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定制服务 | 订购流程 |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热门搜索:汽车 行业研究 市场研究 市场发展 食品 塑料 电力 工业控制 空调 乳制品 橡胶

当前位置: 主页 > 产业观察 > 农林牧渔 >  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分析

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分析

Tag:生态农业  

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讯:

    (一)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有效途径 

    “生态农业”一词是美国土壤学家WdliamAlbrecht于1970年提出的.它属于70年代来国际上开展的有别于现代常规农业的替代农业的一种形式:英国学者M.K.Worthingtong(1981)将其定义为:生态上能自我维持.低输入的.经济上有生命力的,目标在于不产生太的和长远的环境方面或伦理方面和审美方面不可接受的变化的小型农业。Jackson和Benolen(1984)将生态农业定义为:生态农业在尽量碱少人工管理的条件下进行农业生产,保护土壤肥力和生物种群的多样性,控制土壤侵蚀,少用或不用化肥、农药,减少环境压力,实现持久性发展。 

    80年代初.“生态农业”被正式提出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自上而下的开展起来,并与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1984年,我国生态学家曲仲湘等三位专家在全国推行“生态农业”的提案,受到书记处和国务院的重视,在北京召开了有11个部委参加的论证会,“生态农业”就被确认下来:国务院环境办提出,各级环保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广生态农业。1988年1月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也提出要“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并认为生志农业是社会主义农业建设的必由之路。 

    (二)策略思想与对第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生态农业的建设都是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和系统科学的理论为基础的。系统最基本的概念是立足于整体农业生态系统是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共同组成的一个复合系统。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各门学科就产生了高度的分化,但各门学科之间,卫彼此渗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同时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要认识整体的本来丽貌.高度地综合则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高度分化是为了“深化”,高度综合则是为了认识“整体”。 

    “发展”本身就是一个生态学问题,是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所有生态系统无受到^类活动和社会经济行为的巨大影响:同时,自然生态系统又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自然界”已经不是“自然的自然”,而是属于人的自然,“社会的自然”。在社会发展中,由于组成社会的成份很多,对待同一自然生态系统或社会经济系统,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同样,科技界也存在各自从他们所从事专业的宴地出发提出问题并得出不同的结论。对局部丽言可能是合理的事情,但对整体或全局而言就不一定完全台理;对整体或全局合理,剐局部来说,可能会造成伤害。当损害局部利益时,也要考虑局部的承载能力,否则就会引起整体或垒局失埘。因此,就需要一个坐在一起讨论同题的共同基础,这个共同的基础就是“系统”的观点。 

    1、制定明确的目标与准则 

    目标的确立是十分重要的在明确了目标的同时,要确定完成目标的准则。因为实现目标可以有很多方而的措施和手段,如果没有一定的准则来统辖,就会出现“不择手段”的情况,就会出乱子。例如,有的地区提出并率先实现现代化,关键在于什么样的现代化,是与污染同在的现代化,这是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翻版,还是与山川秀美、江河清澈同时实现的现代化,由于当地人民提出“污染包围的小康有什么意义”的质问,因此,也就积极探索与生态农业或生态经济建设挂钩的问题。再如以往出现过要想富,上山砍树的错误行为。这些情况,就是对目标的理解错误,和没有明确的准则作为不可违背的约束条件所致。 

    当然,准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视当地的具体情况而有所差异。侧如,在某一特定地区.为了保护社会、生态效益,可以牺牲一些暂时的经济效益,:在某一些地区,为保护经济效益,也不得不牺牲一些生态效益,但在生态特别脆弱地区,生态环境只能修复并重建,不能再作任何牺牲。 

    2、确定该系统的范围和分清该系统的层次 

    农业生态系统,作为一个系统而,都有其一定的范围界限自然科学工作者多以自然类型来划分并确定其范围界限,有利于他们研究其结构和功能;社会科学工作者和领导者,则按行政区划作为某个系统的范围界限。生态农业的建设.因为它是一个复合系统,按行政区划来设定较为有利。 

    系统的范围和界限确定之后,首先就需要把这一系统的各十层次区分开来,这对我们分清问题解决问题根有必要。 

    自然生态系统的层次,一般可划分为:基因——细胞——器官——个体——群体——群落——生态系统。 

    社会系统的层次.一般可划分为:个体——家庭——群体——(社会)——县、——省(区)——国家——世界。 

    就农业生态系统而言,我们把它划分为三个层次:种植养殖层次——结构层次——输出输入层次。 

    系统内的各个层次之间是逾越不了的.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特征,可谓“等级森严”低一级的层次是高一级层次的组成部份,高一级层次包含低一级层次的属性.低一级层次总是受高一级层次所统辖和制约,弄清这一点很重要,例如,种植养殖层次是否能产生预期效益,是受结构层次的制约,结构层次合理了,它又受输入输出层次的制约,人们在各个层次上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如果把层次摘乱了或分不清层次,就导致对系统和存在问题认识不清,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同洋,低一级层次是其高一级层次的组成基础.它的变化,又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变化。 

