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定制服务 | 订购流程 |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热门搜索:汽车 行业研究 市场研究 市场发展 食品 塑料 电力 工业控制 空调 乳制品 橡胶

当前位置: 主页 > 产业观察 > 轻工纺织 >  中国内衣产业整体竞争力极度薄弱

中国内衣产业整体竞争力极度薄弱

Tag:内衣  
    中国的内衣产业正在已近20%的速度增长,年销售额约为200亿—500亿元,但迄今为止,连龙头老大“黛安芬”销售量也不过几个亿,根本没有垄断性的品牌,甚至连强势品牌也不多。是国外品牌对中国市场的水土不服,还是本土企业不了解国人的身体结构呢?

    “根本原因皆不在于此,而在于中国
内衣行业里普遍的‘克隆’现象,导致了品牌的难以建立和维护。” 奥丽侬内衣有限公司总裁何炳祥一针见血地指出。前不久,奥丽侬在诉嘉莉诗、安丽丝、戴维芝、依之妮等四家内衣企业仿冒其专利产品一案中胜诉,并获赔偿。在历时三年的“中国内衣专利第一案”尘埃落定之时,何炳祥这番话,无疑是有感而发。


    一个新品或一种新款的上市,立刻有无数厂家开始“克隆”,这些复制或仿制品以较低的价格迅速铺向市场,直接导致了原创者的先发优势和苦心建立的品牌壁垒在顷刻间便消失瓦解。

    国内企业克隆洋品牌的工艺和设计,而洋品牌则青睐国内的贴牌加工,这就是中国内衣行业发展初期的基本模式。“中国内衣产业长久以来发展缓慢,在以‘黛安芬’等洋品牌的冲击下,市场才迅速得以打开,1993年,首届国家级的内衣展示在北京推出,标志着中国
内衣市场进入了发展阶段。”何炳祥说。

    “由于行业进入门槛的相对较低和标准的长期缺位,使得业内无序竞争严重、企业自主品牌意识淡薄,直接导致了中国
内衣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强的尴尬局面。”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有关负责人分析道。因此,业内要求尽快出台行业标准的呼声已经越来越高。前不久在北京召开的首届内衣行业峰会上,有专家指出,标准的出台固然有利于品牌的建设和抑制无序竞争,但靠“克隆”迅速发展起来的中国内衣产业,要想在短时间内消除“克隆”模式是不现实的。强化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才是第一要义。因此,也有业内人士预测,“中国内衣专利第一案”很有再次升级的可能。

    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我国
内衣生产企业有3000多家,其中初具规模的已达400多家。“但除了极少数洋品牌市场地位较为稳固外,绝大多数品牌仍处于探索性阶段。主要还是靠产品渠道与价格支撑。”何炳祥认为,中国内衣行业正处于市场发展期与成熟期的交替地带。有营销专家分析认为,此时,乃中国内衣企业做品牌的最佳时机。

    在中国塑身
内衣产业发展的前期,一些品牌和企业趁着市场的刚刚开放,大打概念牌,一件普通的“塑身内衣”最高售价竟然达到了八千多元人民币。婷美等品牌发家就是那时。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逐渐理性,内衣行业里种种概念的神秘外衣被逐渐剥下。这时,奥丽侬等原创设计品牌开始在市场上崭露头角。营销专家认为,今后,内衣市场将呈现细分、多元的发展趋势,行业竞争将向品牌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加强品牌运作,创新产品,才是占领市场的有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