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定制服务 | 订购流程 |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热门搜索:汽车 行业研究 市场研究 市场发展 食品 塑料 电力 工业控制 空调 乳制品 橡胶

当前位置: 主页 > 产业观察 > 旅游商贸 >  我国银行次级债券的功能

我国银行次级债券的功能

Tag:债券  

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讯: 

    内容提要: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的不断扩张,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券的次数不断增加,商业银行自身也在不断发展壮大。一些小银行通过发行次级债券不断充实自身资本金,增强其负债能力和盈利能力,已经经历了从小到大得发展历程,完成了在资本市场的上市。上市之后银行的治理更加合理规范,银行也被监管部门要求每季度、每年度都要报告银行的财务数据。这在客观上也推动了我国银行业信息披露体系的完善。

    补充资本金提高资本充足率 

    2003年12月9日,我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出《关于将次级定期债务计入附属资本的通知》,正式将次级债券纳入银行附属资本的范畴。自从2003年底兴业银行发行第一只次级债券开始,我国商业银行就开始了通过发行次级债券补充资本金的历史,到目前为止己经发行超过7794.97亿次级债券。在我国,通过发行次级债券来补充资本金,提高资本充足率已经是最常见的方法。 

    内容选自产业研究报告网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金融市场运行态势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从次级债券本身来讲,由于求偿顺序介于股权和一般债权之间,因此决定了不单单具有债券的属性,还兼有资本属性。次级债券的资本属性表现几个方面。首先次级债券的发行时间一般至少在5年以上,很多都是10到15年甚至更长,并且在期限到期前5年每年要按20%的比例进行摊销。其次,次级债券可以作为附属资本计入资本内,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再次,在银行进行破产清算时,次级债券在一般债券之后获偿。为储户和一般债券持有人提供保障,增强了银行经营的稳健性。 

    虽然补充资本金也因几乎成为发债的唯一目的而受到学术届的广泛讨论,但目前为止这情况在我国还还将长期存在。因为我国的经济一直在快速发展,每年的GDP要保持8%-10%的增速。而在我国间接融资是最重要的融资渠道,这必然使得银行贷款每年要保持一定的增长,据统计,GDP每增长1%,银行贷款要增加1.5%-2%,因此贷款每年的增速是12%-20%。银行面对如此大规模的信贷扩张,加之巴塞尔III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补充资本金已经成为很多银行最关注的问题。以2009年为例,2009年我国次级债券市场发展加速,为2008年发债规模的3. 12倍。这主要是由于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紧接着各国经济萧条,我国经济趋冷的态势明显。在这种经济大背景下,我国政府于2008年11月9日宣布推出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 

    宏观政策方面,将财政政策的定位由“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的定位从“从紧”变为“适度宽松”。政策出台之后,我国商业银行都纷纷出台具体的细节,响应并支持国家经济剌激计划。于是2009年,我国的银行贷款快速增加,截止2009年12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9. 97万亿元,同比增长31. 74%,增幅比2008年年末高13. 01个百分点。全年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9. 59万亿元,同比多增4. 69万亿元、可见,在风险加权资产不断扩大的情况下,要想保持资本充足率不下降,只能增加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而核心资本不论是采取增发、扩股还是加大留存收益减少分红的手段,都会对资本市场产生影响,甚至影响股价波动,并且需要很长的时间。最快捷的方法仍然是发行次级债券。在我国,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银行业不断扩张的必然结果。 

    市场约束功能助力银行监管 

    《新巴塞尔协议》中将“市场约束”定位为三大支柱之一,并对市场约束有明确的规定。他是指银行的利益相关者如储户、股东、债券投资人以及与银行有交易的交易者都会对银行的经营情况一直关注。如果他们认为自己的利益有可能受到损害,那么就会釆取一定的措施,对银行的资产价格、产品收益率等产生影响。这就是投资人通过金融市场对金融机构产生市场约束的过程。 

    市场约束(market discipline)也被称为市场纪律。一般学术上都将其分为两类,直接市场约束效应也叫市场监督,间接市场约束效应也叫市场影响。本文主要研究次级债券的市场约束效应。因为次级债券作为一种风险敏感性资产,要求银行准确及时的进行信息披露,包括重要的财务数据如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资产利润率、流动性比率等以及重大事件。这一方面有利于健康透明的信息披露体系建立,另一方面也是银行业监督管理的有力辅助。次级债券可以发挥市场约束的作用,从而对银行监管起到一定补充作用。下面我们将探讨市场约束作用的理论。直接市场约束效应是指在一级发行市场上,当银行进行融资时,所有市场参与者会根据银行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管理水平等银行内部经营风险以及融资的规模、回收的期限等,对不同水平的银行要求不同水平的风险回报率。如果银行自身风险比较大,那么银行必须要提高自己的融资成本,提供较高的收益率,市场上的参与者才会被其吸引,融资才能成功。直接市场约束作用的发挥有一个前提条件是投资者有能力对银行风险进行识别,并要求银行的融资成本是其风险水平的直接函数。如果银行融资中有很多是被其他机构担保,这个作用的发挥就会受到阻碍。因为投资者会因为有担保的存在而根据担保的情况对收益重新评估。现在很多新兴市场的政府都对银行有隐性担保,这也是导致我国次级债券市场约束不显著的重要原因。另外还需要银行频繁的发行次级债券,使不断变化的风险能在其融资成本中得以体现。 

