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电子产业技术进步
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讯:
内容提要:目前,我国燃料电池发动机发展趋势很好,已从过去单电堆研究发展到带有支持系统和控制系统的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研发能力。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公司和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试制成功了一辆四轮驱动微型汽车功能模型车。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善了汽车的综合性能,我国的汽车电子技术在使汽车安全、节能、环保、舒适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1. 环保。近年来,中国在电动汽车整车设计、驱动系统、电池管理系统、尤其是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等高性能动力电池的研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在某些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我国电动汽车研发水平几乎与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最大差距不超过 5 年。因此,电动汽车成为我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一个突破口。汽车方面的一些专家认为,中国发展电动汽车的确有很多优势。
内容选自产业研究报告网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汽车电子产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目前,我国燃料电池发动机发展趋势很好,已从过去单电堆研究发展到带有支持系统和控制系统的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研发能力。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公司和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试制成功了一辆四轮驱动微型汽车功能模型车。该车型将电机驱动、制动、测速、悬架集成于四个相同的独立模块,采用国产燃料电池发动机,轮彀电机和锂离子电池,并自行开发了整车控制策略及其相应的硬件,实现了转速闭环控制和电子转速,形成以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为动力的电—电混合驱动形式。
2. 安全。安全性是汽车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了。对于安全性的关注不仅仅是为了司机和乘客,还有道路上的其他人。大部分用户认为最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汽车的安全性,它比汽车性能、车载娱乐和燃油效率都更重要,安全气囊和 ABS 更有望成为标准配置。据 Strategy Analytics 公司的市场研究报告指出,汽车安全系统是汽车电子领域增长最强劲的需求之一,年平均增幅达到 25%以上。
国际汽车安全系统市场正呈现主动和被动安全系统分别发展并走向融合的趋势,但产品核心技术还是掌握在国际大的企业手中,比如 ABS、EBD、ESP、压力传感器,芯片发射等。中国在 ABS 和安全气囊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不过中国公司仍有机会受惠于这一波安全气囊的强劲需求。此外,智能型安全气囊内不可或缺的 MCU和传感器也可为中国 IC 厂商开启另一扇门。另外刹车防抱死系统(ABS)已经成为了欧洲车辆标准配置,而在中国,该系统在新型车辆中的安全率也已上升到 70%。他们的下一个目标是普及电子稳定系统(ESP),从而防止车辆在转弯时失控。该系统在欧洲的使用率为 35%,在美国是 11%,在中国则相对较低。当然,这种状况将得到改善。而对于 TPMS 系统,虽然近 1 年来国内炒得沸沸扬扬,市场一片大乱,目前为止上 TPMS 项目的企业和厂家近 200 多家,不过基本上靠引进国外公司轮胎压力监测系统开发平台及生产线,毫无自主知识产权可言。目前国内常见的方案主要是由motorola、infineon、GE 提供的。
3. 导航与通讯。GPS 走入消费性市场,市场正在快速扩大,众多厂家积极跨入汽车导航市场。全球导航系统的年需求将由2002年的430万套增加到2010年的1,220万套。GPS 接收机的需求将从 2004 年的 940 万套,增加到 2010 年的 3,000 万台。全球汽车市场的增长主要来自中国,中国导航系统市场的快速发展对全球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在新兴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市场上,华强信息、赛格导航等企业都由较强的竞争优势。目前赛格车辆信息服务运营网络,直接服务的珠三角地区车辆就超过 4 万辆,车载产品已远销台湾、香港和澳大利亚等地区和国家。不久前,熊猫“车辆自动导航与通信报警系统”项目通过了初步设计方案评审。从 GPS 整个应用而言,我国所有的 GPS 芯片和 OEM 接收机几乎都是靠进口。
未来智能交通系统(ITS)的主要发展趋势是移动目标监控、调度和信息服务等方面。所谓的智能交通系统就是利用通讯系统对车辆收集信息,并利用车载 GPS 来提供道路交通信息,对车辆进行辅助导航,这些都将会在未来 ITS 系统中应用的主要模式。
ITS 的目标监控与服务系统在未来的汽车电子市场有着远大的市场发展前景。而且国内市场在这方面已经开始起步,北大青鸟已经率先提出“天目 Telematics”系统的概念。未来的 Telematics 和 ITS 方面的技术将会日臻成熟,人们也会越来越重视这块市场。这是未来移动目标监控与服务的重要发展方向。
内容提要:目前,我国燃料电池发动机发展趋势很好,已从过去单电堆研究发展到带有支持系统和控制系统的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研发能力。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公司和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试制成功了一辆四轮驱动微型汽车功能模型车。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善了汽车的综合性能,我国的汽车电子技术在使汽车安全、节能、环保、舒适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1. 环保。近年来,中国在电动汽车整车设计、驱动系统、电池管理系统、尤其是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等高性能动力电池的研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在某些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我国电动汽车研发水平几乎与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最大差距不超过 5 年。因此,电动汽车成为我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一个突破口。汽车方面的一些专家认为,中国发展电动汽车的确有很多优势。