    人们对各个层欢的考察,其内容也不相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也不同。以自然生态系统为侧.对个体的考察主要着重在行为方面及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方面;对群体的考察主要着重在种群内部的竞争和自我调节机制方而:对群落的考察主要着重在互相依赖、相互制约和群落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其内部调节机制方面;对生志系统这一高层次的考察,主要是抓住能流物流这一核心问题,只要我们抓住这一核心,就不会被千变万化的纷乱现象所迷惑,人们就可以调控它,使它朝着人们所指望的方向发展。此外,在同一层次水平上,还有很多横向联系我们不仅要弄清纵向联系,也要弄清复杂的横向联系。 

    内容选自产业研究报告网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生态农业市场运行态势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3、必须重视并协调解决的几个重要问题

建设生态农业有四十方面的重要特性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我国的生态农业区别于西方的生态农业的重要方面: 

    (1)生产力。潜在生产力的释放和现实生产力的提高,是反映一个系统兴盛繁荣的标志。我们要从总体上寻求生产力的提高,寻求高生产力、高教益。 

    (2)稳定性。多样性是稳定性的基础,自然生态系统如此,农业生态系统也是如此。例如,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单一,必然是经济发展落后,就无稳定性可言。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与外界有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与封闭系统不同,只要有物质能的输入与输出.就能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如果输出大于输入,甚至超出系统的承受能力时,系统将会崩溃所以,稳定性也表现在输入与输出的自我平衡上。 

    (3)持久性。持久性也称为持续性,是指遭受外界压力或重大干扰之后的自我恢复能力。持久性与稳定性密切相关。愈稳定就愈持久。但喻稳定则与提高生产力存在矛盾。因此,要把稳定性恰如其分地调节到一定的限度之内,持久性(持续性)就是协调二者的关系的需要而提出的。 

    (4)均衡性。是指组成系统各部份之间的受益程度而言。均衡并不是平均,是指受益者之间不能出现大的偏差,人人都能受益,受益的大小与参与者贡赫大小直接相关。均衡性直接关系到系统的稳定和生产力的提高。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会演变为影响系统的主导因素。在现实生活中,农民的积极性和动力源泉是其经济利益,农民不能受益,农业生态系统就不稳定,更谈不上持久。当前,城多差别、东西部的差别、世界上的南北差别等,都是系统均衡性失调的反映:这也是能否落实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在极其多变的多因素条件下.应该是什么样的模式最为理想,理想的水平又是什么都需要作出决策,调控这一系统使之朝向我们所指望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预期目标就决策的实质而言,都是属于“假设”性的,可以照此去办,根据实践的结果,再反过来修改决策成败的关键是我们对系统的能流、物流认识的是否深刻和予以有效地调控措施,改善系统运转的支持条件。 

    我国倡导的生态农业与美国提倡的持久农业有相似之处,同样是强调产量、效率、环境、资源和结构五个要素。生态农业的发展取决于科学进步,只有生物技术在农业得到广泛运用,井配舍更加宴用的高水平的生态技术,才能降低投入,提高产出,我国的生态农业必然是现代科学技术为前提的集约化农业生产。因此,大力发展和应用生物工程技术、生态工程技术及推广相应的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是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条件。单靠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种植业结构,增加食物链的环节,难以解决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一切问题,更不能保证我国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只有在发展生态农业的各个环节上都采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才能提高系统的运转能力,才能似农村经济发展沿着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前进。 

    (三)主要措施 

    1、端正指导思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指出,要调动并保护好农民的积极性,农民积极性的源泉在于农民的经济利益。利益是“刚性”的,它主宰着人们的经济和政治行为利益推动是一般规律,对于农民群体而言尤其如此。弄清这个规律十分重要,这是涉及我们一四行为的核心问题当前.要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生态农业的建设,必须把保护和照顾农民的利益作为处理农村、农民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生态农业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没有农民群众和社会公众的参与是不可能的,就无可持续而言。 

    2、正确认识当前农村经济滞后的原因,解决思想,更新观念。 

    当前,农村经济滞后的原固是多方而的但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却是在于农民的行为只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而不是他人和社会的需要为前提,以更换手段、增值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农村广大地区,仍处于简单的人与自然界之间的能量交换之中。只有当农民个体生产行为纳入到社会化生产的范畴,进入市场经济,个人的生存状态和发展机会才能发生真正的质的变化.进入自身增值能力的新阶段。因此,解决农村经济滞后并不断增加农民的收^的问题,就转化为发展商品生产和培育市场经济而加快市场化的问题。所,建设生态农业,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就必须树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观点。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把农民从古老的、传统的自然经济的生产、生活方式中引导出来。 

