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定制服务 | 订购流程 |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热门搜索:汽车 行业研究 市场研究 市场发展 食品 塑料 电力 工业控制 空调 乳制品 橡胶

当前位置: 主页 > 产业观察 > 食品饮料 >  2011-2012年内蒙番茄种植

2011-2012年内蒙番茄种植

Tag:番茄  
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讯:
 
    番茄产业在内蒙古的兴起,为内蒙古农民增收和种植业结构调整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2011年巴彦淖尔市番茄种植面积达39.5万亩,已成为继新疆之后全国第二大番茄生产基地。2011年河套平原共种植番茄46万亩,较上年增加1.6万亩,总产量达23.26亿公斤,比上年增加0.58亿公斤,增长2.57%。2012年内蒙古遭遇的洪涝灾害使得该区加工番茄产量下降2/3,从而使得全国加工番茄产量直接下降100万吨左右。
 
    内容选自产业研究报告网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番茄酱市场运营评估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一)番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
 
    内蒙古番茄产业从2001年起步,番茄种植面积及总产量整体上呈逐年递增之势,并且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第一个时期(2001—2004年)为膨胀期,种植面积在2004年急剧增长,由2001年的2.4万亩增到2004年的16.39万亩,年增长分别为117.9%和212.8%;第二个时期(2004—2007年)为快速成长期,年增长分别为44.5%、13.43%和28.9%,增速虽然放缓,但产业规模逐年激增;第三个时期(2007—2009年)为基本稳定期,增减变动幅度趋小,分别为6.9%和3.3%。
 
    (二)番茄加工企业快速成长
 
    由于内蒙古具有发展番茄产业独特的自然条件和明显的区位优势,近年来国内外知名番茄制品加工企业纷纷入驻内蒙古。从2004年11个加工厂22条生产线迅速发展到现在41个加工厂、73条生产线,62万吨番茄制品生产能力。番茄加工企业覆盖6个旗县区、农垦局,番茄基地覆盖7个旗县区和农垦局及内蒙古周边地区。目前内蒙古已成为全国生产番茄制品最密集的地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番茄产业集群。番茄产品有大包装桶装番茄酱、小包装番茄酱、番茄丁、番茄整粒、番茄汁,主要出口欧洲、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番茄基地建设模式不断优化
 
    经过几年的发展,内蒙古番茄基地的建设主要形成以下两种模式。
 
    (1)“订单型”基地建设模式(“公司+农户”型)。这种模式一般由番茄加工企业通过经纪人与农民签订购销合同,建立生产基地。企业为生产基地提供最低收购和品种等信息,引导基地生产符合企业与市场需要的产品。2009年内蒙古的番茄种植面积的95%全部实现了订单生产,是内蒙古番茄基地建设的主要模式。
 
    (2)“车间型”基地建设模式(“公司+基地”型)。这种模式由番茄加工企业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建立生产基地,作为加工企业原材料的生产车间。例如,2009年中粮屯河公司分别在内蒙古前旗白彦华镇、中旗德岭山镇、磴口沙金苏木等地共租赁集中连片土地2万亩,从覆膜起垄、播种移栽、中耕除草、打药及采摘全程进行现代化机械作业,全部实施机井配套加压滴灌的节水灌溉模式,对提高当地的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亩效益、带动当地现代农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这种模式还解决了传统的“公司+农户”利益联系机制不稳定、农业标准化过程中全程质量控制困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条件下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等问题,因而,这种模式代表了内蒙古番茄基地建设的发展方向。
 
    (三)内蒙古发展番茄产业的比较优势
 
    1、番茄产业发展的区域优势
 
    加工型番茄的种植对地域有较高的要求,严格的气候条件决定了供给的相对有限性。在我国,除了内蒙古和新疆能够大面积种植外,在甘肃张掖、高台和黑龙江齐齐哈尔地区虽然也有少量加工型番茄种植,但总和超不过20万亩。决定了加工型番茄的供给难以过度扩张,注定了番茄产业将作为内蒙古的特色产业而长期存在。
 
    2、番茄原料的品质优势
     
    番茄酱最讲的是红色素,也就是AB值,欧洲和美国的标准是2.1,但是内蒙古生产的番茄酱AB值最低的是2.3,一般在2.4—2.5,高出2—3个点,而且颜色和口感都非常好,很受消费者欢迎,这主要是因为内蒙古气候条件得天独厚,干旱、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2009年内蒙古加大了番茄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和病虫害防控力度,番茄不但商品率高,干物质也有所增加。据据五原中基天吉泰分公司负责人介绍,今年生产1吨番茄酱比往年节约原料0.2吨,大大提高了企业效益。
 