内容选自产业研究报告网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汽车电子产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目前,我国燃料电池发动机发展趋势很好,已从过去单电堆研究发展到带有支持系统和控制系统的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研发能力。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公司和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试制成功了一辆四轮驱动微型汽车功能模型车。该车型将电机驱动、制动、测速、悬架集成于四个相同的独立模块,采用国产燃料电池发动机,轮彀电机和锂离子电池,并自行开发了整车控制策略及其相应的硬件,实现了转速闭环控制和电子转速,形成以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为动力的电—电混合驱动形式。
2. 安全。安全性是汽车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了。对于安全性的关注不仅仅是为了司机和乘客,还有道路上的其他人。大部分用户认为最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汽车的安全性,它比汽车性能、车载娱乐和燃油效率都更重要,安全气囊和 ABS 更有望成为标准配置。据 Strategy Analytics 公司的市场研究报告指出,汽车安全系统是汽车电子领域增长最强劲的需求之一,年平均增幅达到 25%以上。
国际汽车安全系统市场正呈现主动和被动安全系统分别发展并走向融合的趋势,但产品核心技术还是掌握在国际大的企业手中,比如 ABS、EBD、ESP、压力传感器,芯片发射等。中国在 ABS 和安全气囊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不过中国公司仍有机会受惠于这一波安全气囊的强劲需求。此外,智能型安全气囊内不可或缺的 MCU和传感器也可为中国 IC 厂商开启另一扇门。另外刹车防抱死系统(ABS)已经成为了欧洲车辆标准配置,而在中国,该系统在新型车辆中的安全率也已上升到 70%。他们的下一个目标是普及电子稳定系统(ESP),从而防止车辆在转弯时失控。该系统在欧洲的使用率为 35%,在美国是 11%,在中国则相对较低。当然,这种状况将得到改善。而对于 TPMS 系统,虽然近 1 年来国内炒得沸沸扬扬,市场一片大乱,目前为止上 TPMS 项目的企业和厂家近 200 多家,不过基本上靠引进国外公司轮胎压力监测系统开发平台及生产线,毫无自主知识产权可言。目前国内常见的方案主要是由motorola、infineon、GE 提供的。
3. 导航与通讯。GPS 走入消费性市场,市场正在快速扩大,众多厂家积极跨入汽车导航市场。全球导航系统的年需求将由2002年的430万套增加到2010年的1,220万套。GPS 接收机的需求将从 2004 年的 940 万套,增加到 2010 年的 3,000 万台。全球汽车市场的增长主要来自中国,中国导航系统市场的快速发展对全球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在新兴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市场上,华强信息、赛格导航等企业都由较强的竞争优势。目前赛格车辆信息服务运营网络,直接服务的珠三角地区车辆就超过 4 万辆,车载产品已远销台湾、香港和澳大利亚等地区和国家。不久前,熊猫“车辆自动导航与通信报警系统”项目通过了初步设计方案评审。从 GPS 整个应用而言,我国所有的 GPS 芯片和 OEM 接收机几乎都是靠进口。
未来智能交通系统(ITS)的主要发展趋势是移动目标监控、调度和信息服务等方面。所谓的智能交通系统就是利用通讯系统对车辆收集信息,并利用车载 GPS 来提供道路交通信息,对车辆进行辅助导航,这些都将会在未来 ITS 系统中应用的主要模式。
ITS 的目标监控与服务系统在未来的汽车电子市场有着远大的市场发展前景。而且国内市场在这方面已经开始起步,北大青鸟已经率先提出“天目 Telematics”系统的概念。未来的 Telematics 和 ITS 方面的技术将会日臻成熟,人们也会越来越重视这块市场。这是未来移动目标监控与服务的重要发展方向。
最新行业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医用腹膜透析机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趋势研究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股票配资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心电监护系统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旋臂起重机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决策咨询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助力机械手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搬运型机器人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策略咨询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码垛机器人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酪蛋白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单甘酯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机遇预测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氨基磺酸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机遇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