    间接市场约束效应是指在次级债券的存续期间,投资者都会随时关注银行的经营风险情况。在债券流通市场上,如果投资人认为银行的风险增加就会抛售所持债券,造成债券价格下跌,银行声誉受损,增加银行在后期融资活动中得难度和成本。另外,二级市场价格的波动还会被银行监管部门监管,一旦价格信号显示银行风险变大,银监会会采取行动,对银行进行行动,如现场以及非现场的稽查、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贷款率等检查、立即整改等,对发债银行形成很大的压力。这些都导致银行管理层在发行次级债券之后必须釆取行动,必然要加强自身的风险管理,减少冒险行为,改善银行面临的不利环境,保障银行稳健经营。他起作用的前提是有成熟的债券市场,并且债券的流通良好。银行内部有良好的治理机制,银行的管理层会根据市场的情况采取行动。 

    不管是直接型市场约束还是间接型市场约束都显示投资者通过金融市场对银行管理层的治理活动产生影响。次级债券的发行和流通,使得一大批与银行利益息息相关的群体产生,他们对银行的风险极度关注并且敏感,这和银行监管部门的动机十分契合。另外,市场也给银行监管当局提供了有效信息,使得监管当局可以及时发现并对银行风险进行控制。市场约束是对银行监管的有力补充。 

    对于银行监管部门来说,如果要通过一级市场的价格变化作为主要的观测对象的话,那么就要加强银行发行次级债券的频率,以使价格能够不停的体现风险的变化。如果是主要通过二级市场进行间接市场约束的话,那么主要观测其流通市场的的价格变化情况,不需要要求银行不停的发债。事实上,已经有很多国家为了加强市场约束效应,将强制银行发行次级债券写入国家法律,例如阿根廷在1996年修订的金融监管法案中规定以次级债券形式存在的负债额在1998年之前不得少于存款的2%。 

    主动负债改善银行资本结构 

    次级债券的特性以及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决定了在我国,补充资本金仍然是未来很长时间内银行发行次级债券的主要目的。但是有研究表明,在欧美等资本市场比较成熟的国家,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将发行次级债券当成是一种主动负债、筹集长期稳定资本、改善自身资本结构的方法。 

    银行业主要靠吸收的存款作为其开展资产业务的主要资金来源。存款是银行最大的负债,贷款是银行最大的资产。但是由于存款的数量和期限都无法确定,存款人可能随时要求提现。而资产一般期限都较长,所以银行容易出现资产与负债期限结构不匹配的问题。一旦存款人的兑现要求得不到满足,很可能引发大规模的挤兑风险。另外,我国银行的一年期存款利率在2011年7月由3. 25%提高到了 3.5%%银行业承担负债的成本原来越高。为了避免这种流动性危机的发生降低融资成本,保证银行稳健经营。从1960左右开始商业银行就对负债进行管理。采取的方法就是主动负债,从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上主动融通资金。主动负债除了可以缓解流动性压力,还可以增强银行扩张能力和盈利能力。次级债券作为一种长期负债产品,其期限一般都在10年以上也没有提前兑付的风险,其期限很长并且稳定的特点非常适合用来补充长期负债。另外,次级债券还可以计入银行的附属资本,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使得银行符合监管当局的要求,有利于增强银行的实力和信誉度,对银行未来发展有帮助。 

    增加银行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从发债银行的角度来讲,他为了降低自身的融资成本,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市场投资者的认可,愿意主动的将自己的财务状况、风险情况、重大事件、未来发展战略等信息向投资者进行披露。因为次级债券是银行的长期负债,发债期限至少5年,投资者面临的风险很大。所以投资者的风险敏感度很强,他有强烈的内在需求要求银行对其情况进行详细披露。如果发债行不披露信息,那么投资者就有理由认为银行面临较大的违约风险,要求其必须提供较高的收益率或者拒绝购买其次级债券。这样不仅增加了银行的融资成本,也给银行的信誉带来损失,不利于其以后在市场上的融资活动的开展。另外,我国目前的现状是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券的规模比以往更大,频率比以往更高。自从2003年我国发行次级债券以来,发行次级债券的频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在经历了 2007年最低谷发行4只次级债券之后,2011年发行了 27只次级债券,比2010年的17只多了 10只。并且在发行规模上看,2011年我国发行次级债券2799亿人民币,比2010年的1201. 3亿多了近1600亿。在市场流动性资金一定的情况下,那些信息披露及时、完善、准确的银行必然会受到市场的青睐,而不愿意主动充分的披露信息的银行自然会被市场抛弃。这种来自市场投资者对于信息知悉要求的压力,使得客观上银行都必须自觉地将信息透明化,完善其信息披露体系。投资者不仅要求发债银行在首次发债时对其风险信息进行详尽的披露。在次级债券的存续期内,投资者都要求银行自身或者评级机构定期对其评级。 

    有些国家规定要对存续期内的次级债券强制进行债券的信用评级,以确保银行的财务指标和经营风险等信息能及时、准确的传达到市场上,使得市场可以及时根据银行风险进行价格调整,发挥次级债券的市场约束效用。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的不断扩张,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券的次数不断增加,商业银行自身也在不断发展壮大。一些小银行通过发行次级债券不断充实自身资本金,增强其负债能力和盈利能力,已经经历了从小到大得发展历程,完成了在资本市场的上市。上市之后银行的治理更加合理规范,银行也被监管部门要求每季度、每年度都要报告银行的财务数据。这在客观上也推动了我国银行业信息披露体系的完善。