    3、番茄制品的价格优势
 
    据调查,番茄酱加工的成本主要体现在番茄的收购上,收购成本占据了主营成本的70%以上。新中基一负责人介绍,我国番茄原料收购价基本是欧美的50%左右。以生产36%—38%浓度番茄酱为例,每吨酱成本约低于世界平均成本150美元左右。据调查,2009年9月份内蒙古番茄酱不同浓度间天津港口报价为850—900美元/吨,同期欧洲市场番茄酱开盘价折合约1617美元/吨左右,除去FOB成本650美元/吨,企业收益200—250美元/吨。国际竞争优势十分明显。
 
    4、番茄种植的亩效益优势
 
2008—2009年内蒙古主要农作物亩净收益对照表
年份
小麦
玉米
花葵
油葵
籽瓜
番茄
2008年
456.8
619.3
990.2
410.9
834.8
1404.3
2009年
426.02
667.2
1121.3
528.9
734.0
1499.3
资料来源:智研数据中心整理
 
    由上表可看出,番茄作为内蒙古的主栽作物之一,亩净收益为最高,这也是近几年内蒙古市番茄面积得以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以2008年、2009年为例,番茄亩净收益平均比小麦高229.7%,比玉米高125.8%,比花葵高37.8%,比油葵高212.7%,比籽瓜高86.3%。2010年以后内蒙古农民依然会保持高涨的种植热情。
 
    (四)内蒙古番茄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内蒙古番茄产业虽然发展迅速,但依然存在着一些基础性制约因素。
 
    1、原料的供应问题。
 
    原料供应受自然灾害和市场供求变化两方面所影响。目前最突出的问题体现在番茄病害对产量的影响上。2007年内蒙古番茄晚疫病大流行,发生面积达到21.45万亩,损失产量63.89万吨,将近全年总产量的50%。而且新的病害种类也在悄然增加。2008年在内蒙古的杭锦后旗大发现了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绵疫病,2009年又在内蒙古临河区双河镇发现了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病。随着连茬种植,病原菌将越积累越多,病害也会越来越重。此外,番茄的收购价格、农民的科技意识、管理水平都将制约着原料总量的供给。
 
    2、运输和收购环节的管理问题。
 
    目前番茄原料运输和交售环节的压车烂果、霉变,导致原料质量下降临,已经影响番茄酱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和广大种植户的积极性,这是番茄加工企业发展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3、农企双方利益机制的联动问题。
 
    内蒙古在番茄生产和加工中,农民和企业还没有建立良好有序的利益关系,双方合同意识淡薄。一方面企业在原料收购中少了抬价抢购,多了变相压价拒收;另一方面农民履约性差,交售行为随收购价而变动。在收购集中期,由于企业没有贮藏措施等,还会造成了非供过于求的“卖难”问题。这一切都不利于整个产业的稳定发展
 
    4、农药残留问题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药残留问题是企业普遍担忧的问题。欧盟和日本实施了新的食品安全法规标准,特别是日本对番茄农药残留项目检测已经增加到328项,再次抬高了番茄制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门槛。新疆曾因番茄酱被检出亚硝酸盐含量高,在出口澳大利亚时而遭遇中止合同。虽说内蒙古尚未发生此类事情,但应该增强质量安全意识,在世界各种技术性贸易壁垒愈演愈烈时刻,要注意提高内蒙古原料基地标准化种植程度,加强对农业投入的品规范化管理。
 
    5、行业无序竞争问题
 
    内蒙古番茄加工企业存在着行业无序、竞争无度等问题。为了争夺原料,相当一部分小企业不签订合同,以高价争夺原料。抢料的结果是扰乱市场,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农民却很少受益。为了争夺市场,一些中小企业往往把价格作为制胜的法宝,以低价吸引客户,造成番茄出口卖价整体持续走低,既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加大主要贸易国家实施反倾销或贸易保障措施的可能。近几年发生在番茄产业的外争市场、内抢原料的现象已经成为困扰行业发展的痼疾。
 
    6、产业形象问题。
 
    内蒙古大部分番茄工企业加还不能适应国际市场,驾驭市场的能力弱。部分番茄酱厂家虽然获得外贸出口权,但因缺乏外贸人才,产品依靠代理出口公司转口销售,销售信息慢,途径杂,利润薄。而且企业往往把价格作为制胜的法宝,竟相压价。
 
    据了解,2009年10月份番茄酱出口价格出现下滑,大企业出口报价力挺800美元/吨以上,而一些小企业报价降到680美元/吨。此外,内蒙古番茄出口品种单一,且多为贴牌生产,附加值低。这些因素决定了内蒙古的番茄制品在国际市场上形象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