    3、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 

    农业产业化主要包括规模化、专业化、商品化。从宏观上讲,要使农村的非农产业不断发展:农村的种植业、养殖业走上专业化,为商品化生产奠定基础;农村经济逐步走上工业化、现代化。从微观而言,农村劳动力为主体的生产要素,从种植业大量流向非农产业;种植养殖的规模逐渐扩大,商品率不断提高,使农民的劳动生产率和纯收入不断提高。在此条件下,为科技扎根于农业、农村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同时也为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创造了较好的环境。可以说,农业产业化是农业走上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一个过程。所以,它也是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出发点和内容 

    4、在种植、养殖层次的主要措施。 

    这一层次是最基础的层次.是科技兴农的主战场.通常涉及到遗传育种、栽培技术、生态学、生物化学、土壤、植保、园艺、水产养殖、畜牧、林学、生物工程及资源生态经济学等各个领域。目前,就是要把这些科学技术推广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之中。依靠科技实现优质高产、高效。 

    在这里着重指出的是: 

    ①通过维持和提高土壤的生物肥力来保证未来的粮食生产遵循生物和土壤学上的“归还”定律,简单地说,就是一切生命在死亡的时候都必须把其生活时拿走的资源归还。二十世纪以来,由于忽视归还定律.破坏了微生物的分解循环,不仅夺走了分解者的食物供给,而且掠夺了分解者释放的土壤基本养分。人们使生物废物不能回到土壤的再循环,不仅会引起土壤肥力下降,并增加了处理各种农业废物的麻烦和污染环境:在生态农业中应十分重视归还定律的应用。当前,“桔杆还田”的术语和建设沼气池等就是在归还定律的概念下提出的,至于沼气池,是利用微生物酶的作用,把死了的动植物体能量的90%以上转化为沼气能.是充分利用能源的一个重要环节,最后的元素又返回土地。因此,它就成为生态农业措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系统应尽量依赖自身范围的资谅,而不是依赖大量的外部资源的输人。要像自然生态系统那样,使多种动植物共存,并各自形成混合的群落,这就要求在耕作上提倡轮作、问作、套种、混台放牧等。通过系统内的生态平衡和各种措旋,如轮作、间作、混作等方法防治病虫害,少用或用农药。 

    5、结构层次的主要措施 

    当前,农民丰产而得不到应有效益的情况是普遍的。这是由于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所致。因此,结构调整是以市场为导向。 

    供求矛盾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矛盾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就必须从研究农产品生产与消费关系人手。现在,我国的农业生产的供求矛盾已发生了质的变化:过去的主要矛盾是供不足需,解决的办法是提高农产品产量,增加总供给量,满足城乡居民解决温饱的需求。现在多数地方的城乡居民,已由温饱消费进入到小康消费。由数量型消费向质量型和多样化发展,这就要求农业生产必须由过去的注重数量增长为主向注重质量和多元化转变。 

    市场需求是一千变越,因而其供求关系只能是一个动态平衡。为了避免固供求关系变化而导致农业生产大起大落,就必须列市场的消费需求趋势作出预测,并根据预测的结果构建合理的产业组合,形成长、中、短期梯形结构和产业替代的格局:产业结构的调整,涉及到生产、流通、销售各个环节,触及到政治、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仅靠农民自己是搞不好的,一定要有各级政府的I导、组织、支持和服务=在政府指导下,支持市场定位,依托当地资源优势、传统优势和技术优势,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持色产业和产品实践证明,特色就是优势,有优势就有市场,就有效益。 

    6、输人输出层次的主要措施 

    农民进行商品生产,产品就必须进人市场流通、消费,消费是目的.生产不是目的,通过消费返还垫本资金+利润,农民就进人了自我增值、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新阶段。 

    但是,农民是不可能自发地进人市场经济的。所以。结构调整后,即使适应市场需求,并不等于就进人市场化。因为市场的开拓和延伸不可能在农民的生产中自发地完成.要靠作为市场的主体的企业来自觉地拉动:造就需要培植和构建能把千百万农民纳人商品生产的“载体”,这个载体就是龙头企业。农民的行为要靠企业来引导,农民的利益要靠企业来扩张。依靠龙头企业来带动生态农业各种产业的发展,是农村经济最重要的“发展极”和“增长点”。 

    培植龙头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依托,也是生态农业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因此,生态农业是一个开放系统,必须与外界系统进行能量和物质交换,能流、物流不通畅,系统就要崩溃。纯自然生态学的观点是不对的。农民要靠企业把千家万户的利益连在一起走向市场,企业是农民与市场的纽带在这里着重指出的是:龙头企业必须与千家万户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新机制,否则,在形式上是一个龙头企业,一旦遇到市场风险,企业就会自发地把风险转嫁给农民。农民是经受不了自然灾害风险和市场风险双重打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