸易方式进口占据主导。前10个月,我国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582.8亿美元,增长31.5%,占同期我国农产品进口总值的79%;加工贸易70.2亿美元,增长28.5%,占9.5%。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物流货物58亿美元,增长37%。
 
外商投资企业居进口首位。前10个月,外商投资企业进口农产品293.4亿美元,增长25.2%,占同期我国农产品进口总值的39.8%;私营企业246.2亿美元,增长44.1%,占33.4%;国有企业162.5亿美元,增长19.8%。
 
美国是最大进口来源地。前10个月,我国自美国进口农产品178.6亿美元,增长42%;巴西128.7亿美元,增长34.3%;东盟118亿美元,增长40.7%;自上述3者进口值合计占我国农产品进口总值的57.7%。
 
棉花、粮食、食用植物油为我国农产品主要进口品种。前10个月,我国进口粮食268.4亿美元,增长21.6%;棉花65.2亿美元,增长57.8%;食用植物油60.6亿美元、增长30.3%;上述3者进口值合计占同期我国农产品进口总值的53.4%。此外,进口冻鱼30.8亿美元,增长26.3%;鲜、干水果及坚果23.4亿美元,增长46.4%(表1)。
 

表1:今年前10个月我国农产品主要商品进口情况统计表
单位:亿美元
进口农产品
进口值
同比(%)
粮食
268.4
21.6
大豆
238.3
22.8
谷物及谷物粉
15.1
11.1
棉花#
65.2
57.8
食用植物油
60.6
30.3
棕榈油#
42.3
55.2
豆油#
11.1
17.0
冻鱼
30.8
26.3
鲜、干水果及坚果
23.4
46.4
羊毛#
23.4
49.6
葡萄酒
16.6
68.2
饲料用鱼粉
15.7
4.3
食糖#
13.8
67.9

 
近期,全球经济复苏缓慢,欧美债务危机越演越烈,在此背景下,国际大宗农产品市场经历了惨淡的9月之后,依旧维持弱势,11月国际市场农产品现货、期货分别下降1.82%、3.59%,与上年同期相比现货、期货价格分别下降5.09%、6.73%[1]在国际农产品价格的持续暴跌的影响下,我国进口农产品均价连续两个月下调之后,10月份虽然部分品种进口价格有小幅回升,但仍旧维持在低位,其中棉花进口均价更是连续5个月回落(见图2)。粮食、棉花和食用植物油等主要农产品进口均价的高位回落对缓解我国国内输入型通胀压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国家统计局近期发布的11月份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2%,创下年内最低水平。其中,对CPI上涨贡献较大的食品价格继续呈现回落态势,同比上涨8.8%,较10月份大幅回落3.1个百分点,环比更是大降0.8个百分点,影响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25个百分点。受食品环比大降的影响,我国通胀真正意义上的拐点开始出现。

由于全球经济形势依旧不明朗,仍有可能继续走向衰退,全球经济的低迷定会影响到实体企业对国际大宗商品的需求,伴随欧债危机的影响的持续蔓延,目前市场谨慎情绪较浓,包括农产品在内的国际大宗商品在短期内很难大涨。在大宗商品近期难以回暖的背景下,来自国外的输入型通胀压力将持续减轻,从而将进一步降低近期国内面临持续高通胀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